中国超级计算机:国运与国策

2014-07-22 11:30吴铭
瞭望东方周刊 2014年27期
关键词:天河超级计算机银河

吴铭

2014年6月下旬,国际TOP500组织公布2014年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来自中国的“天河二号”再次击败美国的“泰坦”,位居榜首,至此达成“三连冠”。

由于超级计算机涉及国防等领域的应用,这一成绩再次引发外媒热议。

所谓超级计算机,也称高性能计算机。中国的超级计算机家族是一个以“银河一号”为始祖,包括“银河”、“天河”、“星云”、“神威”等系列产品在内的谱系。

就神秘的中国超级计算机,《瞭望东方周刊》日前专访了中科院院士周兴铭。

周兴铭曾是“银河一号”的主机系统负责人,此后相继以总负责人、总设计师的身份主持了“银河仿真机”、“银河二号”的研制。

此次专访中,他回顾了自“银河一号”开始的中国高性能计算机研发历程和经验,以及那些当年因此而英年早逝的同事们。

他强调,中国超级计算机的未来发展,要综合、协调、高效、务实,不要片面追求某些方面的高指标。作为一种产业,要大力加强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性能提升100倍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高性能计算机如何起步?

周兴铭:高性能计算机起源于大型计算机。70年代,我国有几家单位研制成功了大型机,主要有北京大学的150机、国防科技大学的151机、电子部15所的DJS机等。151机是为远望号测量船研制的,后来成为“远望一号”的中心计算机。

因为都是在电子部738厂生产,在他们的序列里排序,北京大学的机器是150,国防科技大学是151。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也研制成功大型机,还援助出口给朝鲜等国家。当时大型机的指标是每秒钟计算100万次。

70年代中,国外成功发展超级计算机,在此背景下,慈云桂教授于1977年向国家提出研制每秒计算一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理由是它对国防、产业、技术的发展都很重要。这是性能提升100倍的跨越,是国家行为。

在慈云桂教授的带领下,我们于1976年就开始酝酿超级计算机。1977年,邓小平恢复工作,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国家还是下决心做。主管部门是国防科委,当时主任是张爱萍,由副主任张震寰主管。目标是军民两用为国家的发展服务,当时张爱萍还给我们下了军令状。

1978年5月召开了方案论证会,通过专家评审,开始立项、研究,命名为“785超级计算机”。后来,张爱萍为其命名为“银河”。

最初国家为这项任务安排了2亿元人民币,慈云桂教授带领我们精打细算,只花了5000万元,还包括建科研楼、“银河”机房的费用。1983年“银河一号”做成后产生巨大影响,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研制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瞭望东方周刊》:“银河”研制过程中的特点是什么?

周兴铭:“银河”的研制与之前自力更生的路子有所不同,我们瞄准最先进的技术,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条件,国外没有的或封锁的,我们自主创新,国外有又不限制的就采用“拿来主义”。

直到现在的“天河”系列,都是按这条道路发展的。没有改革开放,不会有“银河”、“天河”。

5年时间,当时技术骨干月工资只有七八十元,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加班。“银河一号”做成后,骨干人员每人发了几百元奖金,最后大家都没要,都捐了出去。

在那些加班的日子,最好的待遇就是每晚12点之后食堂里的免费水饺。吃饺子的待遇一直持续到“银河二号”完成。

从70年代开始到90年代初,因工作强度大、伙食太差、营养不足、医疗条件落后,“银河”科研团队有一批年轻人因肝炎、癌、肺病等去世,他们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美国人总是震惊

《瞭望东方周刊》:为什么要研发“银河二号”?

周兴铭:“银河二号”非常具有戏剧性。“银河一号”后,国家没有继续部署新的研究计划。1986年,国家气象局给中央写报告,说要做5至7天以上的中长期天气预报,需要10亿次级的计算机做数值计算。

当时他们和美国人谈判时,对方答应卖机器,但是要在机房建监控中心,派美国人监督使用,中国还要花很多钱支付报酬,并提供生活、居住条件。国家气象局出于无奈,向中央提出了购买申请。

我们听说后,联名向中央写信,说我们自己可以做10亿次计算机,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批准。这样,国家气象局和我们签订了购机合同,购买经费是3000万元。

但是,当时资金少——远少于“银河一号”,性能要求高——“银河一号”的10倍,技术难度大——元器件水平只比“银河一号”提高4倍,任务艰巨。所以,“银河二号”是做得最艰苦的。

20世纪80年代,航天部的导弹、火箭、卫星等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是否达标需要地面计算机模拟,美国首先做成全数字仿真计算机。航天部把这个消息带到了国内,希望我们用“银河”的技术,实现与美国仿真计算机相当的功能。于是就有了1982年到1985年研制的“银河仿真机”。

美国原来卖给中国每台机器一百二三十 万美元,配置也很低。我们做成后,每台100多万元人民币,配置很高。研制成功后,美国人看到报道,非常惊诧。

而之前在1983年国庆节天安门游行时,圆筒状的“银河一号”模型走过天安门广场,也引起了美国的震惊。他们认为圆筒状说明是抄袭他们的,实际上我们没有他们任何图纸,只是根据他们的广告宣传,学习了圆形连线短的设计思想。“银河一号”许多关键技术是我们自主创新的,美国没有。

还是被外国人赚了很多钱

《瞭望东方周刊》:你如何看当前中国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情况,以及产业化、高精尖发展的两条道路?

周兴铭:经过“银河”问世至今的30年发展历程,现在我国呈现出国防科技大学“银河”“天河”、北京“曙光”“星云”、无锡“神威”三箭齐发的格局。

我们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实现了产业化。高性能计算机普遍使用,动力来源于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流体力学计算、天气预报、影视制作、汽车设计、生命科学信息处理、新药研究等重大应用,都需要高性能计算。随着网络快速扩张发展及惠及民众的广泛应用,更多的计算中心、更多的网站需要更多服务器支持,也需要更多的高性能计算机。endprint

猜你喜欢
天河超级计算机银河
对天河览胜
问银河
银河升起
英国
一条天河走运来
美国重登全球超算500强榜首
我国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 “天河三号”原型机首次亮相
每秒100亿亿次 中国超级计算机
问银河
问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