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谁赢得人民,谁将赢得中国

2014-07-22 14:52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大革命全党井冈山

毛泽东是一个具有坚定信念的伟人。他在自述中说:“1920年,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认定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使毛泽东勇敢地承担起全中国人民求解放、谋幸福的历史使命。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由于缺乏经验,盲目接受苏联经验和共产国际的指导,遭受了许多挫折和失败。毛泽东从大革命失败中看到中国革命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走自己的道路。他把秋收起义失利后的部队拉上井冈山,创建工农武装割据政权,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毛泽东自信所坚持的道路是正确的,来源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真谛的深刻理解,对当时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农民阶级的正确认识。早在大革命和井冈山割据时期,毛泽东在农村调查中就发现,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0%以上。在井冈山割据内,60%以上的土地在地主手里,40%以下在农民手里。对此,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最大部分的目标在于使农民得到解放,农民如不得解放,国民革命断不能完成”。从此,他把革命的基点建立在农民这支革命的生力军上。

毛泽东预见到,在国共的角逐中,谁赢得人民,谁将赢得未来的中国。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追悼大会上发表著名演说,深刻论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意义,号召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坚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胜利信心,他在党的七大闭幕时发表了题为《愚公移山》的著名讲话,借用中国古代“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说明“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道理。要求全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文/王相坤)

猜你喜欢
大革命全党井冈山
罗亦农——“中国共产党全党党员之楷模”
井冈山诗五首
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加强纪检 强化监察 全党监督 把我们的党建设得更加伟大
井冈山抒怀
法国大革命
全党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政治宣言——四位资深理论工作者谈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三大革命在今天叠加
中共早期领导人与大革命失败前的“二七”纪念
七绝 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