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居霞 胡丽莉
“说句心里话,我也不傻,我懂得从军的路上风吹雨打,说句实在话,我也有情,人间的烟火把我养大……有国才有家,你不站岗 我不站岗,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
面前这位边防指挥学校教员、曾经赴海地维和、现在即将再次踏上利比里亚维和征程的内蒙古首届“十大边防卫士”之一——闫海生,一身戎装,英姿飒爽,眼中透着坚毅执著。与其说这首底蕴深厚的歌唱给记者,更是唱给他自己和他的战友们。
海地印象:“又爱又恨”
提起作为中国第七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队员,闫海生似乎有许多话要说:“维和很神圣,是军人使命的延伸,也是国家使命的延伸。我是军人,就应该担当责任。”
“海地的各种势力很复杂,又时逢地震,身处其境一定有不少危险吧?”记者问。
“危险是有,但对军人来说,危险也是军人存在的价值。”
2008年1月,闫海生作为中国第七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队员,担任二分队四小队的英语翻译工作。他戏称在海地的日子叫人“又爱又恨”。如同电影《加勒比海盗》所描述的:热带海洋风光旖旎,蔚蓝的大海,白色的沙滩,香蕉园果香四溢,芭蕉树随风摇曳……“如果这是一个和平国家,肯定会游人如织。”闫海生这样感叹道。
海地的现实社会却与这美景大相径庭。贫穷、饥饿和疾病象恶魔一样搅得社会动荡不安。“所以,无论天气多热,防弹衣必须穿在身上。”
在驻地周围,总有一些瘦弱饥馑的当地居民和孩子等待闫海生他们执勤回来。闫海生和他的战友们总是想方设法省下一些吃的东西分给当地群众。多数当地百姓见到中国警察都会伸出大拇指。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翻开闫海生的日记,一些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古诗赫然其中。这是闫海生在执勤之余开办汉语课堂的教学日记,他认真备课,希望尽自己所能传播中国文化。
“2008年9月8日,我执勤时遇见一个当地女孩儿。她在我们执勤车后面看见一双筷子,十分好奇,在当地翻译的指导下,她僵硬地摆弄着筷子。看到这情景,我主动走过去,边给她演示边给她讲使用要领,还将‘筷子这个词的拼音写给她,她点着头,羞涩地说想收藏那双筷子。”
一双筷子的故事,改变了闫海生的观念:在国外,一言一行都在传播着中国文化,中国是他们向往的和平、美丽的国家,应该尽自己所能给这些孩子们传递知识和希望。
“回想在海地的日子,置身险境并不是最深记忆,使我感受最深的,是强烈的对比之下,我们祖国的伟大和美好,我们应该万分珍惜现在安定幸福的生活!
“专业、敬业、守信、文明、友好”,维和队员们不仅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中国边防警察的良好形象,更展现了我们国家的文明与风范。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海德·阿纳比先生曾称赞道:“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是一支具有极强奉献精神和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的队伍。”
“我坚持得不好”
“感恩的心,感谢你……”脑瘫患儿张鹏丽站在讲台前唱着这首歌。她告诉记者,歌中的“你”就是“闫叔叔”。
2010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闫海生结识了张建和、张粉堂夫妻和他们患有脑瘫的7岁双胞胎姐弟。看到一家人的困境,他的心情难以平复。“一定要帮助这个贫困家庭!”他暗自下定决心。
此后,姐弟俩身边多了位“闫叔叔”。“闫叔叔”携同家人经常给张家带去牛奶、米、面、油等物品,带着姐弟俩求医诊治和做康复训练,为姐弟补习功课……长时间的关爱,使孩子的脸上终于绽放出笑容。
2011年6月底,闫海生委托战友找到内蒙古电视台播出了一档《张鹏丽:我想站起来》的节目,引起很多爱心人士的关注,两天后就有好心人为孩子送去一台练习肌肉的机器。 2012年3月,闫海生所在的学校组织了一次“警民鱼水骨肉情深,人间大爱扶弱济贫”捐款行动,为姐弟募集捐款2.4万元。
“我坚持得不好”。当记者问到孩子的情况时,闫海生在回答的同时,双眸闪现出几分自责,他觉得自己对张氏姐弟还应该做得更多……
“还是想为内蒙古总队作些贡献”
闫海生和他的队友目前正在基地集训,将要再次前往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许多人认为,参加过一次维和,已经历经险境,做出了很大“牺牲”,有了炫耀的“资本”,何必再去冒险。他说:“还是想为内蒙古总队作些贡献。”在海地时,5岁的儿子是他最大的牵挂。如今,儿子已经12岁了,正是小学升初中的关键时期。
组织上征求他意见时,他也有思想斗争:家里有三位老人需要照顾,孩子正处中考阶段,妻子的压力可想而知。可内蒙古总队的外语队员比较稀缺,“组织的需要就是命令,再难也要克服。”闫海生说得很平静,但记者听到了他那宽阔的胸膛里涌动的激情,他的心中装着家人、装着部队,还有伟大的祖国。
(本栏编辑/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