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螃蟹养殖面积扩张、养殖技术提升,商品蟹市场价格呈明显回落态势,为充分挖掘池塘潜能,推广蟹池套养沙塘鳢模式,通过采取蟹鱼混养,达到提升蟹池综合养殖产量和养殖收益的目的。
1.池塘条件 养殖池塘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源,池塘面积为0.7公顷左右为好,水深1.2~1.5 米。养殖池塘四周建有防逃墙,并配备增氧、抽水机等设备。
2.栽草投螺放虾 栽植的水草主要品种有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黄草等,水草覆盖率占养殖塘口总面积的50%~60%。螺蛳3次投放:第一次投放在3~4月,每667平方米投放300~400千克;第二次在6月,每667平方米投放200千克;第三次在8月,每667平方米投放100~200千克。在池内放养抱卵青虾,让其自然繁殖,为沙塘鳢提供喜食的活饵料。一般在4月下旬每667平方米投放抱卵青虾5~8千克。
3.苗种放养 2月底至3月初放养蟹种,规格为100~200只/千克,放养密度为每667平方米800~1000只;沙塘鳢的规格为体长2~3厘米,于5月底每667平方米放400~500尾。为充分利用塘内水体空间,增加养殖产量和效益,可适当放养在生态和食性上与螃蟹、沙塘鳢无冲突的鳙、鲢鱼种,规格为100~150克/尾,于5月每667平方米放养100尾。
4.投喂管理 饵料的投喂以养螃蟹为主, 主要投喂配合饲料、小鱼、小虾、玉米、小麦等,饵料投喂应遵循“四定”原则,具体的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质、水温、螃蟹的活动、摄食、生长情况灵活掌控;沙塘鳢以捕食池内繁殖的小虾为主,可不考虑饵料投喂。
5.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仍然以螃蟹为主。养殖初期每10~15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20厘米;养殖中期每7~1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30%;养殖后期每10~15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20~30厘米。定期用生石灰对水体消毒,以杀灭病原菌,调节pH至7.5~8.5。交替使用EM菌源露、底质改良剂改良水质和底质。适时开启增氧设施,保持池水溶氧在5毫克/升左右。
6. 防病管理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在养殖过程中,主要以药物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一般每隔15~20天使用一次生石灰,既起到消毒防病的作用,又能补充蟹虾鱼生长所需的钙质。定期在饲料中加入中草药、光合细菌、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等药物,制成药饵投喂,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一旦发生疾病,应及时诊断,对症用药。
7.巡塘管理 坚持每天早晨和傍晚各巡塘1次,观察池中蟹鱼的活动、摄食、生长情况,如遇异常应及时处理。养殖期间应及时清理饲料残渣及腐烂的水草,以保持水质清新。平常应及时清除进、出水口的污物,确保池塘灌得进,排得出。暴雨之后,应及时排水、增氧,同时检查防逃设施是否完好,防止蟹鱼外逃。
8. 捕捞 根据市场需求,螃蟹从10月开始捕捞上市,捕捞工具以自制的地笼为佳。在采用地笼捕捉螃蟹时,钻入地笼内的沙塘鳢极易被螃蟹残杀、捕食(通常情况下,在养殖池中螃蟹捕食不到沙塘鳢)。因此,在捕捞螃蟹时,需选用带有9股12号网笼梢的特制地笼,让笼内的沙塘鳢尽快游出笼外,避免受到笼内螃蟹的伤害。沙塘鳢为低温鱼类,在11月仍能保持8~10月的生长速度,待螃蟹捕捞结束后,再开始捕捞沙塘鳢,捕捞的方法是用网兜在水草下抄截或干塘捕捉。12月干塘,将蟹虾鱼 “一网打尽”,为下一个养殖周期作准备。
(江苏省金湖县渔政监督大队211600 张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