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元生
【摘 要】当前高职技能性专业课程开发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通过引入校企合作的开发机制、教材编写体现最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在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设计教学内容、采用项目导入及任务驱动的课程结构模式、在课程要求引领下编写教材、教材呈现形式新颖多样以及教材配套资源力求数字化和立体化等系列措施,增强高职技能性专业课程及教材开发的科学性,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职 技能性 专业课程 教材开发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行业、企业调研结果表明,用人单位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有课程教学无法适应市场对人才规格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技能性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实践能力为目标,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做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逻辑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技能点和知识点的选择应当与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及职业能力要求相一致,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通过课程改革提高了学生处理企业工作任务的能力,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
一、高职技能性专业课程总体设计开发思路
依托企业及院校专家团队,通过顶层设计,整体优化技能性专业核心骨干课程的设计。在课程专家团队的指导下,组建了由行业企业专家、课程专家和教学专家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与课程教材开发团队,形成了专业调研——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标准编制——学习项目设计——教学资源开发——课程实施的课程设计思路(见图1)。经过反复多次开放性研讨论证,最终确定核心课程开发设计框架体系和内容要求。
我校对“导游服务技能”课程的开发首先进行了市场调研和工作任务分析,然后进行课程标准编制及项目方案设计,在2009年完成了校本项目化课程的开发,试用3年,效果显著,得到学生和旅游企业的一致好评。
二、“导游服务技能”课程及配套教材开发设计策略
(一)引入校企合作的开发机制
本课程是与南京导管中心、南京德高国旅、南京中旅、南京天马国旅、凤凰创壹软件等企业共同合作开发的,学校聘请合作企业专家进教研室,派教师进企业,充分利用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企业专家的实践经验,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实施计划,共同完成教材编写。
由职业教育的课程专家领衔,职业院校的教学专家、企业的实践专家共同参与的专家团队来开发课程和编写教材,是职业教育技能性专业课程开发及教材编写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有自身的长处,在专业方面有较高的理论造诣,但缺少企业实践,对企业的了解往往一知半解。在这方面,企业一线的骨干人员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哪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未来的员工是必不可少的。职业教育的课程专家则比较了解职业教育的规律,通过搭建合理的课程框架和教材结构,做好彼此之间的协调工作。
在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导游服务技能”课程及教材的开发团队中,不仅有职业教育的课程专家和职业院校的教学专家,而且还邀请了企业的技术专家共同参与,这样使得该课程及教材既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又适应了企业的用人需求。
(二)教材编写体现最新的职业教育理念
以建设基于工作实践的项目化课程为最终目标,努力实现“五个对接”。教材的编写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根据专业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导游服务技能”课程的特点,以能力为本位,对接岗位,坚持以职业实践为主线,整合理论与实践知识,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这种方式编写的教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导游服务知识和技能,从而引领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三)在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设计教学内容
本课程内容设计完全按照当前导游服务所面向的岗位定位、岗位工作任务定位和岗位职业能力定位,展开项目课程的开发。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根据能力复杂程度、事例、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学习领域,并转换为课程内容;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为主题学习单元,并有机嵌入了导游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
(四)项目导入、任务驱动的课程结构模式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导游服务人才的目标及社会导游服务人才调研需求状况,基于典型工作情景,本课程分成六个大项目,其中每个项目基于其不同方式又分成若干小模块。(见表1)
本课程结构以具体项目为中心,从“企业真实任务”着手,通过设计完成“任务”的方法与步骤,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既培养了实际能力,又训练了职业能力,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的目标。
(五)在课程要求引领下编写教材
按照岗位需求、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体现“四新”、必需和够用,对接职业标准,易学易懂。
1.教材体系打破传统模式,采用项目、任务、学习目标、学习准备、情景描述、相关知识、案例分享、知识链接、实战演练及能力评价机构体系,紧贴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实际要求。
2.教材体系打破传统导游业务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坚持职业导向,弱化理论学习,强化能力培养。
3.教材体系打破学科界限,根据导游岗位知识能力的需求,将其他专业学科知识融入“导游服务技能”课程,形成有“多板块、多层次、多接口”特色的教材。
4.通过实战演练及能力评价环节更好、更快、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将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这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教材深入分析中、高职之间的衔接点,并组织论证,实现中高职教育的贯通。
(六)教材呈现形式新颖多样,教材配套资源力求数字化、立体化
教材的呈现形式力求新颖多样,图、文、声、像并茂,配合得当,形象生动,趣味性强,直观鲜明。构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把静态的知识结论建立在动态的思考之上,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之上,将教材内容生活化、动态化、情境化和形象化。
为配合教学的需要,本教材拟配套丰富的数字化资源,资源包括教学课件、教学实训录像、动画以及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题库等。
利用凤凰创壹软件数字化资源平台,结合网络安全技术课程特色,建立虚拟实训平台,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及学生自主学习。
以能力为本位的学习过程主要体现为“做事”的过程,是完成职业实践任务的过程。能力本位观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门类、结构、内容及其组织、实施和评价的确立,决定着课程开发的程序和方法。因此,应该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技术实践知识,并通过设计实践性问题,从中引申出理论知识,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培养学习者关注工作任务的完成,为学习者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主要反映在课程内容及其组织上,在职业教育中,项目课程是一个案例化的学习单元,它把实践知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情境结合在一起,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模块化是基于工作任务分析基础上形成的,是通过相对较大和完整的项目实现的,它的基本思想是综合,即以典型的产品或服务为载体来获得对知识、技能和态度关系的综合化理解。
(作者单位: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