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嫦丽
摘 要: 模糊限制语是一些有意把事物弄得更加模糊或更不模糊的词语。自从1971年 Zadeh 提出linguistic hedges 这一概念并揭示它的作用以后,人们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延续了近30年。作者集中阐释了模糊限制语及其相关术语的解释和辨析,旨在对模糊限制语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从而促进人们恰当地使用模糊限制语进行有效交际。
关键词: 模糊限制语 术语 阐释
模糊语言,作为一种弹性语言,是指外延不确定、内涵无定指的特性语言。与精确语言相比,模糊语言具有更强的概括性和灵活性,这种概括性与灵活性集中反映在语言外延上。模糊语言的运用主要包括两种形式:语义模糊和句法模糊,其中,语义模糊包括使用各类模糊词语和模糊限制语等。第一种模糊词语(vague words),即有些词语和表达形式本身就是模糊的,这些词的外延都是不明确的。第二种模糊限制语(hedges),即附加在意义明确的表达形式之前的词或短语,可使本来意义明确的概念变得模糊。
1.模糊限制语(Hedges)
模糊限制语概念首次由Lakoff提出,模糊限制语就是将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Lakoff在研究中使用了Zadeh的模糊集理论,模糊集有一定程度的成员边界。如鸟类模糊集中,布谷鸟属于中心成员,蝙蝠是外围成员,因为前者完全符合鸟的特征,后者却很难体现鸟的基本特征。一个较好的区分方法就是根据成员与模糊集特征的匹配程度标记等级。Lakoff开创了模糊的语用水平,模糊限制语被认为是其最有价值的研究成果。Brown和Levinson从语义角度对模糊限制语进行了语言学定义:“模糊限制语就是对某个谓词或名词短语属于某一集合的程度进行限定的词或短语,这些词或名词短语使得其限定对象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属于某一集合,或者使得其限定对象的命题意义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或某些方面为真,或者比期待的更真或更完全。在某种条件下可以部分地改变话题真值程度的分词、词或词组。”从上述定义可以发现,Lakoff虽然充分定义了模糊限制语的特征,但是太过笼统。Brown和Levinson从语义的角度给模糊限制语定义得又过于专业化,不便于普通读者理解。这些关于模糊限制语的定义,拉开了模糊限制语的研究序幕,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语略有不同地定义了模糊限制。Coates及Channel从说话人的角度定义模糊限制语:“模糊限制语是指示说话人对话语中的命题是否缺乏信心的指示标志语。”Joanna Channell从话语角度定义模糊限制语:“解码说话人或作者对所传达事实真实度的词或短语。”Crystal从话语分析的角度解释模糊限制语:“应用在语用或者话语分析里,表达质量的精确度。”模糊限制语的定义无论是总括性的还是专业性的,无论是从话语角度还是话语分析角度,研究者们都达成一个共识,即:模糊限制语的研究涉及说话人、话语分析、听话人,同时模糊限制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用功能研究上,模糊限制语是一种体现说话人对所说话语真实程度的指示性言语。
2.模糊(Fuzziness)
伍铁平教授(1979)最早将模糊fuzzinsee的概念引入中国,国内许多研究都选用了fuzziness而不是vaguness。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电气工程和计算机教授Zadeh(1987)不仅是fuzziness的发起者,还是最有影响力的一位。一方面,Zadeh给予模糊性极高的评价,他认为模糊性在人类认知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遇到的各类事物大多数都是模糊的,只是一些略显模糊,一些特别明显。他还指出人类的思维过程中所具有的无处不在的模糊性表明人类推理背后的逻辑不是传统的二值逻辑或多值逻辑,而是一个充满模糊、模糊连接词和模糊推理规则的逻辑。另一方面,他注意到人们对模糊性的研究不充分,模糊性在科学文献中还没有被给予足够的重视。他将这种不充分部分归因于人们固有的、根深蒂固的、基于准确大量分析的、传统的科学思维取向。Zadeh不满意人们使用非常精确的数学描述有时非常不精准的真实世界,他开创了模糊集理论:模糊集是包含连续的不同级别成员的一类事物。模糊集以成员的功能为特征,这些功能分配给每个对象成员范围在0和1之间的一个等级。我们可以通过举例说明模糊集的概念,例如:动物就是一个模糊集,老虎、狮子、大象都是这个模糊集中的成员,它们充分体现了动物的特征,在动物模糊集中属于较高等级的成员。海星、细菌、珊瑚具有的动物特征含糊不清,在动物模糊集中属于相对较低等级的会员。与此同时,像尘埃、岩石、山河等明显被排除在动物以外,它们在动物模糊集的等级会员标记为0。Zadeh从数学的角度提出了模糊集理论,他的模糊集理论也阐明了许多其他学科的问题,例如逻辑学、心理学、修辞学和语言学等。
3.歧义(Ambiguity)
歧义和模糊是在实际交流与日常使用中经常困扰人们的两个术语,因为它们都具有不确定性。实际上,从理论上来讲,这两个术语是完全不同的。传统上定义歧义为一个句子有两个或更多的截然不同的、有明显区别的含义;然而,当明显的意思没有予以明示则出现了模糊。语言的歧义性是语义学研究中的一个有趣现象,通常歧义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可能,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即语言文字的意义不明确,有两种或几种可能的解释。产生歧义的原因可能是语音不准确、词义不明确、句法不固定、层次不分明、指代不明晰、语气不确定等。在与语言的模糊性比较中,语音歧义和句法歧义与模糊的区别显而易见,主要涉及语义歧义与模糊的部分。
语义歧义主要指一个词在某个句子中有两种或以上解释,并且这个词的理解关系到对这个句子的解释。例如:“他借我一本书。”这个句子之所以产生歧义,是因为谁借书给谁不清楚,可以理解为:“他借给我一本书。”或“他向我借一本书。”又如:“他抛下工作和妹妹出去玩。”同样会产生不同的解释:“他抛下工作和妹妹,自己一个人到公园玩。”或“他抛下工作,和妹妹到公园玩。”当然,如果单独拿出某个句子来看,那么的确会有歧义。事实上,在现实生活的真实沟通交流中,歧义并不是一个真正影响交流的因素,因为在特定的语境中,听话人能够听懂说话人要表达的真实意思,尽管听话人已经意识到这句话还会有其他理解。
语义模糊是指词语标示的对象的边界不清楚。例如:“水是热的。”热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同的人感知的温度不一样,其次冷、温、暖、热之间是随着温度计指示温度的升高而变化的,它们彼此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多少度以下称作冷,多少度以上称作热,多少度称之为温,多少度称之为暖,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概念来限定和区分。又如:“这姑娘漂亮。”漂亮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即便换成“非常漂亮”、“相当漂亮”、“很漂亮”,仍然是模糊的。歧义和模糊可以通过换一种说法或者翻译予以鉴别到底是歧义还是模糊,因为歧义可以通过换言之或翻译的方式予以消除。
图1 歧义的例子
图2 模糊的例子
4.概括(Generality)
“概括”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一是指“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一是指“简明扼要”。概括性是词义的一个普遍特征,可能是关于事物的表面特征,也可能是关于事物的本质特征。比如:“不长羽毛的,两脚动物”是关于人的表面特征概括;“能借助于语言进行抽象思维,会劳动的动物”则是关于人的本质特征概括。一般原则下,如果没有对所指事物的具体明确要求,概括不会引起不明确的问题,但是听话人质疑问题的具体细节,概括性的词语就不那么令人满意,此时就会出现模糊。例如:我毕业拿到了学位。一般而言,这不会产生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意思。但是倘若听话人想知道我拿到的学位指的是什么学位,文学学士、工学学士、理学学士、硕士学位还是博士学位,此时就会出现模糊的现象。概括程度也有高低之分,例如:汉语中亲戚的称谓分得比较清楚,英语中这种称谓的概括性远高于汉语。例如:汉语中亲戚称谓依据来自于父亲一方和母亲一方的不同有所不同。例如:“岳父”是对“妻子的父亲”的概括,“岳母”是对“妻子的母亲”的概括,然而,英语词汇“father-in-law”是对“配偶的父亲”的概括,包括“岳父”和“公公”,“mother-in-law”是对“配偶的母亲”的概括,包括“岳母”和“婆婆”,这说明英语中这两个词汇的概括性更高,但是它们的所指是清楚的,并不会产生模糊。
图3 概括性的例子
5.交叉(Overlap)
交叉在《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有三,分别是:1.几个方向不同的线条或线路互相穿过;2.有相同有不同的,有相重的;3.间隔穿插。词义的交叉性应该体现第二个释义,即:有相同有不同的,有相重的。词义交叉性指的是一个词所表达概念的外延与另一个词或若干词所表达概念的外延之间的交叉现象,即词义之间所表达概念的外延部分重叠现象(overlap)。语言当中的同义词、近义词往往都存在这种交叉现象,比如:“茶馆”和“茶楼”相交于“茶”;“批评”和“评议”相交于“评”。同时,词义的交叉性指的是词义所表达概念的外延虽与其他词义所表达概念的外延部分相交,但该词义所表达概念的外延本身仍然是明确的。例如:“水果”和“蔬菜”两个词所表达概念的外延就有部分重叠的现象,但是“水果”的概念“可以吃的含水分较多的植物果实的统称”是非常明确的,“蔬菜”的概念“可以做菜吃的草本植物”。词义的模糊性是指无论有没有交叉现象,词语所表达概念的外延本身都是模糊的。有时模糊词和模糊词之间也存在交叉性的特点,比如:描写人情感的词“悲”本身就是一个模糊词,“悲伤”和“悲痛”两个词指的都是人们的情感体验,“悲伤”和“悲痛”交叉在一起仍然是模糊不清的。模糊是词义本身模糊造成的,并不是交叉在一起才变得模糊,这种模糊与它们是否交叉在一起没有任何关系。例如:“中年”一词本身就是一个模糊词,我们无法按照岁数来界定中年概念所表达的外延。无论“青年”、“中年”、“老年”是否交叉,它们之间并没有清楚的界限,自然它们所表达的概念都是不清不楚的。精确词无论与其他词是否产生交叉现象,精确词本身的概念是清楚的;模糊词无论与其他词有没有交叉关系,模糊词始终是模糊的。
图4 交叉的例子
6.随机(Random)
随机是一种偶然形式,具有某一概率的事件集合中的各个事件所表现出来的不确定性。随机性的特点:1.事件可以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进行;2.在基本相同条件下某事件可能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3.事先可以预见该事件以各种方式出现的所有可能性。例如:抛置硬币是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的事件,可能出现正面向上,也可能出现反面向上的形式。同样,走到某十字路口时,可能正好是红灯,也可能正好是绿灯。这是会重复出现的事件,并且可预见可能出现的情况。随机性指按是否发生的不确定性中表现出来的条件的不确定性,但是事件本身的性质、状态、类属是确定的。模糊性则是指事物自身的性质、状态、类属是不确定性。确定性现象与随机现象的共同特点是事物本身的含义确定;随机现象与模糊现象的共同特点是不确定性,随机现象中是指事件的结果不确定,而模糊现象中是指事物本身的定义不确定。因此,我们可以说随机性是外在的不确定性,模糊性是一种内在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关乎信息的量,模糊性关乎信息的意义;模糊性可以认为是比随机性更深刻的不确定性,模糊性比随机性更加广泛的存在。例如:昆明雨季期间,未来几天的降雨量是随机变化的,但是在对降雨量进行实测后,这场雨是算做大雨、中雨、小雨的界定是模糊的。
7.双关(Pun)
双关语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加深语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双关可分为谐音双关: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使词语或句子语义双关;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语境中形成双关。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都是一语关顾表里,表达的是两种意思和两层含意,借一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关顾两个事物,其中蕴含的不直接说出来的含意是表意所在,表里意思不一致。双关语最能发挥人的幽默和风趣。法国大文豪雨果说:“双关语是飞舞着的灵魂的产物。”例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情)。英语中也有很多双关,语言诙谐幽默、耐人寻味。例如:Money doesnt grow on trees. But it blossoms at our branches.的户外广告。第二句中的branch就是一个多义词,承接第一句中的trees,可以理解为“树枝”;更深层的含义就是广告中的银行分行、支行的意思。所以广告的真正含义是告诉人们到劳埃德银行来存款,就能使自己的钱增值。双关语尽管表达了表里不一致的两重意思,但是它所传达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概念都是清楚的、明确的。
8.结语
模糊限制语(hedges)就是将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是模糊语言中的典型代表。通过对比阐释模糊限制语和模糊、歧义、概括、交叉、随机和双关等术语,我们对语言的模糊性和模糊限制语有了更加清楚与明确的理解。模糊限制语是修饰其他模糊词语并能改变其他词语模糊程度的词语。据此,我们可以理解为模糊限制语具有两方面的功能——既可使模糊程度加深,又可使模糊程度降低,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能使语言更接近精确,从而降低语言表达的模糊程度,甚至使语言的传达更准确,这是模糊限制语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功能之一。正如Channell(2000:175)指出:“使用模糊限制语对精确信息进行恰当的‘裁剪能够更好地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谈话的重点上来。”
参考文献:
[1]Zadeh L A.A Fuzzy-Set-Theoretic Interpretation of Linguistic Hedges[J].Journals of Cybernetics,1972(3).
[2]Channell Joanna,Vague Language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3]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伍铁平.模糊语言初探[J].外国语.1979,4:39-45.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2Y525。
语义模糊是指词语标示的对象的边界不清楚。例如:“水是热的。”热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同的人感知的温度不一样,其次冷、温、暖、热之间是随着温度计指示温度的升高而变化的,它们彼此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多少度以下称作冷,多少度以上称作热,多少度称之为温,多少度称之为暖,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概念来限定和区分。又如:“这姑娘漂亮。”漂亮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即便换成“非常漂亮”、“相当漂亮”、“很漂亮”,仍然是模糊的。歧义和模糊可以通过换一种说法或者翻译予以鉴别到底是歧义还是模糊,因为歧义可以通过换言之或翻译的方式予以消除。
图1 歧义的例子
图2 模糊的例子
4.概括(Generality)
“概括”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一是指“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一是指“简明扼要”。概括性是词义的一个普遍特征,可能是关于事物的表面特征,也可能是关于事物的本质特征。比如:“不长羽毛的,两脚动物”是关于人的表面特征概括;“能借助于语言进行抽象思维,会劳动的动物”则是关于人的本质特征概括。一般原则下,如果没有对所指事物的具体明确要求,概括不会引起不明确的问题,但是听话人质疑问题的具体细节,概括性的词语就不那么令人满意,此时就会出现模糊。例如:我毕业拿到了学位。一般而言,这不会产生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意思。但是倘若听话人想知道我拿到的学位指的是什么学位,文学学士、工学学士、理学学士、硕士学位还是博士学位,此时就会出现模糊的现象。概括程度也有高低之分,例如:汉语中亲戚的称谓分得比较清楚,英语中这种称谓的概括性远高于汉语。例如:汉语中亲戚称谓依据来自于父亲一方和母亲一方的不同有所不同。例如:“岳父”是对“妻子的父亲”的概括,“岳母”是对“妻子的母亲”的概括,然而,英语词汇“father-in-law”是对“配偶的父亲”的概括,包括“岳父”和“公公”,“mother-in-law”是对“配偶的母亲”的概括,包括“岳母”和“婆婆”,这说明英语中这两个词汇的概括性更高,但是它们的所指是清楚的,并不会产生模糊。
图3 概括性的例子
5.交叉(Overlap)
交叉在《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有三,分别是:1.几个方向不同的线条或线路互相穿过;2.有相同有不同的,有相重的;3.间隔穿插。词义的交叉性应该体现第二个释义,即:有相同有不同的,有相重的。词义交叉性指的是一个词所表达概念的外延与另一个词或若干词所表达概念的外延之间的交叉现象,即词义之间所表达概念的外延部分重叠现象(overlap)。语言当中的同义词、近义词往往都存在这种交叉现象,比如:“茶馆”和“茶楼”相交于“茶”;“批评”和“评议”相交于“评”。同时,词义的交叉性指的是词义所表达概念的外延虽与其他词义所表达概念的外延部分相交,但该词义所表达概念的外延本身仍然是明确的。例如:“水果”和“蔬菜”两个词所表达概念的外延就有部分重叠的现象,但是“水果”的概念“可以吃的含水分较多的植物果实的统称”是非常明确的,“蔬菜”的概念“可以做菜吃的草本植物”。词义的模糊性是指无论有没有交叉现象,词语所表达概念的外延本身都是模糊的。有时模糊词和模糊词之间也存在交叉性的特点,比如:描写人情感的词“悲”本身就是一个模糊词,“悲伤”和“悲痛”两个词指的都是人们的情感体验,“悲伤”和“悲痛”交叉在一起仍然是模糊不清的。模糊是词义本身模糊造成的,并不是交叉在一起才变得模糊,这种模糊与它们是否交叉在一起没有任何关系。例如:“中年”一词本身就是一个模糊词,我们无法按照岁数来界定中年概念所表达的外延。无论“青年”、“中年”、“老年”是否交叉,它们之间并没有清楚的界限,自然它们所表达的概念都是不清不楚的。精确词无论与其他词是否产生交叉现象,精确词本身的概念是清楚的;模糊词无论与其他词有没有交叉关系,模糊词始终是模糊的。
图4 交叉的例子
6.随机(Random)
随机是一种偶然形式,具有某一概率的事件集合中的各个事件所表现出来的不确定性。随机性的特点:1.事件可以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进行;2.在基本相同条件下某事件可能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3.事先可以预见该事件以各种方式出现的所有可能性。例如:抛置硬币是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的事件,可能出现正面向上,也可能出现反面向上的形式。同样,走到某十字路口时,可能正好是红灯,也可能正好是绿灯。这是会重复出现的事件,并且可预见可能出现的情况。随机性指按是否发生的不确定性中表现出来的条件的不确定性,但是事件本身的性质、状态、类属是确定的。模糊性则是指事物自身的性质、状态、类属是不确定性。确定性现象与随机现象的共同特点是事物本身的含义确定;随机现象与模糊现象的共同特点是不确定性,随机现象中是指事件的结果不确定,而模糊现象中是指事物本身的定义不确定。因此,我们可以说随机性是外在的不确定性,模糊性是一种内在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关乎信息的量,模糊性关乎信息的意义;模糊性可以认为是比随机性更深刻的不确定性,模糊性比随机性更加广泛的存在。例如:昆明雨季期间,未来几天的降雨量是随机变化的,但是在对降雨量进行实测后,这场雨是算做大雨、中雨、小雨的界定是模糊的。
7.双关(Pun)
双关语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加深语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双关可分为谐音双关: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使词语或句子语义双关;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语境中形成双关。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都是一语关顾表里,表达的是两种意思和两层含意,借一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关顾两个事物,其中蕴含的不直接说出来的含意是表意所在,表里意思不一致。双关语最能发挥人的幽默和风趣。法国大文豪雨果说:“双关语是飞舞着的灵魂的产物。”例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情)。英语中也有很多双关,语言诙谐幽默、耐人寻味。例如:Money doesnt grow on trees. But it blossoms at our branches.的户外广告。第二句中的branch就是一个多义词,承接第一句中的trees,可以理解为“树枝”;更深层的含义就是广告中的银行分行、支行的意思。所以广告的真正含义是告诉人们到劳埃德银行来存款,就能使自己的钱增值。双关语尽管表达了表里不一致的两重意思,但是它所传达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概念都是清楚的、明确的。
8.结语
模糊限制语(hedges)就是将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是模糊语言中的典型代表。通过对比阐释模糊限制语和模糊、歧义、概括、交叉、随机和双关等术语,我们对语言的模糊性和模糊限制语有了更加清楚与明确的理解。模糊限制语是修饰其他模糊词语并能改变其他词语模糊程度的词语。据此,我们可以理解为模糊限制语具有两方面的功能——既可使模糊程度加深,又可使模糊程度降低,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能使语言更接近精确,从而降低语言表达的模糊程度,甚至使语言的传达更准确,这是模糊限制语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功能之一。正如Channell(2000:175)指出:“使用模糊限制语对精确信息进行恰当的‘裁剪能够更好地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谈话的重点上来。”
参考文献:
[1]Zadeh L A.A Fuzzy-Set-Theoretic Interpretation of Linguistic Hedges[J].Journals of Cybernetics,1972(3).
[2]Channell Joanna,Vague Language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3]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伍铁平.模糊语言初探[J].外国语.1979,4:39-45.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2Y525。
语义模糊是指词语标示的对象的边界不清楚。例如:“水是热的。”热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同的人感知的温度不一样,其次冷、温、暖、热之间是随着温度计指示温度的升高而变化的,它们彼此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多少度以下称作冷,多少度以上称作热,多少度称之为温,多少度称之为暖,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概念来限定和区分。又如:“这姑娘漂亮。”漂亮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即便换成“非常漂亮”、“相当漂亮”、“很漂亮”,仍然是模糊的。歧义和模糊可以通过换一种说法或者翻译予以鉴别到底是歧义还是模糊,因为歧义可以通过换言之或翻译的方式予以消除。
图1 歧义的例子
图2 模糊的例子
4.概括(Generality)
“概括”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一是指“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一是指“简明扼要”。概括性是词义的一个普遍特征,可能是关于事物的表面特征,也可能是关于事物的本质特征。比如:“不长羽毛的,两脚动物”是关于人的表面特征概括;“能借助于语言进行抽象思维,会劳动的动物”则是关于人的本质特征概括。一般原则下,如果没有对所指事物的具体明确要求,概括不会引起不明确的问题,但是听话人质疑问题的具体细节,概括性的词语就不那么令人满意,此时就会出现模糊。例如:我毕业拿到了学位。一般而言,这不会产生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意思。但是倘若听话人想知道我拿到的学位指的是什么学位,文学学士、工学学士、理学学士、硕士学位还是博士学位,此时就会出现模糊的现象。概括程度也有高低之分,例如:汉语中亲戚的称谓分得比较清楚,英语中这种称谓的概括性远高于汉语。例如:汉语中亲戚称谓依据来自于父亲一方和母亲一方的不同有所不同。例如:“岳父”是对“妻子的父亲”的概括,“岳母”是对“妻子的母亲”的概括,然而,英语词汇“father-in-law”是对“配偶的父亲”的概括,包括“岳父”和“公公”,“mother-in-law”是对“配偶的母亲”的概括,包括“岳母”和“婆婆”,这说明英语中这两个词汇的概括性更高,但是它们的所指是清楚的,并不会产生模糊。
图3 概括性的例子
5.交叉(Overlap)
交叉在《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有三,分别是:1.几个方向不同的线条或线路互相穿过;2.有相同有不同的,有相重的;3.间隔穿插。词义的交叉性应该体现第二个释义,即:有相同有不同的,有相重的。词义交叉性指的是一个词所表达概念的外延与另一个词或若干词所表达概念的外延之间的交叉现象,即词义之间所表达概念的外延部分重叠现象(overlap)。语言当中的同义词、近义词往往都存在这种交叉现象,比如:“茶馆”和“茶楼”相交于“茶”;“批评”和“评议”相交于“评”。同时,词义的交叉性指的是词义所表达概念的外延虽与其他词义所表达概念的外延部分相交,但该词义所表达概念的外延本身仍然是明确的。例如:“水果”和“蔬菜”两个词所表达概念的外延就有部分重叠的现象,但是“水果”的概念“可以吃的含水分较多的植物果实的统称”是非常明确的,“蔬菜”的概念“可以做菜吃的草本植物”。词义的模糊性是指无论有没有交叉现象,词语所表达概念的外延本身都是模糊的。有时模糊词和模糊词之间也存在交叉性的特点,比如:描写人情感的词“悲”本身就是一个模糊词,“悲伤”和“悲痛”两个词指的都是人们的情感体验,“悲伤”和“悲痛”交叉在一起仍然是模糊不清的。模糊是词义本身模糊造成的,并不是交叉在一起才变得模糊,这种模糊与它们是否交叉在一起没有任何关系。例如:“中年”一词本身就是一个模糊词,我们无法按照岁数来界定中年概念所表达的外延。无论“青年”、“中年”、“老年”是否交叉,它们之间并没有清楚的界限,自然它们所表达的概念都是不清不楚的。精确词无论与其他词是否产生交叉现象,精确词本身的概念是清楚的;模糊词无论与其他词有没有交叉关系,模糊词始终是模糊的。
图4 交叉的例子
6.随机(Random)
随机是一种偶然形式,具有某一概率的事件集合中的各个事件所表现出来的不确定性。随机性的特点:1.事件可以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进行;2.在基本相同条件下某事件可能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3.事先可以预见该事件以各种方式出现的所有可能性。例如:抛置硬币是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的事件,可能出现正面向上,也可能出现反面向上的形式。同样,走到某十字路口时,可能正好是红灯,也可能正好是绿灯。这是会重复出现的事件,并且可预见可能出现的情况。随机性指按是否发生的不确定性中表现出来的条件的不确定性,但是事件本身的性质、状态、类属是确定的。模糊性则是指事物自身的性质、状态、类属是不确定性。确定性现象与随机现象的共同特点是事物本身的含义确定;随机现象与模糊现象的共同特点是不确定性,随机现象中是指事件的结果不确定,而模糊现象中是指事物本身的定义不确定。因此,我们可以说随机性是外在的不确定性,模糊性是一种内在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关乎信息的量,模糊性关乎信息的意义;模糊性可以认为是比随机性更深刻的不确定性,模糊性比随机性更加广泛的存在。例如:昆明雨季期间,未来几天的降雨量是随机变化的,但是在对降雨量进行实测后,这场雨是算做大雨、中雨、小雨的界定是模糊的。
7.双关(Pun)
双关语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加深语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双关可分为谐音双关: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使词语或句子语义双关;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语境中形成双关。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都是一语关顾表里,表达的是两种意思和两层含意,借一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关顾两个事物,其中蕴含的不直接说出来的含意是表意所在,表里意思不一致。双关语最能发挥人的幽默和风趣。法国大文豪雨果说:“双关语是飞舞着的灵魂的产物。”例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情)。英语中也有很多双关,语言诙谐幽默、耐人寻味。例如:Money doesnt grow on trees. But it blossoms at our branches.的户外广告。第二句中的branch就是一个多义词,承接第一句中的trees,可以理解为“树枝”;更深层的含义就是广告中的银行分行、支行的意思。所以广告的真正含义是告诉人们到劳埃德银行来存款,就能使自己的钱增值。双关语尽管表达了表里不一致的两重意思,但是它所传达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概念都是清楚的、明确的。
8.结语
模糊限制语(hedges)就是将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是模糊语言中的典型代表。通过对比阐释模糊限制语和模糊、歧义、概括、交叉、随机和双关等术语,我们对语言的模糊性和模糊限制语有了更加清楚与明确的理解。模糊限制语是修饰其他模糊词语并能改变其他词语模糊程度的词语。据此,我们可以理解为模糊限制语具有两方面的功能——既可使模糊程度加深,又可使模糊程度降低,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能使语言更接近精确,从而降低语言表达的模糊程度,甚至使语言的传达更准确,这是模糊限制语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功能之一。正如Channell(2000:175)指出:“使用模糊限制语对精确信息进行恰当的‘裁剪能够更好地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谈话的重点上来。”
参考文献:
[1]Zadeh L A.A Fuzzy-Set-Theoretic Interpretation of Linguistic Hedges[J].Journals of Cybernetics,1972(3).
[2]Channell Joanna,Vague Language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3]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伍铁平.模糊语言初探[J].外国语.1979,4:39-45.
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2Y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