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约乐
一、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简算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问题。要想提高学生的能力,就必须明白小学生在简算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障碍和问题,只有明白了错误的原因,从根源入手,才能真正提高小学生的简算能力。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如何修正学生在做题中常犯的错误,直接影响着教学成果。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很高,讲课时讲清楚明白就够了,却常常忽略学生的作业习题,经常批改对错,却并未思索学生做错题的根源,纵然将错题一讲再讲,难免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错误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善于总结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将其归纳,然后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明错误的缘由,避免学生再犯类似的错误。
二、激发学生简算兴趣和理解记忆能力
教师的教课水平固然重要,学生自身与教学的成效也息息相关。而对于学生而言,上数学课与枯燥乏味的数字打交道,最难的无非是专注。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就至关重要。在引入新课时,教师应当寓教于乐,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和渴望。例如:引入简算的知识时,可以采用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动力。让A同学做:199+450,B同学做:200+450。如此这般,通过比赛,看谁做得快。让同学们回答为什么B同学的题比A同学的简单容易。从而引导学生明白“凑整”运算方法的简便,进而运用到计算中去:将199变成200—1。在新知识的学习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使之尝到简便运算的方便之处和魅力所在。
在简算教学中,最重要的便是讲清计算的原理,揭示简算规律,让学生不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只有真正理解计算方法的根由,学生才可能从根源上掌握简便计算的真理。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看到很多学生仅仅利用记忆力来记住算法的规则和算法的步骤,却并未理解这样的算法的原因。因此,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常常“张冠李戴”,将此算法用到彼算法中去。例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题:647-(85+265)。常有学生做错:647-(85+265)=647-85+265。这便是把前面学的加法结合律与减法结合律弄混的结果。因为听课时学生并未理解减法结合律去掉括号后加号和减号的变化原因,而之前学加法结合律时已经熟练运用,所以毫不思索地开始运用加法结合律计算,认为去掉括号是一样的。只有讲明白每个定律运用的依据,才能够使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得心应手,进而灵活运用。
三、牢记简算步骤,加强训练
理解定律的运用规则,在背会这些定律规则的基础之上,则需要进行大量的训练来加强记忆,熟练运用。在训练的过程中,应当使学生学会三个重要步骤:一看,二想,三计算。
一看:观察是思维的前提,是计算中的重要环节。教学时,应当善于指导学生观察题目中的数字特点及运算符号,既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可克服计算盲目性少走弯路。通过观察数字、符号特征,初步确定简算的方向,以及运用哪个定律方法。例如:计算下面各题时:(1)1035-998。(2)18.24-4.73-5.27。(3)4.28×99。(4)2.54÷8÷1.25。先通过题目的符号和数字特点,正确判断出应当使用什么计算方法。二想:通过观察之后,判定该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和解题思路。如上面题目中,第一题就可以思考出解题思路应当将998分成1000—2,然后变成1035—(1000—2)。第二题使用减法结合律,使得18.24-4.73-5.27?=18.24-(4.73+5.27?)。第三题将99分为(100—1)再进行计算。第四题应当用除法的基本性质,将后两位相乘,然后进行计算就容易了。三计算:有了正确方便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之后,按照步骤仔细一步步进行计算。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演练计算过程,这一步是计算的核心,这是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简算方法的思维外观。在这一演算的过程,应当要求学生尽量克服马虎的毛病,那么就万无一失了。
此外,在训练过程中,如果遇到错题,则应当要求学生及时改正错误。最好使用错题总结本子,每一道错题抄写下来,再用正确的算法写一遍,然后备注下错误的原因,以便日后方便查阅。经常出错的原因,日后应当努力避免。经常错的题,也可以继续进行大量练习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进而充分讲解简算的方便和缘由,让学生充分理解计算过程的依据,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学会“一看、二想、三计算”的步骤,仔细认真地进行计算和联系,总结错题,明白错题的原因,从根本上杜绝错误的产生条件,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简算能力。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