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霞
一、影响“有效预习”的原因
1.预习目的不明确。很多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并没有很明确的目的,只是把它当成一种教学“装饰”泛泛地布置,例如“预习B部分单词”“听音跟读3遍”等,学生也就敷衍了事,预习效果大打折扣。
2.预习方式不正确。很多教师谈到预习就布置听音跟读的作业,使学生对预习失去了兴趣,甚至不屑完成。对此,教师应该根据知识特点或者学生实际来灵活布置预习作业。如果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能够注意到这些关键点,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注意辨别、选用恰当的方法,预习的作用将大大提高。
3.预习内容不精确。英语学习应该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直击重难点,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因此,预习并不是对所有新知识的全盘准备,而是要针对重难点进行选择性预习。比如《牛津小学英语》4A第二单元的单词部分学生只需对bear、rabbit和lion这三个单词进行预习,并且把重点放在读音方面。这样既简化了学生的预习任务,又突出了重难点,以此便可以保证预习的效果。
4.预习检测不得力。由于预习的目的不明、要求不清,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缺乏相应的检测环节,或检测与其他教学环节无关联,从而导致预习全无效果,流于形式,打击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二、设计合理的“预习任务”
1.激发兴趣。比如《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预习作业可以设计为:⑴先让学生听录音,不一定要会读,重点听一听故事的内容;⑵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水果沙拉,明确需要什么、怎么做。这样的作业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对新知识的学习自然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操作性强。以《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6的课文教学第一教时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预习要求:⑴默读课文,划出文中节日的名称和日期;⑵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西方国家的某些独特节日及其风俗:⑶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节日,对其进行简单描述。这样的预习可以在小组内分工合作进行,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各自能力允许的任务去完成,既让学困生有事可做,也能让尖子生展现自我。
3.家校配合。部分家长没有充分认识到小学英语预习的重要性,教师要通过预习作业的布置和检测,让家长能懂得如何指导和监测学生自觉预习,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三、“有效预习”方法
A.找一找。了解明天学什么,也就是找出需要预习的内容。教师可以告知学生明天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应该预习教材的哪一页或者哪几部分,增强预习的针对性。
2.学一学。联系已学知识,初步理解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找出不会不懂的地方。比如在学习新单词时,可以要求学生听音跟读,特别是一些易混淆或难掌握的读音,教师应该事先说明并要求学生多听细听,预知该单词的读音;在预习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几条概要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快读语篇了解大意的能力。
3.想一想。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初步思考,看看自己能解决到什么程度。比如听读单词的预习作业,可以尝试对单词进行分音节拼读、按读音规则试读等;对于语篇里的问题,可以回到原文追查,了解自己的阅读水平;背景知识类的作业则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共同完成。总之,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经验(无论是知识还是方法)尽量解决问题。
4.划一划。要求学生记录下预习中未完成的作业,带着自己的思考在课堂上重点听讲,努力理解,争取顺利解决问题。
四、关注“有效预习”的反馈
1.及时检查预习效果。教师布置了预习作业就要及时进行检测。通过预习效果的反馈,及时掌握学情,从而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学生经过课前的独立思考,不管是略有领悟或者是不得要领,经过教师的指导,应用与理解的程度一定会加深。还有一些学生,通过得到教师的激励评价而获得成就感,学习动机得到了增强。与此同时,教师既有可能因为学生的“略有领悟”而使教学进程顺利,收效明显,也有可能因为学生的“不得要领”而临时生成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课堂应变能力。
2.适时运用预习成果。运用预习成果是指将学生预习的结果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这既可以作为对预习作业的检测,也可以作为新知识的呈现。比如前文所讲的中西方节日习俗,教师可以先让一些英语基础好的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某个节日,然后再过渡到课文,让一些暂差生说课文中的人物谈论了哪些节日,从而自然过渡到课文的学习。这样适时地运用预习成果,既保证了预习的有效性,又与课堂教学巧妙结合,可谓一举两得。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达到预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中,预习可达八成,复习达二成。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坚持先预习、后学习,先复习、后巩固的好习惯,以“有效预习”促“有效学习”,让学生的英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