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荔荔
一、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1.认真自读。读的过程是一个由形式到内容、再由内容到形式的反复理解、逐步深化的过程,是通过视觉器官将信息反复传入大脑而引起的、以理解为中心的心理活动。这是自主学习的第一步。教师应教会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阅读:
读目录。目录是整册教材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的提示,是教材内容的提炼和概括,读目录有利于抓整册教材的结构线索,有利于抓整册教材的体系,有利于找重点(即找出教材中的重点单元、重点课文,找出整册教材的难点单元、难点课文)。抓重点、难点,有利于对教材内容的提炼和概括,便于综合比较,理解和记忆。
读提示。每一册课本前有前言、说明;每单元前有单元训练、重点难点;每课前有作者生平简介。读阅读提示,有利于对册、单元、篇的整体把握,利于抓住重点。
读题目。有的题目是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读题目,分析题眼,能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阅读的重点。
读正文。应注意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记叙文要理清记叙的要素、线索,从事物的发展变化入手,分析文章,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赏析艺术特点;说明文要弄清说明的对象,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掌握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议论文要引导学生分析论点的提出,论据种类、作用,论证的方式、方法,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体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文言文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要注意古今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之、”“乎、”“也、”“其、”“而、”“则、”等文言虚词的含义及作用,了解判断、被动、省略等常见文言句式的一些基本特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体会古代文化思想的精髓。
读插图、读注解。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勤用工具书。使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对不懂或似懂非懂的内容作彻底消化。这样既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语文水平的提高,更能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为将来进一步深造打下扎实的基础。
会写批注。可用“点、画、批、注”评点法。点,即圈点,在重要的词句下面圈圈点点,以引起重视。画,即在重要的或优美的词句下面画上各种符号,以揭示重点、难点。批,即评论对文章思想内容、段落层次、写作方法、遣词造句等方面在字里行间加以简评。注,即注上词语的拼音解释。
2.大胆质疑。读时和读后都要思考。思维能力是人的智能核心,也是自主学习能力得以表现的基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以大到文章的结构、人物的形象;也可以小到一个词甚至一个字的锤炼品析。质疑能增强学生对文本的兴趣,自己发现的问题会增加其成就感,追求精益求精的探究能力。
3.交流讨论。把自己的阅读心得学会与人分享,在交流中提出自己的问题,思考别人的问题,各抒己见。在争论反驳中,形成信息的多向传递,充分发挥思维的“共振效应”,互相提高促进。这样还有利于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兴奋状态,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强其学习的内在动力。
4.总结评议。当一篇文章学习完成后,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总结评议。这时学生要学会系统归纳,指导学生归纳出所获得的新知识、新见解。语文学科的特殊性,造就了其开放性的特点。教师此时要注意宽泛性的引导,而不是定性约束。总结知识点,能使知识明晰化、条理化、系统化,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到一起,形成新的认知。总结学习方法,善于发现、归纳、总结也是创造性学习的一种手段,并且综合对象越多、范围越广,见解也就愈普通、愈深刻。
5.迁移创新。能够迁移知识,活学活用,以至创新,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学生若能把在阅读中总结汲取的思想、文化、知识营养、系列的写作方法,自觉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使阅读与写作比翼齐飞,从而培养起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也是自主学习的功效之一。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活跃度
1.巧用问题。一是鼓励学生质疑提问。二是教师应教给学生寻疑提问的思路、角度、范围和方法,使学生提起问题有的放矢。三是教师可“抛砖引玉”,从不同角度提些问题作示范,开阔学生的视野,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有以下方法可遵循:教师提出重点问题,学生谈看法找根据。教师设置争论性问题,激起认知冲突。让学生提出多种问题,并自己说看法找根据。
2.会用表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应时刻把褒扬的话挂在嘴边,如“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某某大家也曾质疑过。”“这个问题,你问得真好!”“你有一双慧眼”等,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成功。但也不能夸得过分和肉麻,让学生觉得很假,更不能所有的孩子表扬的语言都一样,这样的表扬有还不如没有。教师应该灵活机动,就事表扬,表扬在点上,学生自然受用又受益。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