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群霞
高职单片机C语言程序相当于单片机的灵魂。没有程序的单片机只是一架空壳。只有拥有了程序,单片机才能将控制的无限魅力散发出来。不论是单片机系统开发企业、单片机爱好者,还是单片机教学,单片机程序设计都以C语言作为了主要开发工具。其因有三:(1)C语言作为一种高级的编程语言,更符合设计者的思维习惯。(2)使用C语言编程可以将设计者从单片机复杂的硬件结构中解脱出来。(3)C语言更贴近职业环境。因此,单片机的C语言教学便成了单片机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要想完成程序设计,需要稳固的C语言基础知识和灵活的逻辑思维。而稳固的C语言基础知识要依赖英语基础。灵活的逻辑思维要有数学基础。英语、数学恰恰是高职学生薄弱的地方。这给单片机的C语言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阻碍。那么,怎样在薄弱英语和数学基础上,提高单片C语言教学效果便值得研究和探讨一番了。
一、学——软、硬穿插
传统的单片机C语言教学中,往往是先脱离单片机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的语法知识较多,理解和记忆都不太容易,即使记住了语法知识也不能很好地利用C语言进行单片机小型系统的开发。因此,我们以具体项目为基础将C语言知识穿插在整个单片机硬件教学中。比如,讲解完最小系统后,给学生一个项目《点亮LED灯》。之所以选择这个项目是因为它简单,上手快。它能让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走入单片机应用之门。利用此次设计主要是给学生灌输C语言的基本结构,从而让学生体会单片机的控制意义。之后可以在跑马灯中穿插for语句知识;在按键设计可以讲if、switch语句;在数码管显示中学会一维数组等。在软硬件穿插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选择什么项目,项目中应准备哪些C语言知识,教师应仔细考量。项目中包含的C语言知识不用面面俱到,应以实用、够用为度。
二、先读后改——被动变主动
在学之后,学生有了单片机的应用经历,也累积了的一些C语言知识。但是由于英语知识薄弱,C语言关键字、格式记不住。程序设计的逻辑思维累积不够。学生独立设计程序还没办法实施。总是以老师讲,学生做的模式上课,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怎么将学生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
继学之后,采用先读后改的教学方式。读——读程序。发布设计项目后,由学生上网搜集参考程序,然后读懂参考程序。以这样的方式来完成项目,一来可以锻炼学生信息收集,和信息筛选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希望学生能有拥有的一种能力。二来在读程序的过程中可以强化在学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C语言知识的模糊记忆。三来在读的过程可以学习一些新颖设计思路。这些设计思路不再拘泥于任课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程序设计的创新思维。
读懂程序之后就可以进行程序改造了。网上搜集的程序往往不完全符合自己的设计要求。这样就要求学生在读懂程序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改造,变成自己的成果。
能进行程序二次改造也是一种程序设计技能。大多数学生今后从事单片机程序设计岗位,完成设计工作的方式也是搜集项目相关的程序,进行二次改造。因此,单片机C语言教学中,通过改造程序来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单片机产品设计的职业能力。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