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北京市蔬菜流通效率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2014-07-18 03:24姜鹏郝利任爱胜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2期

姜鹏 郝利 任爱胜

摘要:针对北京市人口众多、蔬菜自给率低的特点,从蔬菜流通效率的角度来研究提高北京市蔬菜供应保障能力的方法。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影响因素在蔬菜流通中的权重,并对评价结果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给出排位次序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流通效率;评价模型;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F252.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2-0402-03

收稿日期:2013-06-08

基金项目:北京市博士后基金(编号:2012ZZ-86);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博士后基金;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专项创新基金。

作者简介:姜鹏(1980—),男,黑龙江人,博士,从事产业经济研究。E-mail:jiangpeng0451@126.com。

通信作者:郝利(1969—),男,黑龙江人,博士,副研究员,从事农林经济研究。Tel:(010)51503112。北京是一个拥有常住人口近2 000万、瞬间峰值2 300万的大城市,其农产品特别是蔬菜供应主要来自外埠。截至2011年底,北京市蔬菜自给率仅28%,基于蔬菜生产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漫长过程,需转向流通领域。事实也证明,影响农业发展的瓶颈正从生产领域逐渐转入流通领域。我国农产品流通业发展起步较晚,蔬菜作为农产品中的一种,在流通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流通环节过多、供应路径定位不准等,导致流通效率低下,物流损耗严重,造成极大的浪费[1]。为了使北京市生产的有限蔬菜能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必须提高该市蔬菜市场的流通效率,以此完善蔬菜流通体系,保障消费者对蔬菜应急需求的供应能力,确保蔬菜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蔬菜市场波动可控,使生产者与消费者均得到实惠。本研究应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请蔬菜领域的专家对北京市蔬菜流通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打分,通过层次分析软件计算出影响因素在蔬菜流通中的权重,对权重靠前(即对蔬菜流通效率影响大)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1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由于层次分析法具有高度的逻辑性、系统性、灵活性等特点,适于解决复杂的决策问题,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层次分析法可以对人的主观判断作出定量描述,运用数学方法描述需要解决的问题,适用于多目标、多准则、难以全部量化的复杂系统。从具体方法上看,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加权求和法,是求解多目标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层次分析法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评价的要求,将评价的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元素,并按照这些元素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和隶属关系,将元素以不同层次进行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条理化的、有明确关系的分析评价结构模型[2]。应用层次分析法,决策者通过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层次和若干元素,在各个元素之间进行简单的判断比较和计算,对不同的因子进行评价,并作出决策。

2建立北京市蔬菜流通效率评价模型

蔬菜流通效率评价标准问题比较复杂,影响因素很多,各因素之间既有互利互惠的作用,又有互相排斥的作用,某些元素的改变可能会导致整个效率评价结果改变,因此构建蔬菜流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应坚持系统性、科学性、指导性、通用性以及可行性的原则,才能建立一套科学、可行、可信、真实、实用的蔬菜流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2.1评价因子的选取

评价因子的选取是构建北京市蔬菜流通效率评价模型的关键,本研究以蔬菜流通的五大环节(加工处理环节、运输环节、仓储环节、配送环节和销售环节)进行评价,选取与之相关且具有代表性的14个评价因子,其层次结构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因子层显示出来的评价因子为20个,而实际的评价因子为14个,是因为某些评价因子在流通各环节中都有出现。

2.2权重确定及评价因子的排序

为避免个人判断对研究成果的影响,提高研究的规范性,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的形式进行打分,即打分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通过多轮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预测结果[3]。问卷咨询是为了获得各元素重要性的两两比较结果,相对重要的数值则采用Saaty确定的“1~9”的标度方法来进行量化,其中,“1”代表同样重要,“3”代表稍微重要,“1/3”代表稍微不重要,“5”代表明显重要,“1/5”代表明显不重要,“7”代表非常重要,“1/7”代表非常不重要,“9”代表极端重要,“1/9”代表极端不重要,当标度为2、1/2、4、1/4、6、1/6、8、1/8时, 则为标准值的中间值。此次特向蔬菜领域的专家和蔬菜试验田的技术人员发放12份咨询问卷,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可以看出,专家与技术人员的看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保证评价因子权重的可靠性打下坚实基础。应用Yaahp层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图2。经检验,单排序及总排序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说明模型建立和专家打分是合理的。

3结果与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北京市蔬菜流通效率的评价因子权重排

3.1损耗率

对蔬菜流通效率影响最大的评价因子为损耗率,其权重达到0.300 7。从层次结构(图1)中可以看出,损耗率在蔬菜流通各个环节中都有出现,可见损耗在蔬菜流通中占有重要位置。据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统计,2011年北京市蔬菜流通中的损耗率高达30%,这也从统计数据上证明损耗率在蔬菜流通效率中的重要性。针对蔬菜流通中损耗严重的问题,强化蔬菜产业的组织化建设,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并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快速传递,辅助蔬菜高效流通,降低流通损耗[4]。

3.2准时率

对蔬菜流通效率影响排在第2位的评价因子为准时率,其权重达到0.209 0。从层次结构(图1)中可以看出,准时率在蔬菜流通的运输、配送环节中出现。主要是由于这2个环节涉及双方的交接,因此是否准时对交接方就显得十分重要,又由于运输、配送这2个环节对目标层的权重(运输环节对目标层的权重为0.417 4,配送环节对目标层的权重为 0.263 4)达到0.680 8,所以评价因子准时率处在次席。

3.3订单响应时间

对蔬菜流通效率影响排在第3位的评价因子为订单响应时间,其权重达到0.118 0。从层次结构(图1)中可以看出,订单响应时间在蔬菜流通的运输、配送环节中出现。由于订单的签定对交接双方来说并非涉及特别重要的原因,因此该评价因子排在准时率之后。

3.4运输能力利用率

对蔬菜流通效率影响排在第4位的评价因子为运输能力利用率,其权重值达到0.115 9。从层次结构(图1)中可以看出,运输能力利用率仅在蔬菜流通的运输环节出现。评价因子运输能力利用率仅在1个环节中出现,便能排在影响蔬菜流通效率的第4位,足以说明该评价因子的重要程度。针对目前北京市蔬菜流通运输能力存在的问题,开辟了蔬菜运输车队的绿色通道,为提高蔬菜运输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4提高北京市蔬菜流通效率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北京市蔬菜流通效率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其各影响因素的确定,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提升和完善,使得北京市蔬菜流通效率更加高效。

4.1加快蔬菜流通设施建设

结合北京当地实际情况,切实做好蔬菜流通设施建设的规划工作,尽快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等,为蔬菜流通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规划工作要充分考虑物资集散通道、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及物流功能设施的综合配套。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是蔬菜流通的载体,要做到村村通公路,完善公路网络,提高公路网的通达深度和能力,确保蔬菜的运输道路畅通无阻,物畅其流。

4.2加快蔬菜流通标准化进程

在蔬菜的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推行和国际接轨的关于流通设施、流通工具的标准,以实现蔬菜流通活动的合理化。积极参与推动标准化的工作,对招标采购的主要蔬菜品种,联合有关部门制定相关蔬菜质量标准(包括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安全食用指标等),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批量招标采购数量,蔬菜必须经过科技关、规模关和信誉关,对产地进行大气环境、土壤成分以及水资源方面的测试,控制农药的使用。

4.3加快蔬菜信息化平台建设

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蔬菜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用较短的时间实现现代化市场体系,实现传统销售与网上电子商务的有机结合,使农民与消费者之间有更多的信息交流。在各个村镇设立专门的蔬菜信息录用点,及时将当地的蔬菜信息通过蔬菜信息平台向外界传播出去,更加有利于蔬菜的流通。

4.4加快制定蔬菜流通的法律法规

市场经济虽然强调竞争机制,但也要限定在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范围内。蔬菜流通要想规范、快速地发展,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发挥政府对蔬菜流通市场的监督、协调、导向作用,减少蔬菜流通的盲目性,降低蔬菜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尽快建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借鉴国外法律法规,对北京市蔬菜流通的市场规则、准入制度、软硬件设施管理以及违规处罚等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将蔬菜流通市场的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参考文献:

[1]孙前进. 北京农产品流通体系规划与建设[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6-7.

[2]赵红. 层次分析法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J].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0(1):134-136.

[3]陈亮,赵萌. 德尔菲法探讨物流企业效益度量指标体系[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2):39-41.

[4]陈军,但斌. 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损耗问题及控制对策[J]. 管理现代化,2008(4):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