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泰平
近年来,“反日”成了日本媒体一个常用语,把中国反对日本政府购“岛”的示威,反对安倍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统统称为“反日”之举。这种说法完全是错误的,因为它误导舆论,不符合实际。這是别有用心的挑拨,它企图挑起中日两个民族的对立和冲突,应该引起两国人民的高度警惕。
中国政府和人民反对的不是日本这个国家,更不是反对日本国民,而是反对右翼势力出于内政需要故意破坏中日关系。所谓中国“反日”,实为“抗议”,是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抗议。领土和历史问题是中日关系中两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日本为政者在这两个问题上挑起事端,侵犯中国的主权,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中国人民怎能无动于衷?“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中方的强烈反应应从日本为政者的所作所为找原因。
现在两国关系存在的矛盾,不是两国人民间的矛盾,而是右翼势力与中国人民的矛盾,也是右翼势力与中日两国人民间的矛盾,因为现在日本右翼势力正以“中国反日论”“中国威胁论”为由,朝着修宪、强军、行使集体自卫权的目标疾走,企图把日本变成一个可以对外战争的国家,而对于一个不愿承认历史错误的政府来说,一旦掌握了可以对外战争的权力,那是很危险的,不仅可能影响亚洲的和平与稳定,而且可能再一次把日本国民拖入战争。
日本国民是军国主义的受害者。二战后日本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处境完全是当年军国主义势力的恶行造成的。发动侵略战争必败,必须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到头来受害的是本国广大的民众,甚至殃及几代人都生活在历史的阴影之下。从这种意义上,我们非常理解和同情日本国民希望自己的国家成为正常国家的心理和意愿,问题在于安倍首相所谓的“正常国家”的诉求与广大国民的意愿是不是一码事?更在于它如何去实现这种诉求?
我以为,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正确对待历史,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国际社会,才能有助于日本重塑在亚洲和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最终实现自己的诉求。企图通过推翻历史定案,脱离战后和平发展道路,去实现“正常国家”的目标,这条路肯定是走不通的,不仅国际社会通不过,日本广大的民众也是不会答应的;企图通过恶化与邻国的关系,人为地把中国作为假想敌,煽动民族情绪的做法,也无助于实现“正常国家”的目标,正如美国兰德公司高级研究员埃里克·赫金博瑟姆所说,“日本向前进的最好办法是,坦率承认在过去帝国主义时期犯下的错误,确保防止将帝国的愚蠢传给新的一代。”英国《金融时报》的评论员斯蒂芬斯直言,“通过改写历史,安倍不能振兴日本。解决问题的出路不是赤裸裸地重拾日本民族主义情绪。”
美国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去年在广岛发表演讲,言辞激烈地批判日本的历史态度,对日本政坛发出了有力的警示。斯通说,“二战两个最大的战败国是德国和日本,把这两个国家放在一起比较,会发现很大的差异。”“在二战中得到惨痛教训的德国,如今已经成为一支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而日本,只是成为美国的附属国家。”
德国的行为诠释了一个真理:一个国家只要对历史,包括对自己所犯错误,有清醒的记忆,并且有勇气承担责任,就有光明和美好的未来。日本应以德国为明镜,认真对照,看看德国是怎样对待历史、以史为鉴的。日本有些人对于把德国和日本加以比较的说法颇不以为然,甚至煞有介事地找出种种开脱和反对的理由,无非是说日本是日本,是不应该拿德国来与日本比较的。这不禁使人想起“国际上的常识往往是日本的非常识”这句话,不知究竟是国际社会的思维出了毛病,还是某些日本人因有难言之隐而反对比较?应该明白,希望日本比照德国的建议并非个别人或少数人独出心裁,而是基于国际社会广泛共识的呼声;这也不是故意给日本出什么难题,而是与人为善的提醒。见贤思齐,最终受益的是日本自己。
和则两利,斗则两伤,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中日两国人民共同记取。当前的中日关系陷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困难的境地,这是中方不愿意看到的。两国人民应行动起来,排除干扰,争取使中日关系早日回到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这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