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华
2014年6月,全世界的目光将会聚集南半球,对准巴西—这个有着“足球王国”之称的国度,将迎来四年一度的重要体育盛会—世界杯。
在2014年的世界杯上,依然不会缺乏来自中国的元素—继在4年前的南非世界杯上成为首个世界杯足球赛事官方赞助商之后,来自中国的能源新贵—英利集团,今年将继续成为巴西世界杯的官方赞助商,这意味着在每场精彩的世界杯足球赛事的背后,“中国英利”的字样将会再次闪耀赛场。
光伏,这个一度让中国人为之自豪的产业,不仅成就了如无锡尚德和施正荣这样的“神话”,也在一窝蜂和“大干快上”的精神下显露出走下神坛的悲凉。如今,面对国际上不断挥舞的光伏贸易大棒,加上严重的产能过剩,曾经的“阳光产业”早已今非昔比。
在如此背景下,英利却如同一个异数,实现了逆生长—继2012年首次获得光伏产品出货量全球第一之后,英利在欧美“双反”和光伏行业调整的背景下,继续领跑光伏行业,2013年组件出货量达到3.2吉瓦(1吉瓦=1000兆瓦,以下简称GW),同比增长40%,市场份额由2012年的7.4%升至2013年的10%左右,再次摘得“光伏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的桂冠。同时,英利也成为全球首个年度供应量超过3GW的组件供应商。
到底是什么让英利在沧海横流之际显本色,产能过剩之时风正扬?
“在稳居光伏行业榜首的同时,英利正在谋求新的发展。在光伏寒冬的大背景下,英利正朝着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正朝着以‘全球网络采购平台为基础的光伏电商转变,正朝着综合性企业集团转变。”英利集团当家人苗连生说。
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
2012年9月5日,英利承建首个大型地面光伏电站EPC总承包项目——大唐巴州博湖20MWp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工程,开启了进军下游光伏电站的建设之路。同年9月15日,英利召开转型升级动员大会,正式吹响了转型升级的号角。英利的转型升级就是要改变过去单纯生产并销售光伏组件的模式,涉足光伏电站设计、开发和运营,提供系统的太阳能发电解决方案和服务,增大公司盈利空间,增强抗风险能力。在英利的影响下,整个光伏行业拉开了进行光伏下游电站建设的序幕。
随着电站业务的不断壮大,英利的发展重点不断向发电领域拓展,市场重心向国内转移。英利开始了二次创业。为此,从2013年4月份开始至今,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带队考察了云南、广西、广东、陕西、山西、河南、湖北、山东等省市的适合建造光伏电站的地面资源及分布式发电资源。在这些中部及西南等日照条件较好的省份,依然存在大量具备建造地面电站的未利用土地资源,这成为英利等民企进军光伏电站业务的机遇。
基于对各地的考察,英利为自己转战下游设定了到2017年完成15-17GW的发展目标,而这一目标,最终要通过发展下游大型地面电站以及分布式电站来实现。
向下游走,英利计划分两步:2013至2015年完成电站建设8GW;2016至2017年完成7至9GW。按照1兆瓦(1兆瓦=1000千瓦,以下简称MW)需要1万平方米的土地面积计算,未来5年英利需要的土地面积将超过15万亩。
随着《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支持光伏行业下游市场国家利好政策的出台,2013年8月5日,英利提出两年后进入国内下游发电前两名;同时在全球新兴市场要进入综合指数前十名的目标。
随后,英利便加快了布局光伏行业下游电站建设的步伐。英利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下游电站建设开发:一方面,通过与大型国有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发下游电站;另一方面,以项目业主的身份,自主建设电站;另外,英利还会为一些客户做EPC总包电站项目。
截止到目前,英利已在河北、新疆、云南等10多个省储备了约1GW项目。其中,英利计划在2014年完成400到600MW。目前,英利已在境外储备了约200MW电站项目,预计在2014年完成30到50MW。这些电站项目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项目的总投资75%-80%可来自于银行贷款,自有资金占用只需25%-30%。
在积极开发光伏地面电站的同时,英利也积极谋划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2013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各项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利好政策,解决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存在的并网难、补贴等问题。基于国家的利好政策,英利专门设立了分布式电子投资管理公司,开创式的通过签约分销商的形式来布局国内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并在全国发展到65家,遍布全国18个省市地区。同时今年3月15日,英利更是开办了全国首家太阳能发电体验店直接面向普通消费者,这一模式将在全国地级市推广,预计2014年国内光伏体验店将超过100家。
全球网络采购平台
在传统企业纷纷跨界进军电商之时,英利集团也不甘落后。2013年12月19日,英利在其第四届供应商年会上首次对外正式公布了“全球网络采购平台”电商战略,即通过一个名为“全球网络采购平台”的电子商务平台,整合上下游资源,为全球各地的中小光伏企业提供服务。
英利进军电商领域,主要基于其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和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2010年英利成功赞助南非世界杯,成为中国首个,也是光伏行业首个世界杯赞助企业,品牌知名度迅速提高,尤其是在传统欧美光伏市场。
另一方面,2011年,英利的出货量为1.6GW,同比增长51.1%;2012年的出货量约2.3GW,同比增长43.2%;2013年出货量达到3.2-3.3GW,同比增长40%,全球光伏市场占有率约10%。出货量全球老大的地位加上品牌知名度的上升讓英利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了一定的号召力,这正是全球网络采购平台所需要的重要因素。
在英利看来,未来伴随光伏行业的快速复苏,以及光伏市场由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的转移,新兴市场将会产生大量从事这个行业的中小企业,它们缺乏原材料、缺乏技术、缺乏经验等。小企业去跟大的原料厂很难谈下价格来,但英利可以。英利可以从全球的原料大厂手中采购原料,然后分配给各个中小企业。
基于此,英利的模式是,利用其全球网络采购平台,从大型原材料供应商手中采购大宗原材料放在平台上售卖,卫星工厂则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买走自己需要的原材料。英利并不局限于原材料采购。事实上,在这个全球网络采购平台上,卫星工厂还能够购买原材料设备、技术、OEM甚至是定制化工厂等。
据介绍,全球网络采购平台是光伏企业实现多元化发展的有益探索,对拉动现有产能转型升级、扩大光伏产业规模效应有着积极的示范意义。以目前全球光伏市场增速计算,未来3年,英利全球网络采购平台交易额将以50%的速度递增,到2016年将形成覆盖上下游30多个产业,累计交易额超过250亿美元的庞大线上交易平台。
企业结构大调整
光伏行业进入“寒冬”,企业应该多练“内功”。从2009年开始,英利一直在对内部架构进行调整。光伏寒冬给了英利练“内功”的机会,即利用产业不景气的时间弥补公司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所累下的管理、研发、成本控制以及员工技能上的不足。
经过不断的调整,英利确定了“集团总部、省级公司、项目公司”三级管理模式,并组建了五大子集团,分别为光伏制造、电力开发、农业、地产、物流及现代服务。通过弱化集团管理职能,加强下级子公司的职能。
在调整前,英利总部是整个公司的“大脑”,涉及24个职能部门,从生产、财务、技术到销售等都由总部进行管理。调整后,总部的职能部门调整为16个,削减了8个。同时,英利对旗下现有及拟注册的超过130家子分公司采取划拨的方式,划入新建的五大子集团。为配合下游太阳能发电电站业务,英利在全国建立了17个省级分公司,负责电站项目开发,由电力投资管理,并服务于其他四大集团。
英利在内部架构调整中,并不只是围绕着光伏主营业务进行调整,而是希望以光伏业务为主,农业、房地产等非主营业务都能够得到发展。调整后,英利初步形成了以光伏主业为核心、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对英利来说,此前光靠卖光伏产品的格局将得到改变。未来两三年,下游电站投资业务将有希望超过光伏产品制造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