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冷媚
儿童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李冷媚
目的探究儿童尿路感染中常见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的具体情况, 为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对368例儿童尿路感染患者进行分析研究, 包括尿培养的阳性结果以及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对儿童尿路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感染分布的检查, 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的分布率较高, 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为对广谱抗菌药物大量无序的使用, 使儿童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出现耐药性上升的现象。
儿童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分析
儿童尿路感染为常见疾病, 主要症状为尿急、尿频、尿痛等, 不仅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还会导致身体发育不良[1]。而且近些年来细菌的耐药性和医院感染越来越严重, 引起医药卫生方面的关注。儿童由于身体机能和器官都没有发育完全, 为特殊群体, 因此有用药的局限性和生理的特殊性。所以对于儿科的感染疾病在抗感染的治疗方面也有一定的特殊性[2]。要对儿童尿路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的分析, 并针对其给予感染的合理用药。选取2012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368例儿童尿路感染患者进行分析研究, 包括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368例儿童尿路感染患者进行分析研究, 女209例, 男159例, 73例患儿不满1岁, 1~12岁108例, 12~16岁187例。所有患儿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患儿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实验, 细菌鉴定仪选用西门子Microscan autoSCAN 4机型, 鉴定板及药敏实验板采用配套板PC33及NC50 。标本取材及实验具体为:对尿道口进行消毒, 用无菌试管将清洁的中段尿给予留取和及时送检, 同时将定量接种在血平板上, 将其放置在35℃孵箱中进行18~24 h的培养。给予细菌鉴定, 菌落计数≥105/ml,单一细菌经氧化酶或者触媒的试验后, 通过细菌鉴定系统给予鉴定同时进行药敏实验, 选择微量肉汤稀释方法, 对结果进行NCCLS的标准进行判读, 并进行室内质控。
1.3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病原菌分布 对儿童尿路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感染分布的检查, 143例患儿为大肠埃希菌, 构成比例为38.9%, 112例患儿为肠球菌属, 构成比例为30.4%;36例患儿为肺炎克雷伯菌, 构成比例为9.8%;24例患儿为葡萄球菌属, 构成比例为6.5%;17例患儿为变形菌属, 构成比例为4.6%;17例患儿为肠杆菌属, 构成比例为4.6%;14例患儿为非发酵菌,构成比例为3.8%;5例患儿为其他细菌, 构成比例为1.4%。其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的分布率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耐药率 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见表1。
表1常见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情况(n, %)
小儿尿路感染为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 患儿的症状并不明显, 一般在医院就诊的患儿症状较为明显, 而在尿筛查中发现的患儿, 为无症状性的菌尿[3]。儿童为弱势群体, 因为心智、机体和器官都没有得到成熟的发育, 防御能力较低,对病原体也没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容易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经常出现尿路感染。当儿童降低免疫力时, 泌尿系统容易出现肠道菌内源性的感染。小儿的尿路感染主要因为逆行性的感染导致, 尿液为肠道细菌的培养基, 所以肠杆菌科的细菌为主要的致病菌, 最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 在调查中其所占比例为38.9%, 处于首位。一方面因为大肠埃希菌的表面有菌毛和伞状物, 可与尿路的上皮细胞进行牢固结合, 会导致输尿管的蠕动减弱和扩张, 且尿液不能将细菌冲走, 所以所细菌粘附性为逆行感染这种疾病出现的重要原因;而且泌尿道的解剖部位和肠道很近, 容易因粪便造成污染, 因此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经常为大肠埃希菌。
而肺炎克雷伯菌构成比例为9.8%, 为肠道的常见细菌。对于这两类细菌, 必须给予合理抗菌药物的综合治疗。而在耐药性的研究中, 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呋喃妥因可对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进行良好的治疗, 抗菌活性较强[4]。但是呋喃妥因和阿米卡星这两种药物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尤其对于患儿, 会使肾功能出现不良反应, 严重者还会造成肾损伤, 因此在药物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上要多加注意, 减少以及避免不良反应的出现。
革兰阳性球菌中肠球菌属为首位, 分离出来的肠球菌耐药性较强, 近年来的实验报告中, 肠球菌属的感染率明显增加, 引起相应的关注[5]。对于肠球菌属的感染, 可针对药敏试验中的结果可采用阿米卡星和氨苄西林的综合治疗, 效果较为显著。如果肠球菌属是产β-内酰胺酶株, 则对氨基青霉素、羧基青霉素、和脲基青霉素均耐药。治疗过程中, 要针对患儿感染的严重程度, 以及药敏试验的结果, 给予单一药物或者联合药物的而治疗, 严重者可给予万古霉素的使用,以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病情治愈后, 要注意尿道卫生, 加强身体锻炼, 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减少各种病症的出现。
综上所述, 因为儿童尿路感染患者在身体机能方面没有得到良好的发育, 在药物使用方面较为特殊, 因此要对患儿进行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研究, 针对结果, 采取合理的药物治疗, 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1] 曹慰祖, 何宏珍, 杨积兰, 等.鲎试验对尿路感染诊断价值的观察.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3, 24(20):155-156.
[2] 李英, 于洁, 王燕, 等.738例尿路感染病菌及药敏特点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3(21):122-123.
[3] 吴连福, 张恩远, 姜丽华, 等.鱼腥草素——TMP溶液膀胱内灌洗防治宫颈癌术后尿路感染.黑龙江医学, 2012, 22(15):175-176.
[4] 乔庆林, 滕连生, 陈义林, 等.尿试带在尿路感染普查中的应用.天津医药, 2012, 19(11):102-103.
[5] 彭兰辉, 陈孝进.儿童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现状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31(18):144-145.
2014-08-07]
523460 广东省东莞市横沥医院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