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德玉
摘要:综观作业的现状,教师把作业当成是检查教学效果的工具,作业的发展功能也已丧失殆尽。因此,对数学作业的再研究势在必行,那么怎样设计一份适合学生、吸引学生的作业?我们认为应该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赋予数学作业生命的色彩。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56-1
数学作业是学生有效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载体,是数学教师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能力的平台,也是师生互动、交流的一个窗口。数学学习中一定量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和基本数学素养的培养。但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的数学作业设计存在很多的困惑,有必要好好地思考数学作业设计,真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
作业是学生学习情况反应的一个晴雨表,是有效反映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效载体。但是,在很多学校,数学作业的状况可以概括为“一多”、“二假”、“三无效”,根本无法真实反映教学现状。“一多”指作业量大。“二假”指学生作业抄袭,质量很差。“三低效”指学生写作业和教师改作业疲惫不堪,却收获甚微。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
(一)学习过程监控不力,影响作业质量
我校学生中近三分之一是“留守”孩子,家长忙于生计且文化水准一般,没有时间监控孩子的学习,半数以上的学生在自己学习上有困难时无法受到及时的帮助和指导,所以学生的作业要么是未完成,要么就是胡乱地做,质量很差。
(二)“题海战术”现象严重,难以保质保量完成
鉴于以上的情况,为了提高成绩,就会布置更多的机械、重复、单一的题目,有的教师甚至出现将一个习题不间断地反复做,学生已经产生厌烦情绪,完成作业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久而久之,学生的作业积极性没有了,学生作业态度也弱化,而越是这样教师就越搞“题海战术”,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实际上,这样做既没有落实减负,又没有关注学生生命。
(三)作业设计中的不足
1.缺乏层次性,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新课程标准》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和尊重个体差异。”然而数学作业中,题目大都是课本(或同步练习)提供的,很多老师采用“拿来主义”策略,许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并没有先进行“下水作业”,因此对作业研究很不透彻,造成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无法实施差异性的作业,始终在作业布置上存在“齐步走”、“一刀切”,从而导致了“吃不饱”与“吃不了”的两类现象学生。
2.形式简单,弱化学生学习兴趣。目前数学作业几乎都局限于书面答题,题目内容形式单一,参考答案一致,结果无开放性,研究性、实践性作业少之剩少,教师虽强调自主学习,探索研究,实践归纳,但实际操作时却忽视布置“合作、探究”类作业。
3.评价不科学,缺少过程性评价。教师全批全改,学生订正,把学习评价从完整的学习活动中割裂开来,使学生丧失了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自我评价的机会,总以作业结果正确率来评价,这样使得作业的功能大打折扣。
二、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基本策略
1.分层次设计,让学生体验作业成功带来的无穷乐趣。
在数学教学中,一些后进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他们数学成绩的提高。教学中布置作业,应体现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理,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能够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最终收到较好的教与学的效果。如我常把作业分为三个层次:A组,基本题。重在“双基”训练。一般适合“学困生”;B组,综合题。重在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一般适合“中等生”;C组,创新题。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适合班上少数“尖子生”。
2.设计生活实践型作业,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增强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作业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有价值的,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和认识水平。
3.设计合作型作业,让学生在相互合作学习中提升数学学习的能力。
设计合作型数学作业,要求学生与人交流,进行有效合作,才能完成,在完成过程中,他们取长补短,互相借鉴,能力不断提升,有效弥补自己独立学习的不足。如我曾尝试在每章节讲完后让学生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每章节的知识树。
4.设计趣味性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趣味性作业,就是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融数学知识和数学趣味为一体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往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愿意完成作业,切实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比如:当学生学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后,我设计了“二十四点”游戏题作业。
5.设计开放性习题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数学的训练是思维,尤其是创新思维。在作业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作业题如果总是封闭的,容易束缚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设计开放性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开放性作业答案往往有多种,能给予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