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合伙人

2014-07-17 23:55邱萍
中学生天地(B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辅导员老师工作

邱萍

“辅导员辅导员,我钱包丢了,什么卡都没有了,怎么办啊?”

“辅导员,我实在不想跟她住一个寝室,你给我换个寝室吧。”

“邱老师,您好,我是××妈妈,想了解下我女儿最近在学校的表现。”

“邱老师,您现在有空吗?我想找你聊聊。”

“邱老师,这个事情麻烦您通知下学生。别忘了综合测评表格10号前上交。还有,春天了,尤其关注下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情况。”

“邱老师,邀请您参加周四下午的十佳歌手大赛,希望您来哦。”

……

每天,我的QQ、短信、电话、微信总是响个不停,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各项任务,我的办公室每到课间、午休时间总是围满了学生,好不热闹。这就是我的职业——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

辅导员?没错,你们一定会像我的大一新生在入校始业教育里听到我的开场白时一样的好奇,一个个瞪大了双眼——思政辅导员是干什么的?咱们中学里可没有啊!但很快你就会发现,辅导员可以说是“学生进入社会前最后一站的领路人”。我觉得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朋友。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的职业就像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青春合伙人。

我像成东青:曾是一个好学生,现在要做个好老师

成为思政辅导员纯属偶然。大学时代我曾遇到过一个很好的辅导员:为我们的活动出谋划策,替学生保守每一个小秘密,在需要的时候给予无私的帮助……亦师亦友,时至今日,我依然跟她保持着很好的关系,但那时的我并没有把“辅导员”作为自己的职业首选。经过四年的中文专业学习和三年的影视专业研究生深造,毕业那会儿我更想做个有担当的媒体人,于是进入了某电视台做记者。只是没想到,刚入职不久就遭遇了当头一棒——没日没夜、马不停蹄地采访、写稿、剪片,让刚从校园出来的我难以适从,无比期盼换一份能睡懒觉、有假期的清闲工作,于是稀里糊涂去参加了某校的辅导员招聘考试,结果我就这样跳槽了。

但我的如意算盘好像打错了,高校辅导员可不是什么清闲活,而是典型的“白+黑”“5+2”工作模式,而且原本以为思想政治辅导员只需关注大学生思想动态,只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够了,殊不知还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需要完成。这让匆忙上岗的我措手不及,尤其是刚开学那阵,各种各样的工作涌向我——接不完的电话,处理不完的杂事,更崩溃的是经常半夜三更有学生告诉你她发烧了,或者大清早有学生问你“军训的帽子丢了怎么办”,再或者大周末地质问你为何不在办公室,真正体会着“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我甚至一度怀疑自己从电视台辞职,放弃专业对口的记者工作不做,跑来干这些,是不是个天大的错误。特别郁闷的时候心里还会偷偷地埋怨现在的学生为什么那么不懂事,自己当学生的时候从来不会因为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去麻烦老师。但每每看着那一张张青春稚嫩的脸庞,迷惘懵懂的眼神,听他们一声声地叫我“邱老师”,我的内心立刻柔软了下来,学生的“不懂事”和“麻烦”也变得可以理解。在他们离开父母后,作为他们的辅导员,我有责任让他们在异地的校园找到家的感觉。

思政辅导员与一般的专业教师不一样,少了课堂教学的接触,跟学生的交流沟通都融化在一件件平淡的小事里,你只有用爱心、细心和责任心,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与尊重。凭着一直以来的那股认真劲,我渐渐适应了辅导员的工作,转眼四年多过去了,带过600多名学生,20多个班级,送走了两届毕业生,他们中有的拿到了国外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有的做了光荣的人民教师,有的则成为了人民公仆……看到他们一个个踌躇满志地步入社会,我的内心充满着温暖与力量。我喜欢这份工作,喜欢周围和善友爱的同事,喜欢这些青春洋溢的学生,喜欢辅导员工作带给我的欣慰和希望。

我像孟晓骏:充满热血,是敢想敢做敢为先的行动派

辅导员工作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建、团学、就业、宣传、科研、心理、社团、校园文化建设……但凡跟学生有关的事情都得从我们手上过,这就要求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得有很强的执行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做好各项工作,我建立了团委学生会、班长团支书的例会制度——食堂例会。为什么叫食堂例会?就是利用每周一中午去食堂吃饭的时间,和学生会干部、班干部坐下来,边吃饭边说事,谈谈这一周学生组织和各个班级的动态,摸清各方面的情况。因为吃饭的宽松氛围,学生们聊起来也很放松,很多问题就是在这个时候聊出来的。

有一次,我了解到自己所带的学生里有个学习成绩很好但家庭贫困的男孩,由于自卑不敢参加任何学生活动,性格也很内向。于是,我主动找到他,问他愿不愿意做我的辅导员助理。他红着脸,怯怯地说:“邱老师,我怕做不好。”“没事的,老师也刚开始当辅导员,咱们一起努力。”我笑着鼓励他。由于工作的需要,他经常要跟各个班级的同学以及相关的老师、学校各部门联系,渐渐地性格开朗起来,并且开始勇敢地参加各类活动。四年里,这个男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不仅成绩优异,年年获得奖学金,还以勤工俭学的方式养活了自己。毕业后,他在写给我的信里说:“刚进校时我总觉得比别人差,甚至不敢跟人说话,是邱老师你的帮助,让我有机会去锻炼去成长。做了你四年的辅导员助理,学会的不仅是做事的方式,更重要的是明白一个人的乐观、自信、努力有多重要。谢谢你!”

说到学生活动,知道我们学校现在最火的晚会是什么吗?不是什么帅哥美女聚集的“十佳歌手”,也不是正经八百的“元旦晚会”,而是每年5月份的“舞林大会”。这个活动的想法也是我和学生在食堂例会里谈出来的。之前,有学生跟我抱怨学校官方的晚会都太“高大上”,好些同学辛辛苦苦排练了很久的节目总是被无情地踢掉。既然这样,咱们就办一台 “草根”晚会。高校的学生社团是最有生命力的一股力量,几乎所有大学生都会参加一两个社团,于是我就让学生社团联合会牵头,各个社团选送舞蹈节目。第一届“舞林大会”就引起全校的轰动,各种风格、各种创意的舞蹈一一亮相,High翻全场,不少从来没有登过舞台的学生在这里找到了自信与快乐。各种关于“舞林大会”的话题在人人、微博、QQ、微信上热闹了好一阵子。每一年的晚会我都会去现场看,在学生们的尖叫和掌声中看到舞台上并不那么完美但充满激情的表演,总是会被感染。我想,多年以后,这些孩子一定还会记得自己曾在这么大的舞台表演过,有那么多人为自己喝彩,这是多么美好的经历。

我像王阳:执着坚定,是学生各个层面的好朋友

辅导员是学生的“110”“119”“120”“114”,是管理者、消防员、救护员和百事通。想要扮演好这各种角色,可不那么容易,不仅要求你会跟学生打交道,更要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2009年10月,我工作的第一个月,一名平常看起来乖巧听话的大一女生忽然不见了,家长跑到学校跟我要人。在发动找人、报警查询等一系列应急工作之后,终于利用QQ定位,在浙皖交界的一个网吧里找到了离校出走的她。有老师提醒我,这样的学生太危险,必须记过处分,杀一儆百。但是等她回校后,我并没怎么责怪她,而是问她这几天过得好不好,没想到她一听这话就扑到我怀里哭了起来。离校出走只是因为跟男朋友吵架,一时赌气登上了一辆列车。

谁的青春不会犯错,谁不会一时冲动做点让自己想起来都后怕的事情呢?关键是你还有没有机会去意识到这个错误,去改正这个错误。这位女生后来在学校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平时碰到什么问题也都会来找我。她说非常感谢我当时的处理方式,没有让她消极沉沦。

2012年6月,怀孕八个多月的我因为突发情况紧急住院。一个男生给我发了一条短信:“邱老师,我妈妈在生我妹妹时也经历了很大的痛苦,你要勇敢,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这条短信让我心里温暖了很久很久。因为这个男生曾是一个让我很头痛的学生,是一次一次的谈话才让他终于愿意向我敞开心扉,和我变成朋友。每个个体都有他的性格、特质与想法,尊重每个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跟学生的关系比较近,所以他们有什么事情都愿意跟我讲。2013年6月,有个专业排名第一的女生居然告诉我她明天要去帮好朋友替考英语六级。她的好朋友因为工作需要这个六级证书,但之前考了几次都失败了,她必须帮她。我惊讶于她的想法,为了及时纠正她的歪念,我很严肃地找了她和她的好朋友谈话。没有吓唬她们说要去举报,而是从替考的利弊分析,能得到什么,会失去什么,希望她们能权衡。更重要的是,这关乎诚信,失分是小,失节是大。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守住底线,要不然会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最终,两个孩子在人生的岔路口,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辅导员,这个词时常令我感慨万千。多年前那个阴差阳错的选择,注定是美好的缘分。那些年轻鲜活的脸庞,一双双顾盼神飞的眼睛,带给我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成为我生活中无数欢笑和泪水的源头。我曾经打电话叫学习困难户自修,也曾经跟迷惘的学生通宵促膝长谈,曾充当学业困惑者的导航仪,也曾因为他们的错误而难过,有过恨铁不成钢的怨气,也有过妈妈疼惜孩子般的自豪和骄傲。但就是他们一声声暖暖的问候“邱老师”,节日里的祝福,毕业时的热泪盈眶,还有无数句“谢谢”,让我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以及工作的意义所在。能做学生的青春合伙人,一起追梦,一起成长,这样想想,我真幸运。

有时候,工作并不仅仅只是一个职业,它还赋予你另一个新的角色、另一种身份,帮你实现另一种人生。

endprint

猜你喜欢
辅导员老师工作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不工作,爽飞了?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选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