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芙妮·杜穆里埃《蝴蝶梦》的符号学解读

2014-07-17 01:48陈琦群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苏州215006
名作欣赏 2014年18期
关键词:石楠德利符号学

⊙陈琦群[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6]

一、引言

《蝴蝶梦》,原名《吕蓓卡》,发表于1938年,是英国著名女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达芙妮·杜穆里埃深受19世纪以神秘、恐怖等为主要特点的哥特派小说的影响,故其作品大多情节曲折,充满悬念。作者在《蝴蝶梦》中把这种写作手法发挥到了极致。小说采用了倒叙方式,从女主人公“我”的梦境入手,处处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可以说,作者让悬念贯穿了整部小说的始终。

当然,一本堪称世界名著的著作,不仅仅要有别出心裁的故事,更多地在于对于细节的刻画。回顾这部小说,我们发现,里面有很多反复出现的事物和细节。一件事情,一样物品,出现一次也许会是作者的不经意,但是重复多次地出现,绝对不能算作是巧合。对于这些事物为何频繁往复地出现,作者并没有在小说当中给出直接的交代。事实上,这些看似简单的事物都是蕴含着丰富意义的能指符号。因此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借助这些符号,试图重新对《蝴蝶梦》进行解读,以期探寻《蝴蝶梦》中更深层的含义。

二、符号学简述

符号学是系统地研究符号(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科学。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和美国哲学家皮尔斯是现代符号学的奠基人。本文所采用的理论框架,主要是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观点。索绪尔认为,符号包含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两个层次。能指是声音形象;而所指则体现意义。即:能指是指语言符号的物理属性(物质载体),所指是指语言符号传达的意义,通过能指与所指的二元结合,语言符号实现表达意义的功能。符号学理论认为,文学是通过语言符号来传达情感讯息(即意义)的艺术形式。文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艺术品,它的语言符号形式蕴含了丰富的所指意义。一部看似简单的文学作品实则蕴含了丰富的能指符号,而这些能指符号又包含了丰富的所指意义。通过分析这些能指符号,揭示它们的所指意义,我们能进一步阐释作品,揭露作品更加深层的含义。

三、从符号学视角解读《蝴蝶梦》

1.符号“石楠花”的意义

相信读过《蝴蝶梦》的人,一定会对小说中出现的“石楠花”印象深刻。“石楠花”这个简单的符号竟在这本小说中出现了三十多次,并且,作者对“石楠花”的描述也那么不同寻常,使人不得不注意到这些看似简单,却似乎意味深长的“石楠花”。从小说叙述者“我”初次进入曼德利,便有这么一段对“石楠花”的描述:“石楠花红艳艳的。吓了我一跳。这种植物一株挨着一株,茂盛得令人难以置信,看不见叶子,也看不见枝干,只有满目血淋淋的红色,俗丽而怪诞,跟我以前见过的石楠完全不同。”“这儿的石楠花简直是些怪物,密密匝匝直插青天,美得反常,大得出奇,根本不像植物。”怪诞的石楠花使“我”感到吃惊,也让读者感到诧异。之后,我们发现“起居室里摆满了石楠花”。吕蓓卡不满足于窗外大簇大簇的石楠花,把石楠花摆满了起居室的每个角落。这使我们不得不引发联想,吕蓓卡究竟与石楠花有什么样的联系?曼德利的石楠花美得反常,美得出奇,吕蓓卡也是如此,天生丽质,千娇百媚。曼德利的石楠花挫败了旁边的各种植物,自我茂盛地生长着。吕蓓卡更是如此,她以美貌和智慧征服了所有的人,甚至是德温特最难对付的瞎眼祖母。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石楠花仿佛就是吕蓓卡的化身,它充斥着曼德利。并且石楠花的命运也与吕蓓卡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石楠花现已全部凋谢……没有了缤纷的色彩,高大的灌木显得阴惨惨,一派肃杀的景象。”就在这时,吕蓓卡的秘密被揭开,德温特是杀害吕蓓卡凶手的这一事实被轻易地抹掉。最终,吕蓓卡失去了对一切的控制。她所有的努力都趋于毁灭。小说把吕蓓卡刻画成一个放荡、奢靡、极富心计的女子。事实上,吕蓓卡正是穷尽其一生,用这刻意的“放荡”“奢靡”来反抗当时的男权主义。她用桀骜不拘的性格对男权主义提出挑战;用刻意的放荡来宣示对男人的不屑。她把曼德利管理得井井有条,她要让所有的男人都为她折服。可是不管她怎么挣扎,都是无济于事的。她想要用自己的死来惩治德温特,以此宣泄她的不满,可是仍是无用。各帮势力的联合使德温特安然度过了这一劫,吕蓓卡的“自杀”变得那么顺理成章。吕蓓卡再也反抗不了了。石楠花的花季是短暂的,它绚丽缤纷,但总是躲不过凋谢残败的那一天。正如吕蓓卡,她使尽了浑身解数来抵抗男权主义,却依旧逃不过一场毁灭。最后,绣球花代替了石楠花,“我首次注意到绣球花正在开放……它们尽管美丽多姿,却含有几分凄凉和悲哀,好像是安放在外国教堂墓地玻璃棺材前的花圈,显得呆板而不自然”。想必,绣球花在祭奠石楠花的衰败,悼念吕蓓卡的逝去。小说最后的结局是烈火吞噬了曼德利,吞噬了吕蓓卡留在曼德利的一切。“我们头顶上的夜空漆黑一片,可是贴近地平线那儿的天幕却全然不是这样。那儿一片猩红,就像鲜血在四下飞溅。”这猩红的一片,使人们不禁联想到那些血淋淋的石楠花,猩红的大火和血淋淋的石楠花遥相呼应。两者都预示着吕蓓卡的命运只能是毁灭。

2.符号“大海”的意义

大海,在小说《蝴蝶梦》中,是继石楠花之后的又一个极其重要的符号。它在小说中出现的次数也非常之多。弗莱曾指出:“像大海或森林这类常见的自然界的形象在许许多多的诗篇中反复出现,这种现象不能叫做‘巧合’。”纵观这部小说,不难看出,大海在吕蓓卡的生命当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吕蓓卡的房间与大海相邻,在她的房间,大海的涛声清晰可见。而且,天不怕地不怕的吕蓓卡喜欢独自驾船出海,也喜欢在大海旁边的小屋住着,换换情绪。最后,吕蓓卡也是葬身在大海之中。可见,大海与吕蓓卡的生活、命运息息相关。对吕蓓卡的描述是在大海这个环境当中的。那么,大海这个自然环境究竟是怎么样烘托吕蓓卡这个角色的呢?首先,波涛汹涌的大海是吕蓓卡大胆、火热的性格的真实写照。吕蓓卡是怎样的女人,她是一个在少女时期就能用鞭子将性情暴躁的高头大马抽得浑身是血的女人,是一个就算全世界的人站起来都阻挡不了她的女人,是一个在任何天气都能独自驾船出海的女人……用变幻莫测的大海来形容吕蓓卡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而大海有时宁静如澜的性情又代表了吕蓓卡冷静理智的一面。她能够把一个庄园治理成全英闻名的大庄园,冷静与理智当然必须是不可缺少的。吕蓓卡,是一个有着大海一般时闹时静的性格的女人。并且,吕蓓卡对大海的热爱,也表达了她对自由的渴望。小说中我们可以得知,吕蓓卡时常出海,甚至于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出海也变成了一件平常的事。在此,对大海刻骨铭心的热爱以及良好的驾船技术都无法用来解释她这种冒险行为。这绝对不仅仅单纯地只是一项爱好,没有人会用生命来娱乐。大海,一直是自由的一个代名词。生活在男权主义环境下的吕蓓卡感到压抑无比,只有在大风大浪的大海里,她才能暂时地忘却自己的烦恼,才能感觉得到自由。另一方面,在传统的男权主义社会,女性思想受到极大的禁锢,女性的思想很少能表现得非常开放。想必,吕蓓卡对于自己的这种行为也是会感到不安,甚至于羞愧的,于是,她要把自己放纵在大海之中,让大海来涤荡自己的罪恶,让大海来包容自己的行为。最后,吕蓓卡葬身于大海之中,其实,这对她来说,也算是一个好的归宿了。

四、结语

在散文《论写作》(On Writing)中,雷蒙德·卡佛写道:“无论是在诗歌还是在小说里,用普通但准确的语言,去写普通事物,并赋予这些普通的事物——管它是椅子,窗帘,叉子,还是一块石头,或女人的耳环——以广阔而惊人的力量,这是可以做到的。写一句表面看起来无伤大雅的寒暄,并随之传递给读者冷彻骨髓的含义,这是可以做到的。”在《蝴蝶梦》当中,达芙妮·杜穆里埃用精湛、细腻的笔法,给一些普通的符号赋予了神奇的力量,使小说变得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本文通过对《蝴蝶梦》中一些主要的符号“石楠花”“大海”“蛇”“杜鹃花”进行分析,试图揭示其所指意义,进而给读者展现出一个不一样的吕蓓卡,一部不一样的《蝴蝶梦》。

[1]Chandle,Daniel.Semiotics:The Basics[M].London:Routledge,2002.

[2]易国强,刘乐.励志畅销书书名的符号学解读[J].北京:出版发行研究,2012(7).

[3]陈宗明,黄华新.符号学导论[M].郑州:河南出版社,2004.

[4][英]达芙妮·杜穆里埃.蝴蝶梦[M].方华文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5][英]达芙妮·杜穆里埃.蝴蝶梦[M].林智玲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6][美]雷蒙德·卡佛.大教堂[M].肖铁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石楠德利符号学
匼河“背冰”民俗活动的文化符号学阐释
琵琶扣
基于图像符号学的品牌联名设计研究
浅析徽州马头墙中的设计符号学
雪上加霜
石楠国画作品选登
放飞梦想
受宠若惊
美好时光里,石楠犹自开
写在“生命符号学研究”前面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