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种子经营管理学》课程教学 培养应用型现代种业人才

2014-07-16 12:05舒英杰等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教学改革

舒英杰等

摘 要:以应用型现代种业人才培养为导向,对《种子经营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及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改革探索。通过改革,使教学相长,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关键词:种子经营管理学;教学改革;教学效果;安徽科技学院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0-123-03

民为政要,农为国本,种为粮先。随着2011年《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中强调的“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的“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和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的“推进种养业良种工程,加快农作物制种基地和新品种引进示范场建设”等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国家对农作物种业的重视程度全面提升。种业的发展离不开种业人才,种业人才是决定我国农作物种业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1]。所以,新时期,培养与现代种业发展相适应的“懂生产、会经营”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种业是我国种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2]。

《种子经营管理学》是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它以经济学、商品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管理学和农产品贸易学等为理论基础,涉及到种子生物学、种子生产学、种子检验学、种子贮藏加工学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3]。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如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种子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一直是摆在我们任课教师面前的难题。为此,我们根据我校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种子科学与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实践能力,能在现代种子企业、农业相关部门及其他单位从事种子生产、经营管理、推广与开发、教学与科研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种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教育,以培养促进种业发展的应用型各类技术人才为目标,立足安徽、辐射周边,把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办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种业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基地,为发展安徽农作物现代种业提供人才与科技支撑,为学生和种子产业发展服务”的专业定位[4],对《种子经营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旨在培养应用型现代种业人才。

1 整合、更新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本校实际教学条件,适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更新。本课程选用康玉凡和金文林主编的《种子经营管理学》为教材,并参考胡晋等主编的《现代种子经营和管理》、孙守钧主编的《种子市场营销学》、郝建平等主编的《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编写教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增减、整合和补充,如增加了植物新品种保护和审定管理、种子经营计划、种子经济合同、种子质量纠纷处理等内容,对教材中一些经济学、管理学、商品学和市场营销学中专业性较强,但与本课程联系不是十分紧密的理论进行弱化或删减,如删减了种子需求及弹性分析、种子企业管理系统分析、投入产出分析、企业管理理论知识体系、企业管理的系统理论、种子企业管理系统及系统管理等内容。通过整合,将整个课程教学内容分为种子商品与市场、植物新品种保护与审定管理、种子营销、种子企业管理和种子行政管理与执法等5大模块。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内外种业发展变化的趋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及时向学生讲授和探讨种业的一些新政策、法规等,并安排相关专题报告。

经过优化、整合后的《种子经营管理学》理论教学总学时为45学时、2.5学分(另有课程实习20学时、1学分),课程教学内容显得更系统、全面,并且避免了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复。具体教学内容见表1。

2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科学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根据《种子经营管理学》课程特点和现代种业对人才的需求,课程组及时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上,除了传统的讲授法外,主要采用了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参观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手段上,改变传统的板书,理论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穿插了大量与种子经营管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并建立了课程网站,将教案、课件、练习题、考试大纲、模拟试卷等教学基本资料上传至课程网站,同时开通了交流平台,老师可以通过交流平台回答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通过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课程的生动性与吸引力明显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普遍提升。

2.1 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中的一些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讲授过程中,当讲到一些与生产实际关系密切的问题或热点问题时,我们就采用讨论法,如当讲到“种子销售人员应的基本素质”、“种子目标市场的选择”、“种子核心产品策略”、“种子定价策略”、“种子促销策略”、“种子广告策略”等问题时,我们的做法是:教师先就某一主题设计一些相关的讨论问题,给学生一些启发式的引导,然后进行分组讨论,最后老师进行简单点评。通过这种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活跃课堂气氛。

2.2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应用 所谓任务驱动法,即教师就某一个主题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并对本知识体系进行较全面的熟悉、理解、归纳和总结梳理,再进行交流,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如在绪论中让学生自己查阅“我国种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的相关资料,课堂上让学生代表先讲解相关内容,其他同学补充,最后由教师总结。“种子市场调查”和“种子营销计划书的制定”等内容,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确定种子市场调查和种子营销计划的主题,各小组根据调查主题自行设计调查表和制定营销计划书,教师在课堂上对各小组的调查表和计划书的格式和内容等进行评价,各小组根据评价结果对调查表和营销计划书进行修改,经老师确认后再开展种子市场调查。这种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觉、主动学习,并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探索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endprint

2.3 参观教学法的应用 本课程参观教学法的具体做法是:组织或指导学生到附近较知名种子企业或种子生产基地进行实地参观、调查、研究和学习,从而了解种子企业的基本情况(如企业规模、性质、注册资金、主营业务、年销售额等)、组织结构、经营理念、发展思路等,使学生对种子企业有更加直观、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并获取新知识。参观教学法一般由校内教师先布置参观任务,由校外实习指导教师讲解,并要求学生围绕参观内容收集尽可能多的相关资料,质疑问难,做好记录,参观结束后,要求学生整理参观笔记,并写出书面参观报告,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知识。

2.4 案例分析法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种子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研究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教学方法。本课程案例分析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种子销售技巧”、“种子营销策略”、“种子经济合同”、“种子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种子质量纠纷”等内容的教学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相关媒体搜索已发生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包括视频的和文字的),然后根据教学内容难易程度选择适当的案例使用方法。我们通常采取2种方式使用案例,一是教师先讲授教学内容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点,然后用案例加以说明,通过案例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知识点的理解。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理论知识较抽象、不易理解内容的教学,如“种子营销策略”、“种子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种子质量纠纷”等;二是先通过案例引出要讲授的内容,然后水到渠成地引出有关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点。此方法一般适用于理论知识相对较较简单但实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如“种子销售技巧”、“种子经济合同”、“植物新品种保护欲审定管理”等。在案例法教学中还要注意:一是教师要精选案例,并要掌握数倍于学生的背景材料;二是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避免完全由教师控制讨论,应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并进行适当的引导,使所有学生都参加讨论;四是讨论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总结,并将主题引导到讲授的基本知识点上来。

3 改革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特别是在应用型高校的教学中,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种子经营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而且是本校种子专业最后一门专业课程,所以实践教学显得更重要。为了达到真正的实践效果,课程组对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将原来只有9学时的实验课改为一周(20学时)的教学实习,同时对实习形式、内容以及实习考核等方面均进行了改革。

3.1 实习形式灵活多样 本课程的实习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进行,教师根据理论课的教学进度及时安排相关实习,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了实践的效果。如理论课中讲到“种子市场调查”时,紧接着就安排种子市场调查相关的实习,从调查主题的确定、调查表的设计、调查前的准备、实地调查、调查数据的分析整理到调查报告的撰写,完成整个种子市场调查的全部实习内容。再比如,当学到“种子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时,马上安排种子企业网络调查和种子企业参观实习等内容;当学到“种子营销计划书的制定”时,课后让学生起草种子营销计划书;当讲到“种子经济合同”时,就安排学生分组起草种子购销、生产加工、贮运等方面的合同,并进行模拟签订。等等。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起到“趁热打铁”的效果,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2 实习内容全面具体 本课程实习内容涉及我们将对《种子经营管理学》划分为5大板块:主要内容包括植物新品种保护和审定申请书的填写、种子市场调查、种子企业参观调查、种子经济合同的起草与模拟签订、种子营销计划书的制定、种子营销实况录像观看等。每大板块的重点章节均安排了相应的课程实习内容,理论与实践呼应。

4 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手段,考核方式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考核能否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本课程考核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是否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效果,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程考核必须与教学紧密结合,成为教学的一部分,体现教学并服务于教学,寓教于考,以考促学。本课程采用了多元的考核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小组探究性教学活动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别占课程总成绩的20%、20%和60%。形成性评价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回答问题情况、作业、参加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评价,根据教师和学习委员平时记录情况进行评价。小组探究性学习活动评价,包括参与探究性学习的态度、贡献、协作意识等方面,由小组组长进行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指闭卷考试,由课程组教师从建好的试卷库中抽题,对本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考核。这种考试方式与传统的单纯的闭卷考试相比,更加科学合理、客观公平,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更进一步地完善教师的教学过程,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5 结语

通过整合和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探索和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考核方式,《种子经营管理学》已成为种子专业学生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普遍提升、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学习效果显著提高;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改革,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刘为民.创建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适应农业发展需要[J].高等农业教育,2003,(12):45-46.

[2]王建华,刘庆昌,江绪文,等.中国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种业,2012,(11):8-11.

[3]康玉凡,金文林.种子经营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时侠清,张子学,舒英杰.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策略[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25(4):57-60.

(责编:徐焕斗)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教学改革
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篮球教学效果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