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联盟环境下学科服务构思

2014-07-16 01:35周艳王晓睿于冰
新世纪图书馆 2014年5期

周艳 王晓睿 于冰

摘 要 泛在知识环境下,现代图书馆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成为必然发展趋势。论文基于嵌入性理论,对高校图书馆联盟构建机制以及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开展进行探讨,认为高校图书馆联盟应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协同合作,构建统一的学科服务平台,协同培育用户驾驭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智慧能力。

关键词 嵌入式学科服务 嵌入性理论 图书馆联盟

分类号 G252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类社会正进入到泛在知识时代。新的信息、数字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与知识学习方式。泛在知识环境下,用户需求将日益向个性化与多样化方向发展,这给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构成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适应这种环境变化与用户需求,向用户提供“无所不在”“智能化”的智慧服务?这是摆在所有现代图书馆面前的重大发展问题。能否解决用户享有服务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吸引用户主动参与和协作,现代图书馆在已有信息服务基础上,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嵌入式学科服务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整合各成员馆信息资源与储备,利用现代信息与数字技术将各类信息与知识资源以灵活、多样,甚至一对一的形式传递给不同用户。尤其对于图书馆主力的高校图书馆系统,整合不同信息资源,将学科服务嵌入不同用户教学、科研活动,不仅利于实现资源内部共享,更重要的则是实现了用户个性化、多元化的知识服务,这将极大推动所有高校从事教学与科研的用户对信息、知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与共享。

本文基于泛在知识环境要求,以嵌入性理论为研究视角,对图书馆嵌入式学科创新服务进行思考,提出高校图书馆应在构建联盟机制的基础上,协同整合各自资源,建设统一的学科服务平台,以用户需求为核心诉求,加强嵌入式馆员建设,向用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甚至精准化的服务,实现知识服务向智慧服务的转化。

1 文献回顾

嵌入性概念最早由经济史学家Karl Polanyi提出,其研究认为经济行为不是独立的,而是嵌入在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经济行为的动机主要是由多种非经济因素引起的[1]。新经济社会学家Mark Granovetter在Karl Polanyi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经济活动主要嵌入于文化、政治、社会网络和宗教中,对经济行为的研究不仅要考虑交易成本,还要考虑人际互动和信任等社会情境对经济行动的影响[2]。早期嵌入性理论更多地体现在对经济行为的研究层面,近十几年中,随着这一理论的发展,从经济学到社会学,以至到图书馆学、情报学,在不同领域均展示了广阔的应用价值与前景。泛在知识环境下,知识基于本身的社会性、发展性具有极为明显的嵌入性特征。对于知识与信息集聚的图书馆系统而言,嵌入性理论的应用研究近年不断发展。由于图书馆自身的学科服务性特点,相应研究更多地体现在嵌入性学科服务这一领域。在国外,美国ARL提出在信息网络时代,图书馆系统应培养更多嵌入式馆员,更多地参与用户的学术、学习以及教学等不同行为,实现知识与信息对客户教学、科研和学习过程的嵌入[3]。近年来,David Shumaker等人提出了“嵌入式图书馆服务”[4],认为物理嵌入、组织嵌入以及虚拟嵌入是基本的嵌入形式。通过不同形式嵌入,实现办公区域、馆员定位、嵌入平台等不同方面在新环境下的转变;2009年,他进一步对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基本要求作了认定,认为嵌入式的学科服务应遵循用户导向原则,图书馆仅是用户的工作平台,嵌入式馆员作为专家式的服务者,要掌握相应专业知识对相关信息加以分析与集成,为特定团体提供互信基础上的学科服务[5]。而在具体的嵌入式服务类型上,学者研究及其实践均体现在依据用户需求在信息素养教育与科学研究两个方面的嵌入。

在国内信息动态发展环境下,有关区域图书馆的嵌入式服务研究文献在近年也如雨后春笋,相关研究成果不断出现且深入,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被运用。笔者对国内相关研究大致作了一个梳理,已有成果基本涵盖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泛在化背景下图书馆嵌入式服务定位与战略性的研究,如谭丹丹,刘金涛对学科化服务背景下嵌入式图书馆服务在定位、步骤及战略上的认识[6];韩丽认为泛在环境下图书馆馆员应提供泛在化嵌入式服务[7];陈廉芳,许春漫则更为具体、分别从馆内空间、馆外空间和虚拟空间三方面论述嵌入式服务的内容[8]。二是不少图书馆实际工作者从自身角度对嵌入式学科服务进行的研究,如师晓青以威海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为基础,探讨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区域合作的学科服务模式[9];刘颖从社会网络角度对嵌入式学科服务在物理、数字、社会关系以及组织结构4种嵌入模式进行了研究,从而实现用户在哪,服务到哪[10]。近期中,李彦芝、谢守美、杨蔚琪、王保成的研究也均表现在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研究层面。这些研究嵌入模式到嵌入类型,从主体定位到服务理念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总体上,我们依旧认为,与国外目前研究与实践相比,国内虽然在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发展,但结合信息环境变化以及单体图书馆嵌入式服务不足的现状,我们认为相应理论研究及实践仍然有着广阔空间。如何进一步嵌入用户环境,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地拓展学科服务的深度和广度,结合图书馆联盟学科服务,是后续研究的趋势,也是本文力求实现的研究目标所在。

2 泛在知识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联盟与嵌入式学科服务

2.1 高校图书馆联盟

图书馆联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书馆为了在共同认可的协议或合约制约基础上,以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目的的图书馆联合体[11]。联盟间资源共享、合作互助的模式对于泛在知识环境下用户需求的满足具有显明的优势,从国内外实践看,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作为图书馆联盟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及计算机技术将区域内单个的高校图书馆连接,形成面向用户的服务性联合体组织。作为联合协作组织,这种联合体对于促进该区域内图书馆事业更好的发展、知识共享及地区之间高校图书馆的合作交流具有重要作用。从现有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的运作及实践情况来看,联盟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其在合作模式、管理模式、共建共享模式、协作服务等方面均体现了联盟良好的运作状态,为高校图书馆基于区域联盟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泛在知识环境下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学科服务创新必要性

虽然区域内高校图书馆联盟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单馆在资源、能力上的不足,实现共享基础上的服务供应,但在当今泛在知识环境下,即使组成联盟也难以实现对用户需求的有效满足。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基于人员构成、馆员专业素质、信息技术条件甚至基本的物质基础落后等,一直存在着信息、知识资源本身不足以及供应能力偏弱的问题。另一方面,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高校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上的压力与动力与日俱增,在知识与信息需求的专业程度、全面性以及发展动态特点也日趋明显,相应需求的满足状况直接影响到教师以及高校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构建区域内高校图书馆联盟对于有效实现知识共享与共建,服务学科以及技术交流非常必要,同时,适应泛在知识环境下用户个性化、动态化、专业化的需求特点,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是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必然选择。

3 基于嵌入性理论的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学科服务创新思考

目前,我国一些重点高校已有一些关于学科服务的典型案例,如清华大学的团队多元结构、上海交大的IC、武汉大学的嵌入用户环境模式,它们的成功实践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结合嵌入性理论与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成功实践,我们提出了区域图书馆联盟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的一些新思考。通过对本区域内用户的需求特征进行分析,利用区域联盟的管理平台和技术,利用长期的嵌入式、协同式和启发式等服务方式,为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全面性、协作式的学科服务,从而实现对用户学习、科研过程中信息与知识需求的有效满足,提供无处不在、主动灵活、适应其学术交流需要的知识,并通过知识的升华来提升智慧服务水平。这种全新的模式以“区域联盟合作”“用户环境”“嵌入式”和“智慧服务”作为学科服务的发展方向与目标,从多个角度对区域联盟学科服务进行拓展与深化。

3.1 以用户为中心,协同、整合学科服务

随着用户多元化需求和学科服务的不断发展,完全依赖于区域联盟成员馆嵌入式馆员或某一图书馆做好学科服务的缺陷和不足日益凸显。为满足用户的深层次需求、实现学科服务向深度、广度的拓展,要求区域联盟发挥各成员馆的作用,各成员馆之间通过互动、合作、整合等方式,进行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的协同合作,以嵌入式馆员为主体、形成以学科用户为中心的专业化、知识化、智慧化服务团队, 向用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系统化、深层次的学科服务[12]。嵌入式学科服务强调无缝地、动态地、交互地融入用户的学习和科研过程中,并将服务的广度延伸到一切有用户存在的地方。协同合作理念的不断深入,真正体现了图书馆的服务本质和社会使命。

3.2 加强用户研究,关注用户需求

泛在知识环境下,用户的知识需求是深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的,用户需求由于受到用户的认识、体验和关注视角等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会使用户实际需求与嵌入式馆员理解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这就要求区域联盟图书馆从多方面入手,深入、全面分析用户真实需求,并加深对用户需求的理解程度,从而为其提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化服务。

对于高校图书馆联盟组织来说,其用户相对固定、稳定,而且需求总体特征近似。虽然相关学科差异很大,自然科学、人文社科不同学科在需求内容、需求结构上呈现着较强的差异,但总体上会表现出一定的需求规律和动向。而这种规律与动向则需要相应的嵌入式馆员通过与用户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在长期的业务往来中探寻与掌握。嵌入式馆员在学科服务上务必遵循用户导向原则,时刻站在用户角度、分析用户需求与变化,在工作、交流中不断收集相关信息,并充分利用各成员馆不同信息平台,才能真正实现用户需求的有效满足。

3.3 嵌入科研项目环节,重点项目全程服务

随着科研信息环境的变化,科研人员对学科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加之科研工作者每年项目数量的增多,依靠区域联盟内有限的人力和财力,不可能对所有的项目都提供全程支撑服务。区域联盟应制定一系列服务方针,对所有项目提供申请前期的科技查新、课题咨询等基础性服务,在此基础上,对一些国家重点项目如国家自然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等,则重点跟踪,从课题的选题立项、研究进展、成果鉴定及科研转化等全过程,提供全程式、多方位的学科服务。各成员馆在满足重点项目用户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实现为区域内其他用户的学术服务,这就要求联盟必须具备一批高素质的嵌入式馆员,通过多种方式嵌入用户的各个流程。嵌入式馆员要在全面、真实而准确把握用户需求基础上,与用户多方沟通、交流,建设一种学术合作、交流关系,从而实现服务的深入、专业,甚至是精准式服务。同时,服务者要树立长期观点,在前期学科服务结束后,嵌入式馆员与用户间务必持续保持学术信息交流与联系,在相关信息动态与用户需求的发展上实现共享。馆员要在服务过程中不断总结,联盟成员馆间不同嵌入式馆员应利用不同信息交流平台进行交流,多方共同对学科服务的经验与教训加以总结、归纳、交流,实现全联盟馆员服务水平的共同提高。另外,为了更好地服务科研,联盟图书馆可以建立联盟机构库,用来存储联盟内用户的科研成果,从而可以保证联盟学科服务嵌入用户的科研和学术交流中来,持续推动不同高校及教师学术发展。

3.4 构建统一的学科服务平台,加强与用户的互动和合作

伴随学科用户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区域高校联盟图书馆单个成员馆的力量日益难以满足用户需求,区域图书馆联盟要做到动态地适应用户新的需求,必须随之作出相应的变化。在目前已经相当成熟的Web2.0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用户参与、体验、交流互动的学科服务联盟技术平台,成为统一的学科服务平台成为必然。这一平台可有效地把联盟内分布在不同图书馆、不同专业的学科服务人员融合在一起,利用社会网络原理创建联盟合协作学科服务模式,通过合作路径更好地促进与提升学科服务。一方面,可以加强与用户的合作互动,包括与用户个人和用户组织的合作。用户个人与组织在现实中呈现出不同的社会网络形态,这一平台对于促进用户个人、用户团队以及学科服务组织间的相互融合、嵌入非常重要,学科服务馆员作为中间纽带,在学术科研信息嵌入的同时,联结用户个人与用户组织,实现沟通与信息传递,满足用户不同需求,促进学术个人及组织的能力提升。另一方面,这一平台的建立可以加强与区域联盟外图书馆界的合作。联盟图书馆与国内外其他信息服务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可以更大程度上获取信息资源与技术交流,多方互补与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科服务水平。

3.5 知识服务向智慧服务的转变

在全面动态地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通过提供嵌入式学科服务,实现了用户与学科服务联盟成员间的沟通、互动,大大提高了知识共享的深度、广度和效度,其实质是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理念从知识服务的层面逐步扩展到智慧服务的层面[13]。智慧服务是为适应新环境下用户需求和学术交流模式的改变而推进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服务模式。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嵌入式服务的推行,实现了用户为中心的核心诉求,可有效促进用户知识——智慧的转化。平台的建立,进一步拓展了主客观知识的动态关联,启发用户“转知成慧”,协同培育用户驾驭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智慧能力[14]。

4 高校联盟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优势与潜在障碍

4.1 高校图书馆联盟实施嵌入式学科服务优势

嵌入式学科服务是图书馆知识服务向智慧服务的进一步升华,通过嵌入用户环境,可以帮助用户在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创造出新知识、提升新智慧,从而真正获得广大用户的信赖与拥护。这种模式强调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主动地与用户进行交流和合作,使其与用户需求融为一体,通过嵌入式的方法,让用户全方面地感知、获得所需信息与资源,达到1+1>2的协同效应。

图书馆联盟嵌入式学科服务具有“三性”,即前瞻性、体验性、动态性。(1)前瞻性。将先进的技术、方案、发展趋势,引入区域联盟,实现资源的扩散效应。(2)体验性。该模式突出体验与互动,将用户的智慧融入信息环境中,有利于知识向智慧的转变。(3)动态性。随着信息技术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发展,学科服务联盟在技术、方案、应用系统等方面,将不断升级更新。

同时,这种嵌入式学科服务也具有“三化”特征,即互动化、集成化、个性化。(1)互动化表现在区域图书馆联盟与用户之间建立了一种有效的交互机制。(2)集成化。充分利用信息与网络技术,对多种形式的知识进行高度的定向集成,以满足用户对知识的创造、利用与转化。(3)个性化。区域联盟在对用户需求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根据不同类别用户的需求设计不同的服务策略,提供个性化学科服务。

4.2 高校图书馆联盟嵌入式学科服务实施障碍

首先,资金、技术以及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的不足严重限制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发展。(1)长期以来,尤其地方高校在图书馆建设以及技术升级上的投入不足,造成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基础条件落后,自身资源匮乏,甚至难以达到联盟成员资格,从而无力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2)由于对图书馆业务以及学科服务的漠视,在人力资源建设上严重不足,部分图书馆成为家属、关系户的集合地,人员专业素养低下,优秀甚至合格的嵌入式馆员严重缺乏,根本无法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3)整体上来说,不同高校图书馆间基于利益或技术等问题,在技术、系统甚至馆际关系的兼容上存在壁垒或障碍,联盟网络的构建不仅需要教育管理部门的高层设计与指导,更需要高校主体共享服务理念下的主动合作。

其次,已有联盟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协同合作还仅停留于形式上的联合,主要是一些浅层次的服务,局限在联盟成员馆用户之间,还无法实现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的真正联合。通过实践表明,联盟的建立确实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但具体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图书馆联盟作为知识信息中心的真正作用,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学科服务互补、有影响力的学科服务。因此,对于图书馆联盟嵌入式学科服务在现有的基础上加以开发、拓展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必须努力的事情。

5 结语

图书馆联盟嵌入式学科服务作为图书馆服务的一种创新,更是服务的深化和升华。由于国内外研究中对学科嵌入式服务的具体模式研究较为丰富,笔者立足高校图书馆个体资源、能力现状,提出构建联盟机制,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协同提供学科服务,实现“转知成慧”。泛在知识环境中,用户需求不断发展,对以高校图书馆为代表的图书馆系统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本文研究仅在思想、模式上作了一些思考,而在实施的技术、方法这一层面的操作模式未加以设计,这也是未来发展中笔者研究的后续重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泛在知识环境的形成,用户知识需求的不断提高,在国内外有关嵌入式理念和实践不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相信,嵌入式学科服务作为一种以用户和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新型服务模式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