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婕
摘 要:高校应急生存教育课主要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生存知识、生存意识、生存技能为主,促进学生在生存教育方面有知识性、精神性、身体性和社会性的提高,课程内容应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高校《应急生存教育》课程开发实施包括设计有效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和灵活的教学评价几个环节。
关键词:应急生存教育;课程大纲;课程内容;有效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5-0200-02
引言
就高校的应急生存教育而言,由于没有定性规定学校开展的模式与形式,大多数高校都采用不定期讲座、班团活动,或者校内广播、宣传手册等方式开展。很多高校将“生存”教育课程渗透在“两课”教育、“体育”教育里面,“两课”和“体育”这两种课程本身的任务和内容就很多,并且学时有限,将应急生存教育渗透也只能是蜻蜓点水,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相比起中小学的应急生存教育,高校在这方面是稍微单薄的,其中“三无”是主要原因:(1)无系统的课程体系;(2)无固定的时间安排,可能一个学期组织一两次学习、模拟,也有可能根据情况不组织,较为随意;(3)就是无固定的教员进行讲授,因此应急生存教育在高校课程内容体系的探究上,还是相对空白的。能否将这类型的课当成公共选修课供学生学习,笔者经过几个学期的实践,认为以下方式的尝试是可以推广的。
一、《应急生存教育》课程的定位
由于应急生存教育课属于高校“三生教育”的一个内容,可以说是“三生教育”的具体实施体现,归属于“通识教育”内,定位还是要源于生活,贴近生活,课程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根据当前形势调整、补充、增加相关的应急生存知识,以体现该门课的时效性。同时可以联系学生所学专业做延长性的探讨,以扩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和专业兴趣。
二、高校《应急生存教育》课程教学大纲重点说明
高校《应急生存教育》课在课程的地位、作用以及目标上是衔接中小学的应急生存教育,同时更注重应急意识的提高以及对生存态度、生存技能的培养。从根本上说,这是素质教育应该包含的重要内容。生存教育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与生命保护和社会生存有关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向受教育者系统传授生存的知识和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存态度,树立科学的生存价值观,从而促进个性自由全面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过程。课程教学目的要求贴近生活、解决问题。其目标包括:(1)了解应急生存教育的内容和分类。(2)掌握安全逃生知识,应急生存本领。(3)针对不同的灾害或是不安全的因素能夠模仿相关的求生技巧。
三、高校《应急生存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与思考
根据受教群体的身体与心理特征:大学生是在生理、知识、能力逐渐走向成熟的群体,相对于中学生而言,其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接受应急生存教育”[1],与此同时,来自不断加大的社会竞争压力和严峻的生态环境变化又为大学生们接受这方面的教育提供了必要性。参考了国内外的应急生存教育内容,笔者大致对该课程的内容分类做出以下设置与思考。此课程可以分成五大体系进行展开,包括:社会安全教育、公共卫生教育、网络安全教育、自然灾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一)《应急生存教育》五大体系内容的具体设置
1.社会安全教育主要针对比较常见的校园暴力、偷窃盗窃、抢劫、突发事故、集体活动、消防安全、个人隐私、民族团结进行展开。重点在于知道预防和应付盗窃、抢劫、突发事故、火灾自救方法、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有关国家机密的知识。演练活动有:自由组合火灾逃生。小组讨论:遭遇突发事故如何“寻安善处”。难点在于掌握社会安全教育的一些理论,包括:“寻安善处”、“学会示弱(低调)”、“见义巧为”、“破窗”[2]、“穷寇勿追”[2]、“斯德哥尔摩症”[2]理论,加深学生的社会安全意识。
2.公共卫生教育主要是针对如何防止和应对性侵害、PM2.5、传染病、流行病(H7N9禽流感、诺如病毒)、艾滋病、食物中毒等展开。重点是了解性骚扰和性侵害形式、预防和有效应对的措施,以及性侵害后的求助。演练活动有:职场性骚扰如何“say no”。
3.网络安全教育主要是针对目前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网游成瘾、网络购物诈骗、网络道德、信息安全展开。重点让学生通过实例充分认识沉迷网络游戏的害处,学会安全网上购物,防止网络诈骗,了解目前网络道德的几种表现。演练活动:网络失德的行为;小组讨论:如何摆脱网瘾。
4.自然灾害教育主要针对地震自救、泥石流、雷电、台风、洪水泛滥等自然灾害应急。重点在于学会地震自救、泥石流自救的求生技巧,结合学生自身所处环境(尤其是学校自身的地理环境),掌握一些应对自然灾害的自救与他救方式。演练活动:地震应急;小组活动:自制应急生存包。
5.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展开,包括和谐异性交往,自杀的征兆与防御,人际关系微妙探索等。重点在于指导大学生妥善处理两性关系、舍友关系,如何发现和调解有自杀倾向的人等。辅助教学:微电影——大学生的心理。
(二)《应急生存教育》课程内容设置的思考
作为公共选修课,一般的课时为32学时,因此在32学时中通过讲授、实践等方式去实现该门课的意义是比较仓促的。就国外的生存教育来说,比如日本,他们是一个地震常发国家,独特的地理环境要求他们要将生存能力作为青少年必须具备的生活技能进行训练;美国和澳大利亚,他们一直受到自由、挑战、创新文化的影响,希望“通过生存教育来满足人的成就和知识基础的需要以及体验新的挑战需要、重视挑战、冒险意识对个人成长的作用”[3],因此在生存教育的探索上也较为成熟,他们有更多的资源和优势去展开野外的生存教育活动。
目前我国的生存教育课程内容设置不仅没有体系,同时也缺乏土壤生存,有限的教学资源抑制了课程的开发与推广,将该门课作为选修课也是资源有限背景下的一种尝试,与国外有配套的教学基地、教学条件、教员相比,能够将这门课列入大学课程表是尝试的开始,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很多时候更应该依据循序渐进原则进行考虑:(1)教学设备、场所的可利用性;(2)讲授与实践的学时分配;(3)教员的资质。
关于教学设备、场所的可利用性这方面中国的生存教育是比较单薄的,一来没有哪间大学对该门课进行了基地建设,很多都是依靠专家讲座、视频播放来弥补这方面的缺失,但是有比无要进步,最起码学生对一些生存技能有印象,在应急生存教育中扫过“盲”。
关于讲授与实践的学时分配,很多人会认为该门课应该以实践为主,多一些活动和实际操作,这是对应急生存教育的字面理解,该门课有非常多的常识是需要认知、理解和应用的,同时因为中小学在进行《应急生存》课中比较多地灌输了学生的求生技能,相反生存意识的渗透较少,在大学生身体和心理较为成熟的阶段,《应急生存教育》课程应更多地渗透生存意识。生存意识关乎人在危机时刻的心理变化,包括警觉性、意志力、忍耐性等等,这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就能够达到的,需要大量的实例讲解才能在学生的认知领域留下痕迹,因此本课程的社会安全教育体系里面添加了警察学、心理学中一些理论,例如“破窗”、“穷寇勿追”理论,其目的就在于此。就应急生存教育而言,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意识”是放在最前面的,有了“意识”我们才会建立人生“主动自救心防”模式,这就是在讲授和实践的学时分配中,实践不能超过讲授的原因。
关于教员的资质问题也是困扰该门课的一个问题,由于应急生存的知识按照严格的意义来讲是多学科专业知识的汇总,就目前而言,我国没有相关的资质培训和认证,那是否没有教员,这门课就不能开展呢?简单来说,就如何进行人工呼吸这应该是一门很专业的课程,要学生能掌握这种应急的知识除非是医科班的学生,否则是达不到相应的要求的,要不要学,要学;又比如遇上野外迷路了怎么办?怎么教?所以教员不一定是专业人员,但是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寻找答案,什么是正确的人工呼吸,如何做,可以采用小组活动方式到医院进行参观学习,同时以作业方式进行检验;野外迷路如何解决,可以调动学生通过资料搜索的方式让学生自寻答案。教员的相关知识不一定很全面,但必须是正确而且懂得引导,采用教学相长的方式才是该门课最好的教学方式。
(三)《应急生存教育》课程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的设置与思考
上面也提到了关于这门课教学手段与方法的设置,教员不一定是专业人员,但教员必须懂得教育学,懂得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能动性学习该门课程,关于教学手段与方法,可以尝试演练活动、小组讨论、情境剧场、小组活动等方式。演练活动作为该门课的一种实践手段是必须要有的,因此五大体系中的四大体系都需要安排进去,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模拟一些实用的求生技能,比如火场逃生、地震应急等;小组讨论主要是让学生提高“生存意识”,例如在社会安全教育中:“如何在危机情况下‘寻安善处”,“人生的‘主动自救心防模式是如何应用的?”等;情境剧场主要是让学生在一种仿情境的条件下学会应急的技能,比如在公共卫生教育里,通过视频播放一段男女独处的画面,然后请学生思考怎样的举动或是对策能够预防性侵害;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来分析人与人如何更好相处;小组活动的空间较大,有一些课堂较难实现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展开,比如正确的人工呼吸,消防器材的使用,通过学生自主结队方式到校医院、急救所、校卫办进行参观学习,都能得到很好效果。
教员的作用在于运用已有的正确的知識和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去学习该门课程。因此,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学习该门课的意义和作用非常大。
四、高校应急生存教育课教学效果评价的设置与思考
《应急生存教育》课也可以和专业课程联系,从而扩展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思维能力,当然这种联系不能用课程内容去一一体现,毕竟一个课堂,32学时的教学,有针对性的讲解是完成不了应急生存课的任务的,如何与专业课程联系,可以从课程考核做一些探索,以下是一个尝试。
五大体系的教学内容与专业相结合的课程考核(论文)要求:
■
这只是拓展学生思维的一个例子,通过这样的举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门课与专业课程联系,加深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和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将好的作品进行修改并推荐到“挑战杯”一些大型的校际活动与专业竞赛活动中,使得该门课的意义更加深入。
从多次的课程考核发现,学生对这样的课程兴趣很浓,并且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不少学生将课程内容与专业知识做了一些比较好的融合,例如《建筑施工现场事故的应急处理》(艺术系)、《老年人生存环境规划与设计》(艺术系)、《古今建筑应急生存设计》(艺术系)、《保险事故的应急处理》(经济系)、《酒店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旅游系)、《U盘病毒的紧急防治》(计算机系)、《会计从业人员的应急能力培养》(会计系)、《国内外性侵害的法律援助》(法律系)。
从学生的课程论文可以看出学生对该门课的认识与意识有进一步的提高,并且懂得学以致用,也就是课程目标所在。
参考文献:
[1]高跃.大学生生存教育问题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7).
[2]王大伟.水浒——人生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何英,刘东波.国内外高校生存教育现状比较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