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 进 (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530022)
临摹,是学习中国画传统的重要方法,即用临照和模仿的方式来学习传统国画。古画论认为“师心不师迹”,“师迹以师心”。这说明临摹包含了两个主要内容,临摹“笔迹”和临摹“心迹”。笔迹,即呈现于作品中的笔触痕迹。心迹,即心思,指潜藏于作品中的规律和审美法则。所谓“师心不师迹,师迹以师心”,意思是临摹的学习目的是为了掌握山水画的规律和审美法则,而要了解和掌握山水画的审美规律,则必须要沿着其“笔迹”探求才能有所收获。这也就是临摹的要义。
山水画,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无数珍贵的山水画作。从目前留存最早作品如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到近现代大家如李可染、黄宾虹等人的山水作品,许许多多的画家作品都可能成为我们的临摹对象。而每个画家因个性不同,风格语言不同,临本的笔墨语言、用笔、造型结构又会有所变化。如宋代范宽的作品风格雄浑,用笔劲健有力;巨然的作品风格华滋秀润,用笔圆融;元代倪瓒的作品风格清冷飘逸,用笔简淡。初学者每接触到一家一派的作品,就会临摹到不同的笔墨技法。那么面对众多风格的画作,初学者该如何对待?所谓万变不离其中。当初学者面对古代山水千变万化的艺术语言时,应该头脑清醒,时刻明白,“师心不师迹,师迹以师心”。临摹山水作品只是为了学习其中蕴含的规律和技法。
临摹,是初学者学习中最重要的阶段,临摹遵循从易到难的学习原则。临摹学习除了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先放后收、收而后放;先简后繁、繁而后简;不及后过,过而后及”。 这既是山水画临摹教学的经验之谈,也是山水画临摹应该遵循的法则。因为临摹不单单是为了掌握技法和规律,同时也应该提高学生自身审美修养,开启心智,挖掘自身的天赋和才华。
对于初学者来说,大胆和单纯则是最好的学习状态,只有在大胆和单纯的状态下,学生的天赋秉性才得以挖掘和展示。所以,刚开始初学者必须先要大胆,放开手脚无所顾忌的大胆作画,粗放的用笔,利落的线条,狂放的笔墨,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在临摹中找到自己的艺术感觉,最大限度的呈现学生的个性和天赋。所以要“先放”。
“先放后收”,放开手脚了就不会拘谨了,即使以后绘制大画也具备全面的掌控能力,拘谨和严谨是两回事,放开手脚但不放开规律法则,不是乱画,只是将规律法则扩大化,以强化的形式展示于人,这也是先放后收的根本目的。
当学生能够放开胆量画画了,这时需要学生收敛气息,学会控制绘画的速度和力度,学会认真对待画面中的每一处用笔和用墨,在造型结构和笔墨技法上做到精微和严谨。“收”,意味着收敛回拢于法则,将笔墨绳于笔法、墨法、规律之中,做到“笔无妄下”,“墨无妄使”,做到笔墨精妙,多一点为过,少一点不及。通过严格地训练自身的“手”和“眼”,严谨的苛求于法度,拘于法度,合乎法度,熟于法度,最后能够游刃有余,了然于法,进而能化,才能真正的“放开”,达到更大的艺术自由。
何谓“先简后繁”,因为山水画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刚开始的临本应该内容简单,浅显易懂,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山水画的基本内容。当初学者学会绘画简单的山水物象的时候,就需要学会深入画面。这时候学生需要不断地在画面上增加东西,增加墨增加线,增加皴法,将画面做到最大的饱和状态。所以“先简后繁”。
只有学会增加画面内容,学会繁杂丰富,大脑才会习惯于思考作品各种各样的细节点,当这些强制性的思考变成了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人们手头上的绘画习惯,自然而然的融入绘画当中。所以初学者必须学会增加东西到画面中去,学会往最大的限度、往厚处加东西,增加点、增加线、增加面,增加到再也不能增加为止,甚至于超过临本的画面效果。初学者只有学会繁琐了,才能够为将来的艺术提纯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使艺术做到精纯和简约。因为简约不是简简单单,它只是将所有的繁琐融于一画,在看似简单的物象中,一笔之中见虚实,一墨之间见方圆,笔“简”而意“繁”。也只有将“繁”做到极致了,才能做到“简”,才能绘制出看似简单实则繁琐的好作品。
老话说的是“过犹不及”。因为从审美角度来说,“过了”就如同“不及”,这说明了艺术中关于“度”的把握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没有绘画经验,临摹作品在内容的深入刻画以及整体控制问题上会有所欠缺,一方面由于学生小心谨慎,担心破坏画面而不敢继续深入绘画;另一方面学生认为已经完成,而不知道还要绘制什么内容。这些都是初学者临摹学习阶段面临的共同问题。也就是“不及”,画不到位。因为“不及”,所以必须“过”。
“过”,意味着过分和刻意,也代表着强化和突出。教师引导学生把山石结构画过头,把明暗虚实黑白画过头,学生才会在强化中掌握知识,才会直观的看到“过”,感受到“过”的状态。只有把所有内容画过头了,把山石树木事无巨细的全部表现出来,全盘皆取毫无不舍,才会把绘画内容做到极致,学生才能强制思考全部绘画内容,才会形成全面的思考模式,才会在将来的绘画中有所取舍和偏重,才会“及”。
同时,“过”,也是一种艺术夸张。每个人的心智犹如一张弹簧,只有拉到最大的限度,才能达到极致。因为每个人的心智并不是都能够走到极端的,只有天才的画家才会直接走到极端,但不是所有人都是天才,那么最大限度让他们体会到极端,就必须要画过分、要画过头,然后再在往后的绘画中稍微调整一下,再加上学生自身的心性特点,这拉过头的弹簧必定会有所回收,不至于太夸张离谱。而如果从不过头,就永远也无法达到曾经超越的那个合适点,就“不及”。所以初学者在绘画临摹中,“不及”后“过”,然后再“收敛”,再到“及”。绘画,需要大胆和勇敢!
临摹是人们学习国画的一种学习方法,从刚开始的启蒙阶段,到将来取得成果确立风格的阶段,临摹古画是当之无愧的国画学习法宝。临摹古画除了能够掌握和学习山水画基础知识,它还能褪却人们心中的躁热和狂妄,直达人之性灵。山水画临摹,不单单止步于学习而已,它带给我们的将是永无止境的思考和历练。这也就是山水画临摹能带给人无限遐想的魅力所在。以上内容都是本人关于山水画临摹教学的一些经验之谈,希望能够给初学者带来些许启发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