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2014-07-14 18:57:35广东民族乐团510075
大众文艺 2014年22期
关键词:民族人类情感

许 蓓 (广东民族乐团 510075)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它们穿越时空,把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时代的人们用旋律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音乐对于儿童智力的影响

从广义上说,音乐是一种特殊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不论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的音乐都有很强的感染力,也可以说音乐是人类最易理解的共同语言。根据生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音乐有健全大脑的作用,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使人的大脑全面发展,更有利于智力的开发,使大脑发挥最高效益。音乐能培养人的情感体验力和感知、想象及思维能力,能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在物质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很多人从怀孕期间就开始对腹中的胎儿进行音乐教育,优美的音乐有益于胎儿的成长发育。婴儿在母体里并非与世隔绝,他对外界的各种声音是有反映、有感知的,例如在听到带有鸟叫虫鸣和潺潺流水声的曲目,它会如同感受大自然一般发挥无尽的想象,音乐这时就是一种语言。除此之外,音乐有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当今社会,很多家长都愿意让孩子学习一门乐器,如钢琴、二胡、古筝等等,孩子在音乐学习中,各种声音以及身体动作的信息输入大脑,增强了脑神经的刺激,这有利于连接各神经元的通路。动作是儿童智力发展的起点,而音乐能够培养儿童动作的协调性和敏捷性,促进智力发展。音乐中的歌唱、舞蹈、器乐演奏等,都能促进儿童动作的协调性发展。

更值得关注的是,当把音乐用于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时候,往往有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与其用没有情感和空洞的语言对儿童进行说教,还不如用音乐更容易表达其意义。例如儿歌《找朋友》以轻快的节奏、浅显易懂的语言,让儿童在边唱边表演中理解歌词的内涵,学会礼貌用语,同时懂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友好相处。音乐对儿童心灵的影响往往是潜在的,但是它的教育效果却是明显的、长期的。

实践表明,接受过音乐教育的孩子,记忆力明显提高,这是因为他们大脑中的记忆区和视觉空间区深受音乐的影响。同时经过音乐训练的儿童,他们在诸如数学和阅读这样的课程上,明显取得了比别的孩子更为出其的优势,这对孩子的语言、智力、审美等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音乐的民族性

我们都听过“音乐是没有国界的”“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之类的话。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提出“音乐的民族性”这一议题呢?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意境上都创造出了无比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音乐最初是作为人类早期的一种交流方式发展而来的。在宫廷和贵族生活中,音乐常常用来祭祀、朝会、筵宴、享乐等;在独特的文人文化中,琴、棋、书、画,琴居首位,古琴音乐追求的是超凡脱俗的意境,天人合一的思想,“清、幽、淡、远”的浪漫色彩,这种音乐成为古人修身养性、塑造人格的最好手段;特别是在民间,音乐分为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等,中国土地辽阔,民族众多,民间民俗千姿百态,形成了品种繁多的民间音乐,而民间音乐一般为口头产生、口头传授,它是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音乐文化,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抒发了他们的情感,表达了他们的意志和愿望,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色彩,也更贴近广大劳动人民,如各类劳动号子,反映了劳动者的力量、态度、志向和审美情趣,它是劳动人民生活状况的直接反映。

音乐,给人类带来无穷的遐想和不可言传的感受,人类要表达思想、感情,除了要通过语言,还要借助于语调、语气,有时甚至还要借助身体形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气质、特点、习俗、风格、语言等等,由此而形成民族的异别,事实上,语言由于民族的异别而给其相互交流带来了诸多不便,而在相互交流中真正相通的只能是语调、语气,音乐亦正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从此角度讲,音乐才可以说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族音乐的发展更加迅猛。除了各种级别的国内、国际民族器乐、民族声乐等交流和比赛的不断开展,1998年中央民族乐团代表中国民族音乐第一次登上了具有象征意义的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标志着我国民族器乐走向了新的巅峰。随后,我国部分省市的民族乐团以及我国著名的一些民歌演唱家,也相继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成功举办了民族器乐音乐会和独唱音乐会。如我团(广东民族乐团)于2008年1月来到了世界级音乐殿堂——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成功的举办了一场具有中国广东岭南民族音乐风格的音乐会,获得了当地媒体及广大观众的热捧;2003年11月23日,我国著名的民歌演唱家宋祖英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成功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等等。各种形式的中国民族音乐会的成功举办,刮起了民族音乐的海外风潮,让许多绿眼睛、白皮肤的西方人拿起了二胡,弹起了古筝。由于音乐是在自然界的音响,尤其是在人类语言的语调、语气等音响因素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冲破种族、国界、信仰的所限,成为又一种语言,在天地间自由翱翔!

三、音乐的理解与倾听

关于人类社会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老的洪荒时代。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 可见人类在没有语言文字之前就有了音乐。音乐是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

追溯到千年以前,伯牙的一曲《高山流水》不仅找到生命中的知音,也为"友谊"这两个字作了感人至深的诠释。子期墓前伯牙悲痛欲绝的琴声,终生不再弹琴的誓言,摔碎的古琴,这一幕幕都为<<高山流水>>增添了最朴实的色彩.。音乐可以穿越时空,音乐可以不分国界。你也许听不懂别的国家的语言,但你一定能感受到他们的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贝多芬的"命运"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第九合唱那如此强烈的热情、快乐,它会让我们心潮澎湃。音乐带着它伟大的使命来到我们身边,我们在音乐中寻找着情感的共鸣,享受着音乐的优美旋律,在优美的音乐中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放松,让我们的灵魂在音乐中找到归宿。

如果说文字是人类的生命;那音乐就是人类的灵魂;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的声响。贝多芬的伟大,决不仅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他有对于人生的大苦闷与精练的美丽的灵魂,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英雄心的表现。

在贝多芬稍前的时代,欧洲乐坛上的大圣是莫扎特。然而莫扎特的音乐的价值,毕竟止于一种“音的建筑”,即仅因音乐的“美”而有存在的意义而已。至于贝多芬,则更有异彩,他的音乐是他的伟大的灵魂的表征。他的全生涯中最伟大的作品《第九交响曲》,是全聋后的所作。聋子能作音乐,已是妙谈;而况所作的又是世间最伟大的杰品!可知这全是超越生灵的产物,只有能超越人生的大苦闷精神的英雄才能得之。

音乐能以真挚、生动、深刻的感情拨动人的心弦,比其他艺术更能爆发出火花,因此,音乐被誉为最具情感的艺术。音乐是人类共同的情感语言,是人类相通的情感体验和表现。带歌词的歌曲,不带词的乐曲,甚至没有词曲的节奏,无不反映着作曲家和音乐实践者的内心情绪。情感虽然无形,但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它能直接而强烈地触及人的心灵深处。高尔基曾说:奇妙的音乐在心灵深处引起的强烈感情可以使人忘记一切。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说:音乐就是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莎拉·布莱曼与刘欢合唱的奥运开幕式主题歌《我和你》,一夜之间打动了全球所有人的心。在这个由六十多亿人类及其他数不清的动、植物生命主宰的蓝色星球上没有什么不可能,我们大可如听音乐般,只是欣赏她带来的美妙、启迪和对人类精神生活的赐予,我们还用在意它是什么主义、来自于什么国度吗?一个美国人曾经在听完中国古老乐器埙的演奏后,动情地告诉我们,当他听到这一古老的乐器时,他的心被深深打动了,他想哭,他仿佛听到了数千年前的呼唤。音乐具有如此深沉的力量,即使跨越几千年,即使横亘着国度和语言的障碍,依然拨动了人的心弦。

四、结语

音乐是属于全世界的,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无沦哪个国家的电台和音乐厅,都有不需翻译的外国音乐节目;五线谱比英语、法语、世界语更加普及;一个中国钢琴少年可以和来讲学的外国大师在钢琴上交流;中国的丝竹管弦可以让现代的纽约听众感受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音乐真是起到了语言、宗教以及主义都达不到的作用。世界级的语言、世界级的宗教、世界级的主义都还不曾出现,而音乐首先世界级了。怪不得有人说,音乐就是世界的宗教。获诺贝尔奖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说他的儿子先天难以说话,却会用巴赫、莫扎特的音乐与人交谈,所以他说:“音乐是近乎世界语的存在。”

音乐再一次证明了它的神奇力量,这个超乎于国家,宗教、沿言、主义之上的世界级的文化艺术,再一次向人们展现了它尤所不及的力量。它从远古走来,伴随着人类生命的节奏,它成了人类共同的语言,与人的一生不再分离。

猜你喜欢
民族人类情感
我们的民族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人类第一杀手
好孩子画报(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情感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