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莉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010010)
一般情况下,在我国民族唱法的审美特征中,都是以欧洲的歌剧以及艺术歌曲作为基础,在对比参照后进行的。由于欧洲音乐与我国的民族音乐都有其各自的历史和起源,并且呈现出其各自的音乐体系,所以在选择时将这两类音乐作为了相互参照的音乐体系,这两者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又处于相同的分类层面,所以具有比较大的可比性。
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中,中、西方对歌曲和音乐,在核心内涵问题上有所争议。从广义上讲,由民间民歌表演、传统的戏曲、曲艺说唱、西洋唱法的演唱和民族歌剧、民歌等,组成了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从狭义上来看,将新时期的民族声乐唱法作为我国民族声乐的内涵。在民间民歌演唱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后,就形成了民族唱法。因为,它不仅使传统的演唱方法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而且还对美声中先进的科学的唱法进行了吸收,并且将两种唱法进行了融会贯通。在中国民族唱法得到发展后,其艺术风格具有了声情并茂的特色,语言字正腔圆,真假声相互结合,声音统一而流畅。
在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审美中,对腔圆和字正的结合非常重视,腔圆和字正也成为了我国审阅审美中的重要取向之一。“字正腔圆”一般是指演唱者在进行演唱时,不仅要做到吐字清晰而准确,还要做到发音圆润。也就是说,演唱者要保证声音圆润且吐字正。演唱者要做到腔圆,首先要以字正作为其基础,如果都没有做到字正,那么腔就不可能圆润起来,这样的话所演唱的声乐曲目就缺乏了感染和表现力。在我国长期的声乐发展过程中,字正腔圆作为我国声乐审美的重要标准,也逐渐的成为我国声乐审美取向中所特有的艺术审美形式。
在我国民族声乐的艺术中,其前提和基础就是语言美,如果没有语言的制约,声音美也就失去了它所存在的艺术价值。在我国自古就流传着这样一句古语“声中无字,字中有声”这也是保证声乐演唱时“字正腔圆“的特殊要求。只有把歌唱和歌词中的审美价值作为我国歌曲审美的中心取向定势,才能使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只有将声和乐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声乐艺术。在我国的声乐艺术中,还将音乐、诗、词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这样在音乐与诗词两者之间形成了不同的艺术功能。在进行艺术情感表现时,两者各具特色,这种特征就表现出了人们更高级的社会情感“词和情”,说的就是在声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词一般是作词人通过其自身对生活的灵感和感受,用诗句和词对这种感受进行概括和提炼,对某种感情进行全面的表达。“曲和情”也是我国声乐艺术常用的一种情感表现形式,如果一首曲目能够将情感、生命、运动以及情绪进行有机的结合,那么这首曲目就实现了音乐的意义。作者进行作曲的过程中,可以用音乐的元素对内心的情感进行全面的表达。在我国的声乐艺术中,人的情感可以通过音乐进行有效的表达,听者也将会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顺应和同化的审美心理原则下,“词情”和“曲情”的存在,使作品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再通过演员将其转化为音响,二度创作后传达到欣赏者的耳中,从而形成了演唱。演唱者只有对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进行重分的把握和感知,才能使歌曲其中丰厚的内容得到充分的表达。
我国民族声乐的语言审美特征是通过节奏、词章以及曲调三个方面进行体现的。诗情画意就是对词章进行的审美,音乐韵律就是对曲调进行审美,流淌律动则是对节奏进行审美。如果在一首曲目中将律动的节奏和诗化的词章进行结合,这种结合方式再经过长期的艺术发展,就将形成声乐的审美取向。对声乐语言美和对美的创造,就体现了声乐的艺术魅力,从而形成我国特有的民族声乐艺术,在声乐艺术中将我国汉字的美感与韵律进行充分的发挥。汉语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其相对比较独特的美感,在汉语中对修饰手法的运用非常广泛;汉语中丰富的语气助词和量词,以及其音节清晰的分割,都带给汉语不同的韵味。在演唱的过程中,可以将词句中所有的韵母进行演唱。演唱时只有拥有了统一、整齐、鲜明的节奏,才能对其艺术效果进行充分的表达。歌词的节奏,可以通过组合音节、安排韵律、变化语调的形式完成。只有歌词明白易懂,才能使观众充分欣赏到歌词中的语言美。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文化和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这种社会环境以及背景下,民族声乐艺术由原本的单一化向着多元化的道路迈进。音乐工作者除了引导人们对现代音乐和西方音乐进行接触以外,还使我国的民族音乐得到了传承和发扬,使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精髓得到了实质的流传。
由于当今社会的媒体化、视觉化、娱乐化不断进行发展,这些都导致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走向了世俗的审美化趋势。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属于一种审美的文化,随着我国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精神文明也随之进步,其需求也越来越高,我国的声乐审美艺术只有不断的向着积极的引导方向发展,不受到媒体和社会所影响,才能走向正确的审美取向。
在我国声乐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将我国优秀民族艺术中的宝贵文化进行继承,并且在西方优秀声乐艺术中,吸收了其精髓,如今,我国的民族声乐文化已经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绩。与此同时,审美取向的世俗化和多元化也逐渐融入到我国民族声乐的艺术审美取向中。要想提高我国自身的审美能力,就必须对民族声乐艺术进行全面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声乐的审美艺术得到增强和促进,最终使我国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丰富。
[1]杨仲华. 声情并茂 唱演俱佳 综合全面——论金铁霖民族声乐学派的美学规范[J].中国音乐,2005.02:28-38.
[2]杨仲华,尤志国.中国气派 民族神韵 百姓欢迎——论金铁霖民族声乐学派的确立[J].中国音乐,2005.01:53-57.
[3]郭克俭.学科概念驱动下的自觉意识(下)——1997至2007年我国(大陆)声乐学术叙事考索[J].音乐研究,2008.06:8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