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妍
客观真实的描写 意味深长的讽刺
秦 妍
在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中,毫无疑问,《珠宝》的艺术成就是最突出的。其艺术特色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公认: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手法,对人物心理轨迹的刻画深刻而全面;单纯而严谨的结构,详略得当、清晰而又不乏起伏的线索;凝练的语言表达。从传统意义上讲,《珠宝》所体现的是在资本主义大环境下人性因金钱的堕落,人性所遭受的金钱的摧残和蹂躏,通过小说人物的作为而得以体现,表明人性道德在资本主义社会已荡然无存。
19世纪后期的法国社会充满了阶级矛盾和斗争,这个时代发生的普法战争、第二帝国覆灭、成立国防政府以及巴黎公社革命等斗争和事件莫泊桑都亲身经历过。莫泊桑曾因这些政治斗争感到无限的痛苦和悲哀。因此,在作品中,不仅包含了莫泊桑对阶级斗争罪恶进行的深刻揭露和批判,也包含了他对人类社会的迷茫和悲哀之感。
童年及少年时代家庭生活的不幸是莫泊桑悲观主义思想的起源。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的莫泊桑只经历过童年短暂的幸福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的危机逐渐地暴露在他眼前。他的母亲是贵族人家的小姐,温柔而善良,他的父亲却整日吃喝嫖赌,不务正业,不仅败光了祖先留下的诸多产业,甚至连母亲的嫁妆也挥霍殆尽。父母因此常常吵架,最终在他10岁的时候协议分居。莫泊桑幼小的心灵因此而被阴影笼罩。
此外,莫泊桑悲观主义思想产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病魔对身体无尽地摧残。在其整个创作生涯中,始终没有摆脱病痛的折磨。他曾因幻觉、偏头痛、眼疾等病痛的折磨而精神错乱、痛不欲生,甚至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也直接导致了莫泊桑对生活的绝望。这种绝望也通过小说表现出来:完美和贞洁掩盖下的是一颗贪图享受、爱慕虚荣的背叛的心;沉醉于幸福之中不自醒的丈夫却惨遭妻子的背叛,但他也未能抵挡住巨额金钱的诱惑,其在金钱面前的人性的扭曲归根结底也是对富贵贪图享受的虚荣心理。莫泊桑对人性的失望和批判在这里一览无遗。郎丹再婚,妻子是个规矩但脾气暴躁的女人,郎丹因此尝够了婚姻的痛苦。因此,小说通过对人性的刻画和描绘告诉读者人性是不可信的,婚姻所产生的必然是痛苦。可以说,这篇小说是莫泊桑悲观主义思想的典型代表之作。
在这篇小说中,莫泊桑专门在文章结尾交代了郎丹的结局:在不久之后,他再次结婚了。这位妻子是个规矩但却脾气暴躁的女人,郎丹也因此十分的痛苦。笔者曾就对小说这一结尾的理解翻阅了诸多资料,但结果不尽如人意,要么直接对小说结尾忽略不提,要么笼统地用一句概括性话语简单带过。因此,如何将“人性在金钱面前惨遭摧残和蹂躏而堕落”和 “脾气暴躁的妻子带给郎丹许多痛苦”很好地进行联系和深化就难以解释了。小说中郎丹在变卖前妻珠宝时的心路历程显示,他应该会因为这一大笔钱而感到幸福和享受的,“痛苦”又从何而来呢?我们该如何去理解莫泊桑这一看似闲谈的结尾所蕴藏的深意呢?
莫泊桑在作品创作过程中一向对情节结构比较重视,因此在笔者看来,小说的这一看似闲谈的结尾并非出自偶然,能否真正重视和理解结尾直接关系着对《珠宝》这篇小说理解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小说创作的两大构成要素便是情节和结构,莫泊桑作为世界著名的 “短篇小说巨匠”,在小说情节和结构构思上的严谨性一向被世人所公认。仔细阅读莫泊桑的诸多作品可以看出,其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不仅线索清晰,而且能够前后呼应,张弛有度,令人赞叹。其对情节结构的精心设计旨在为突出主题和人物作铺垫。正如他本人所说:小说创作是为了激发读者去理解和思考蕴涵于小说背后的深意,而不仅仅是为打动人心而作的。他认为,小说情节结构的设计就是用来体现作家的思想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思考,莫泊桑对《珠宝》情节结构的安排到底是要我们去体会和理解故事背后的什么深层含义呢?
“珠宝”是整篇小说情节的主要线索。小说的男主人公郎丹是一个挣着微薄薪水的内政部科员。他的妻子在他看来是规矩且完美无缺的,他感觉自己的婚后生活无比的幸福,虽然他不是很喜欢妻子喜欢看戏和爱假珠宝这两个嗜好。他的妻子在一次冬夜看戏受冻后因肺炎病死了。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打击,紧接着他的生活也因为遭遇经济困境甚至发展到难以果腹的地步,他只能将亡妻留下来的假珠宝进行变卖,这时他才知道妻子留下的珠宝竟然全是真的。一开始,郎丹感到耻辱、伤心,但他最终没能抵挡巨额财产的诱惑,用珠宝换得了大量的金钱用来挥霍和享受。如果单纯地要体现 “人性在金钱面前禁不住诱惑,遭受摧残和蹂躏”这一主题,笔者认为就没有必要再增加郎丹再婚的情节,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小说的情节结构是为了让读者对故事背后的深意进行理解和思考,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去关注作者安排这个结尾的真实意义和目的。
我们可以从通篇小说情节进行分析,郎丹原本拥有一段在他认为是幸福的婚姻,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令其感到富足和快乐。当他明白事实真相之后,他反而因为之前的幸福感感到痛苦,他对他所经历的婚姻感到耻辱。但他凭着妻子留下的大量珠宝成为有钱人,这之后他本该是幸福的,但他却经历了第二次婚姻,第二任妻子虽然规矩却脾气不好,给他造成了巨大的痛苦。纵观郎丹的前后两段婚姻,作者主要是想表达他对婚姻的观点,也就是婚姻带给人的都是痛苦。不管你的妻子是不是规矩、脾气好不好,你所经历的婚姻都是痛苦的。
莫泊桑在进行作品创作的过程中着重于对生活的客观展示,在他的作品中很少能看到他对故事发表的评议,但这并不能说成是莫泊桑没有创作的倾向性。接受了情人馈赠礼品的妻子必须黑白颠倒,对丈夫将真珠宝说成假的,才能名正言顺地佩戴,这在小说一开始,一切真相还没揭穿之前是显得无比温馨的,就比如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他们夫妻双双守在壁炉前喝茶聊天,妻子常常会把在郎丹看来是便宜货的珠宝拿出来细细欣赏,就像能从中获得极大的快乐一般。她还会坚持给丈夫的脖子上带上一串项链,并对着丈夫滑稽的样子大笑一番,然后她会扑到丈夫的怀里忘情地亲吻。小说的这段描写运用了反讽的手法,效果强烈。妻子借着假珠宝的名义当着丈夫的面回味着与丈夫的亲密时光,她强戴在丈夫脖子上的项链就如同戴在丈夫头上的绿帽子。郎丹的确也是滑稽可笑的,他和一个有婚外情的女人一起生活还觉得无比幸福。
更让人觉得可笑的是,郎丹曾因妻子的离去而悲痛万分,仿佛感觉灵魂都被带走了。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细节是:他总是在上班时走神,并常常因怀念妻子而痛哭流涕。但他因假珠宝成真真相被揭穿而幡然醒悟。面对一串价值一万八千法郎的项链,口袋空空、饥肠辘辘的他反复徘徊在珠宝店门口,当他最终因为饥饿而迈进珠宝店的大门之后,他仍觉得无比羞耻,但他终于还是由面对金钱结巴羞耻、颤颤巍巍逐渐变得口若悬河,毫无羞耻之感,他最终还是被金钱统率了。他一口气将妻子留下的所有珠宝全部变卖:不停地与人讨价还价,大嗓门地要看人家的账簿。当他面对商人玩笑般说道 “这些珠宝应该是花掉珠宝主人所有钱”的时候,他都很严肃地说: “这毫不奇怪,这不也是在存钱吗?”
小说里男女主人公的结合并不是因为财产,也不是狼狈为奸。从小说的一开始,郎丹就是因为看上了青年女子的淳朴和正派而和她结婚,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个体面的、有尊严的、规矩的机关科员。但是,他的妻子在婚后却没能做到对婚姻的忠贞,她既不愿放弃丈夫给她的温暖的情爱,又贪婪地接受着情人昂贵的馈赠。她虚伪而堕落,心安理得地在丈夫和情人之间周旋。虽然小说并没有对这一部分进行详细的描写,但郎丹太太的不贞仍然可以通过小说情节推断出来。她既不能完全放下名声和丈夫的温情,又抵抗不住金钱和珠宝的诱惑,一个男人满足不了她所有的需求,她就徘徊在两个男人之间。她身上所体现的正是传统道德的失落。郎丹在面对金钱的诱惑时虽然为着尊严而犹豫和徘徊过,但他也没能逃过金钱的摧残。在他身上,尊严也最终向金钱低了头。在故事的结尾,他还是被金钱俘虏了,他甚至对自己前后的转变没有丝毫的惭愧和自责。这个意味深长的结尾正是作者的思想和理性深刻性的体现: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将古老的道德基石摧残得分崩离析,高尚的情怀、真挚的爱情以及淳朴的人生在资本主义这张罪恶之网下都将逐渐泯灭。
郎丹前后表现的对比和反差在小说的后半部分无处不在,我们随时随处都能看到这种不动声色的反讽。这样在多次看到这种讽刺之后,细心的读者就会自然地将这种讽刺与社会风气以及当前的社会现实相结合起来。
《珠宝》是对无耻灵魂的批判和讽刺,莫泊桑对郎丹夫妇因腐朽的享乐主义而受到的毒害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并对他们道德的堕落作了嘲讽,警示世人,兼具了喜剧的美。莫泊桑在创作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倾向及批判意识巧妙地寄寓于合乎情理的情节排篇布局及客观叙述之中,精巧而自然,艺术魅力耐人寻味、撼人心魄,将其卓越的艺术才能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充分展现出来,受到世人的一致赞誉。
[1]仝祥民.闪闪发光的“珠宝”——谈莫泊桑短篇小说《珠宝》的艺术特色[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Z1).
[2]张娟.《珠宝》的艺术解读[J].枣庄师专学报,2001(03).
[3]高方.莫泊桑小说《项链》与《珠宝》比较谈[J].写作,2004(15).
[4]王立明,周杰.莫泊桑小说艺术琐谈[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5).
秦妍(1981— ),女,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