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海拉尔呼伦贝尔学院美术学院 021008)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结合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结合人民的辛勤劳动与智慧,孕育出了独具审美特色的中国国画,同时衍生了不同的技法、画法。中国国画的构图是画质总要,要体现中国国画的价值,就必须掌握国画的构图特点,了解国画构图法则,学习国画构图样式,特点、法则、样式在国画创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在进化过程中,成就了本身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特征,独有的审美传统。中国是一个传统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画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铸就了中国画独具的文化精神。因此,中国画的审美内涵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辅相成。
我国的敦煌壁画采用的构图样式就是满构图法,满构图法是中国绘画史上较早的构图方式。满构图法的构图方式主要体现在:鸟瞰式、散点式的透视经营,创作出了各式各样的中国国画,创作出了雄伟磅礴的巨型经变画,将中国国画的创作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领域,开辟了新领域的道路。中国古代文人志士创造了中国画的留白,但满构图法也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徐渭的“极填塞中具极空灵之致”一语,道破了满构图法的玄机。因此,满构图法之中的“满”并不是没有留白,也不是兼容并包,很大程度上,满构图法的灵魂在画眼上得以体现,同时将目光集于一点,目光集于的这一点,必须要完美的体现艺术精神、自然精神。满构图法的表现力不仅强烈,而且集中细腻。
“之”字构图法就是所谓的“曲折构图法”,是中国国画使用最普遍的构图方法。“之”字构图法的表现方式,是在一副画作板面的上下左右,构建“之”字形。中国国画的很多山水画中,较普遍的使用了“之”字构图法,山水画呈现出来的蜿蜒曲折、缓缓递进的画面感,河山的幽深感、河水流淌的动感,画面的宏伟磅礴的气魄感,都是通过“之”字构图法的运用,通过“之”字形体现出来的,“之”字构图法与气的运动方式保持一致,形成了最自然的构图方式。运用“之”字构图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平均画面的分割布置,注重块面之间的转搭变化,画面首与尾必须相呼应,起首与收尾的呼应,更好的体现出了画面整体的回环曲折的变化,形成了完整的画面。“之”字形构图千变万化,如飘袅之气,体现出一种感觉、一种韵味、一种走向。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边角构图法是比较常用的构图法,边角在一副画作中占据着独特的位置,因此在构图中的作用是十分有份量的,不管在什么样的构图中,处理好边角都是特别重要的,边角构图法,使画面的趣味性增强,但还需注意画面的均衡。中国国画的构图方法,除了满构图法、“之”字构图法、边角构图法,还有很多构图样式,如左右构图法、上下构图法、异形构图、扇形、团扇等等方法。多种多样的构图方法,都能充分表现画家的内心情感,以及画面的审美样式,这些都为国画的创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中国画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因为中国画的本质目的,是为体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国画的绘画准则遵循的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以及“道法自然”的意境追求,因此,中国画是文化气息浓郁的审美艺术形式。中国国画追求的是,人与自然最高程度的和谐,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沉淀,造就了中国画特有的审美艺术风格,即人与自然最高境界的和谐共生,中国画是人与自然浑然天成的产物。
诗、书、画、印是古代艺术家的标志,是古代文人志士独具的欣赏形式,所以一幅经典的中国画均是四者皆具,中国画将诗、书、画、印结合于一体,具有浓郁的文人志士审美情趣,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被大众接受、喜爱、推崇。中国国画依附于中国传统文化,但又自成风格,相互借鉴和谐发展,是完整统一的整体,成就了中国画审美艺术的特有形式。
中国画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诗情画意”的表达。在绘画中体现诗的表现性,是绘画的的情感表达,中国的文化传统和风格,绘画、诗书、乐曲等言、意、形、神,讲求的是静谧恬静的奇幻意境。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充分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了中国画的艺术形式,为中国画提供了无限生机与巨大动力,将中国画推向世界艺术之峰,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画创作的基础,中国画意境幽清,气韵求动,意义深远,同样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基本精神。
参考文献:
[1]董其志.浅谈中国画的构图[J].美术教育研究,2011,01:35-38.
[2]吕冰.略论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画审美[J].作家,2012,08: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