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艺术学院 550000)
西方文化源头无论是希腊还是希伯莱、生活的目标是追求人的完美,而现代人这里则是追求物的完美。西方现在处于一种不能体验情感的人格分裂状态,因而人们感到焦虑,抑郁和绝望,麻木不仁、抱怨、沮丧、失眠、无味之烦恼的病症,今天的人确实患着“时代病”。费洛伊德认为艺术家是一种能够借助被压抑的性本能欲望,表现并转移到艺术作品中去,艺术家是被性本能的需要所驱使的人,而被压抑的性本能欲望正是生命和艺术的驱动力。费洛伊德认为对全知全能的上帝的信仰乃植根于人类生存中的无助状态,人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乃人根本是竞争的孤立的,与别人的联系仅仅出于交换的需要,满足经济与本能的要求。人基本上是利已的,只是为了满足本能欲望的需要。人被看成知性与情意截然割裂。人不是完整的人,友爱是一种与事实背离的不合理的要求。费洛伊德的无意识被视为地窖里储藏人的邪恶。个人是不能允许自己意识到那些与他人的文化模式不相容的思想、感情、道德、他必须压抑这些思想感情,使无意识成为意识,所谓消除压抑就意味着对自身之内广阔更深邃的现实体验,发现自己的无意识这绝不是一种知性行为,而是一种情感体验。
现代实验性艺术对以审美为中心的传统艺术的冲击主要体现在现代艺术强调艺术的非理性和无意识,从而否定了艺术创作对客观世界的理性把握,主张艺术的本质于创造新奇、追求原创性、个性、甚至取消艺术客体——反艺术,另外还强调艺术的偶发性。
超现实主义深受费洛伊德潜意识理论影响,致力于探讨人类的先验屋面,试图突破逻辑、现实、理性观念,把现实与本能潜意识和梦想互糅合,达到超现实的情境,不受理性、道德约束的美学观、艺术家用写实、象征和抽象来表达原始的冲动,自由意象释放,表现荒诞的诗意。
达利是一位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巨将,其想象力丰富,惯用不合逻辑将事物并置在一起,尽可能把可见事物逻辑服务于不可见的时候——这种艺术是催眠的,通过不同聚集在一起的物的元素。转化为各种形式的结合,而与通常的组合没有关系,催眠似的艺术是事物向梦里的投射、把精神升进神秘领域里去,引进不可解的混乱和可喜的不安,他不再完全束缚于单纯的现实,在醒时失掉的东西,在梦中可继续,梦是被现实所拒绝的,但它在自身内心确实有价值,梦与现实的矛盾,在现实——“超现实性”里获得解决。达利将自己内心世界妄诞,怪异加入或替代外在客观世界,常用分解、综合、重叠、交错的方式来反映潜意识。
培根创作主题是畸形,变态和充满病理的人物形象,反映世界和人类的困境,对人而言,一切都在消失,一切都充满了神秘,人自身的存在也是如此,他描绘的人体是瞬息万变的,肌肉象火山溶岩一样流淌,仿佛肉体被旋转的机械所损毁,使人的精神感受到一种疯狂的冲动和施虐的残忍,他对人的价值提出了痛苦质疑,对人存在的价值彻底失望和消积观念,对人文传统和政教体系采取了嘲讽态度,从另一个角度表达艺术家对于人本的关怀。
抽象表现主义是一种艺术思潮,它继承了超现实主义,追求艺术抽象化,直接性、自动性和表现潜意识的自我方面探索成果。
波洛克强调作者行动的自由性和无目的性,产生波洛克的绘画,他的行动绘画摆脱预成图式及手的限制,画家用全身的动作来表现自控的内在意识,表现了工业社会中某些狂躁、忧虑和焦灼不安的情绪。
德库宁用自由的笔触和粗率的色彩勾画有怪异感的形体,用强烈的变形来表现对世界的不满,世界的命运不是活动于形象和非形象之间,而是在于体现和未体现之间,内心世界包裹了外在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观念发生变化,思想言论自由,过去政治统率艺术的宏大叙事时代过去,人们关注思索自己的生存状况,关注个人隐私,弱势群体、艺术家对艺术作品敞开自己心扉,挖掘深层意识,关于社会矛盾,表达梦境与幻想。陈述或喻寓自己的观念,批判的内容增加,疑问和困惑取代了封闭自足的美丽幻境。
中国文人画习惯于“观物取象”,从“实象”中取得感性经验,又善于超越“实象”进入“象外之象”,通过对理性思维的超越而达致“具体经验”。文人画是得意而忘形,文人画尚意,意贵高远。逸在于性,禅者曰“性”。“道”至静至一而生万物。“性”,非有非无而生有无,艺术之生命是关于其本体“空性”,艺术与空性,恰如人之与空气,常常忘却的,正是息息不离的,倘若一息不染必会丧身失命。真正的艺术家,不执著于声、色,而善于体空,道艺术感觉是自我的心灵体验。笔墨形式主要作为观照“空”和“无”的介体,画家把物象化为笔墨结构。有处恰是无,无处恰是有。造相而不住于相,意不在“有”而在“无”,气表达物象内在气质、规律。韵的内涵有个性、特征,有精神而后气韵可生动,以情意为运行精神之用。见物质的本性,就是见到神性,神在于气。80-90年代中国传统绘画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因素,视觉的冲击力,色彩,构成的审美趋式占主导地位。人们为摆脱某种形式的束缚,挖空心思去寻觅新的形式;为克服某种观念的束缚,而钻进新的观念。传统绘画不是摆脱某种形式,而是摆脱形式——忘形。传统绘画不是摆脱某种观念,而是摆脱观念——忘我。21世纪,当代价值体系取代传统价值体系的嬗变,使绘画艺术迅速从文人士大夫的雅文化转向了以大都市为主的大众文化,创作主体和生存环境变异,导致了审美观念,审美题材和审美风格的变异,那种心灵与肉体与自然本性的亲和实现诗意栖居的超然心态已不复存在,创作主体更关注社会矛盾问题,人生的生存状况。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给中国现当代艺术开了一扇窗,为心灵的解放吹起决定性的号角。弗洛伊德的最大贡献在于打破理性心理学,建立了一种以本能和情感为主体的心理学。视本能为心理的决定力量,指出人必遭遇到磨难,人的精神处在情感和理性、心灵和现实的矛盾中,中国社会的发展,生存矛盾也不断呈现,人和社会存在的冲突,自我的异化和失落不断的表现在中国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中,现当代艺术的审美范畴是荒诞,而不是美的,是虚无、绝望,无意义的自觉,对社会现实的焦虑。潜意识为艺术家洞察一个梦幻的、歇斯底里和精神错乱的世界提供了手段,依靠饥饿的幻觉,控制不了的力量,幽默怪诞形象和偶然性,超越理性和造型艺术,达到诗的境界。
海德格尔强调“贵真”,庄子固执地认为得到“意”之后,“言”一定要被抛弃,语言一定要被抛弃才可得到真正的言外之意,海德格尔与庄子同样意识到语言的局限性,他们在对事物原真性进行肯定的同时,完全摆脱了形而上的困惑,进入了“无语界”。因此当代绘画在形式上——综合便是你的风格,多样性,美与丑,艺术与非艺术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北鱼著.《国画与禅》.四川美术出版社.
[2]高千惠著.《当代艺术思路之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乔治·瑞泽尔著.谢立中等译.《后现代社会理论》.[美]华夏出版社.
[4]五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5]常宁生著.《国外后现代绘画》.江苏美术出版社
[6]王林.《现代美术历程》.四川美术出版社
[7][美]吉姆·莱文著、常宁生、章丽仲伟合、黄进译.《超越现代主义》.江苏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