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云存
当贺卡被奢靡
文/林云存
四川省纪委监察厅依托“廉洁四川”互联网政务平台,推出廉政电子贺卡,大力倡导用网络电子贺卡传送祝福。
从中央纪委发出“严禁用公款购买、印制、邮寄、赠送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物品”到“严禁元旦春节期间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等年货节礼”,这一系列规定出台,都是针对公款所衍生的不正当行为。其实质,就是要给公款使用立规矩、设边界、频念“紧箍咒”。
中央纪委严禁用公款购买贺卡,若是从杜绝滋生浪费之风、奢靡之风、形式主义等方面进行解读,可视作反“四风”的一大力举,但我们更要从预防职务犯罪这个根本核心问题上加以重视认识,进而才能有制度防范,才能长久根治之。
事实上,公私不分、假公济私、占集体便宜、揩公家油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正是这样的“没规矩”,导致人们见惯不怪,习惯成自然,觉得这样的花费是题中之意。相当意义上说,从禁止公款吃喝,到禁止公款旅游、公款送礼之类,常常是屡禁屡犯,边禁边犯,屡禁不止,一个根本原因也就在于为禁而禁、逢风头而禁,而没有从制度入手以治之。而之所以没有制度建树,也正在于对公私不分、设守边界缺乏深刻体会和认识。认识上不清,何来制度上的明晰?
最近中央制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用规制来约束浪费,无疑把它上升到了制度文明的一个新高度,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央刹住浪费风的决心。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求得长效机制,制度成果是最关键的一环。我们禁止公款送节礼、禁止公款吃喝,恰恰也需要这样的制度建树。只有着眼于此,禁止各种不正之风,才不会只是一阵风。
从严禁公款送节礼,到禁止公款买贺卡,再到禁止公款大吃大喝,这是对各级干部的一种关心和保护,也是让大家从人情中解脱出来。很多同志打心眼里拥护和支持,是因为不正之风盛行已经成为大多数同志的一种心理负担。没有那些繁文缛节、无聊应酬、无效联络,腾出有空的时间潜心学习和工作,闲时还能陪陪家人,真是风清气爽。在广大干部群众支持与配合的同时,在效果初显之际,我们尤其需要冷静思之,因为公款买贺卡看似小,如不斩草除根,极易反弹复发。只有深刻认识了,严守公私分明的界限,风气才能真正为之一清。
一是造成资源浪费和公共财政的浪费。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小小贺年卡,它所耗费的公款、浪费的资源、败坏的风气、损害的形象,不容小视。
东部沿海某省份的一个区有党政机关大约150个,如果每家印制1000张贺卡、每张平均5.5元,总计15万张贺卡,大概需要公务的经费是80万元。问题关键是贺卡大家看完以后,就扔在垃圾桶里,相当于80万元被扔在垃圾桶里,按照当年的财政统计,如果这80万元用来搞农村的医疗保险,大概有1万个农民可以享受到医疗保险。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惠民之举。当然还要耗电1万度、排放废水3万吨,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按这个数字以全国计算,公共资源浪费是非常惊人的。
二是造成“四风”肆虐。小小贺年卡,除了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污染之外,更重要的是它还给我们党风、政风、行风、民风方面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成为中央现在坚决反对的“四风”外化形式和一种载体。
比如它与形式主义有关。上下级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领导之间、上下级之间收收发发成了一个规定动作。内容千篇一律,甚至有些连亲笔的签名都省去了,统一格式,电脑打印。很多单位的贺卡、台历,因为上面有时间,往往是不能连续使用的,没有用完就成了废纸,完全是一种形式。一些单位办公室人员岁末年终,搁下手头上的其他工作,加班加点忙着写贺卡,完全是一种官僚作风。它同时又是享乐主义的先兆:有的个别党员心里就盘算该给谁送礼,该送什么礼、收什么礼,该请什么人吃饭、谁请我吃饭。这样就把心思用在了人情交往上,不仅耽误了日常工作,还容易形成不正当的团体圈子。所谓的贺卡问题,已成为奢靡之风的媒介。这几年一些单位的贺卡,包装越来越豪华,有的贴金箔,有的还附有光盘甚至纪念币。
三是极易引发职务犯罪。市面上流通的有奖贺年片,据统计80%都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定制的,那就造成了个人寄贺卡、抽奖获奖,单位“买单”,损公肥私。像有些团购的贺卡、年历,它负载了权力的属性。当然了,在购买这些贺卡、年历的过程中,还有回扣问题,推销的环节过程当中可能还有商业贿赂的问题等等。还有,越来越豪华变味的小小贺年卡摇身一变则成了有价值的收藏品和工艺品,甚至成了一些有不良动机的人达成行贿受贿,职务犯罪的媒介。
禁止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中央对公款贺年卡这样的小钱、小恶重拳出击,它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不容小视。一是体现了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二是釜底抽薪,管住了公共经费,切断了可能导致腐败的途径。三是用制度规范,杜绝不必要的人情交往,打造了风清气正的环境。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踏石有印、抓铁留痕”持之以恒,并对问题实行零容忍,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迎来社会风气全面好转。
(作者系上海市预防腐败局副局长)
编辑:刘雁君 nina_lyj@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