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林
摘 要: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的称为塑性形变,塑性形变能否产生弹力?就此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弹性形变;塑性形变;形变;弹力
一、弹力的定义
首先说一下弹力的定义,在人教版第二版的教材中对弹力的定义是这样的: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而在人教版第三版的教材中对弹力的定义作了修正,改为“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那么为什么会有此修改呢?由原来的弹性形变改为现在的形变,这里有值得探讨的地方。
二、弹性形变
这里说一个教学过程中的疑惑,在一道选择题中有这么一句话,“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能产生弹力”,这句话对吗?如果参照第二版的教材,那么这句话无疑是正确的,可是现在的教材中做了修改,那是否这句话已经不对了呢?经过备课组仔细讨论得出,这句话仍然是对的,为什么呢?按照新教材的理解,是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才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
而教材对弹性形变的定义是:有些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
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那么就好理解了,“是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跟“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应该是一个意思,所以这句话仍然是正确的。
三、塑性形变
教材中由原来的“弹性形变”改为现在的“形变”,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修改呢?教材编写者一定有他的道理,由这两个概念中,我想到了另一种形变—塑性形变。何为塑性形变,在外力的作用下,物体发生形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不能恢复原状,则称这样的形变叫做塑性形变。
四、弹性形变与塑性形变的关系
对于一个物体,能否说它发生的就一定是弹性形变或者塑性形变呢?我认为这里也有值得讨论的地方,比如弹簧发生的就一定是弹性形变吗?我认为不一定,因为弹簧超过弹性限度就会发生塑性形变,但它不是完全不能恢复原状,只是部分不能恢复原状了。还有橡皮泥,是不是橡皮泥发生形变后就完全不能恢复原状了?我认为也不是,它总有一小部分还是可以恢复的。所以我认为,任何一个物体都应该存在两种形变,即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是共存的,只不过有的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比较明显,有的物体发生塑性形变明显而已。
五、发生形变的过程
塑性形变能否产生弹力呢?如果根据我们对定义的理解,肯定是不能的。那么这里我提出一个问题:手压橡皮泥,橡皮泥受到的力是不是弹力?这个问题以前也有人讨论过,一般有两种答案:
1.橡皮泥对手的力是弹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同性质的力,手压橡皮泥,手对橡皮泥的力是压力,属于弹力,那么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我们可以得出橡皮泥对手的力也应该是弹力。
2.橡皮泥对手的力不是弹力,因为橡皮泥发生的是塑性形
变,而且也不能恢复原状,无论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中对弹力的定义,它都不符合,因此橡皮泥对手的力不是弹力。
对于观点一,我认为,橡皮泥在发生形变的过程中是有弹力的,首先我认为橡皮泥也会有很小的部分发生弹性形变的,其次,即使是塑性形变,也属于形变,那么按照力的作用效果来说,有形变就应该有力的作用,所以说手对橡皮泥是有力的作用的,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橡皮泥在形变过程中对手也是有力的作用的,而且这个力应该与手对橡皮泥的压力属于同一性质的力,是弹力。所以观点一是正确的。而对于观点二,我认为橡皮泥发生的不完全是塑性形变,因此观点二是错误的。
六、对弹力定义的再认识
教材中对弹力的定义是这样的“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由以上分析可知,不只在物体发生形变要恢复原状的时候才能产生弹力,在物体发生形变的过程中,也是有弹力的产生的,如果定义中只强调已经发生形变要恢复原状时才产生弹力,而忽略了发生形变的过程中产生的弹力,是否有点片面呢?以上内容仅代表我的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参考文献:
[1]肖鹏.弹力究竟应如何定义.物理教师,2011(7).
[2]张海东.刍议范性形变过程中产生的力是否为弹力.新课程:上旬,2011(10).
(作者单位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江阴高级中学)
编辑 刘青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