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
刚刚进入马年新春,中国互联网甚至移动互联网领域“寡头统治”的格局越来越明显。
三家拥有大量现金储备的公司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开始启动新一轮的收购战车,不断把第二和第三梯队的公司收入囊中。原本大家认为,这些第二、三梯队的公司还有机会冲击一下BAT的地位,现在看来,机会越来越小,几乎是等于零。
从公司规模上来说,腾讯在1月底到达了万亿港币市值的规模,阿里巴巴还未上市,估值虽然各家不同,但也在千亿美元左右。百度稍逊一筹,为五百多亿美元。这三家和第二、第三梯队只有十几亿美金左右的公司相比,体量不可同日而语。从理论上说,要超越BAT这种巨型公司已经很难,不如选择进入他们的体系,是很正常的做法。
能打败BAT的唯一可能性,只能是存在于非互联网领域。更具体来说,可能性存在于传统领域。
首先是智能手机制造商。移动互联网的最大入口,是手机本身。和PC不一样,手机进化的空间还有很大,而且和软件的结合也会越来越重要。目前手机制造商们还是赚取硬件本身的利润,等到了硬件利润开始有限,向软件收钱的动作就会开始。这就不可避免会和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公司开展竞争。
换言之,未来BAT真正的对手之一,很有可能是联想、华为这些手机大牌制造商,甚至小米、魅族这样的公司也会加入战局。
对联想华为们来说,他们拥有的制造经验和供应链管理经验,不是BAT们能学得来的——这正是它们的软肋。即使谷歌和亚马逊,也没有在硬件上有十足的把握。相反,所谓的互联网模式和运营经验,却是联想华为可以通过学习去积累的。另外,联想华为们的长项还在于丰富的管理运营经验和资金运作能力。基本上可以把它们看成成熟的“中年企业”,各项技能都日趋完善。而BAT们更像长得很大的“青年企业”,虽然体量大、冲劲足,但短板也非常明显。
其次,是可穿戴式设备制造商。虽然目前可穿戴式设备还没有发展起来,但是可以预期的未来是,它们会和现在的手机一样,成为人离不开的硬件。这同样需要和软件以及移动互联网进行融合。也就带来了超越BAT的机会。
在国内的市场环境来看,有竞争力的可穿戴式设备制造商可能并非来自初创企业,而是来自传统硬件制造商的转型。
接下来是,两个传统行业的公司未来会是BAT主要的对手,一个是房地产行业,另一个是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虽然现在还处在传统的增长模式中,但是万科、万通等公司已经开始意识到互联网的冲击了。
试想一下,一旦时机成熟,未来的房子就不仅仅是一幢幢房子,而是智能家居,每间屋子都能联网,用智能机器来管理日常家居。这样的场景肯定不是纯粹的互联网公司们能完成的。在这样的格局下,BAT能提供的,反而只能是其中的某项服务,不能通吃全部。即使是收购了Nest的谷歌,它能做的也是通过一个产品让房子变得聪明起来,但是房地产开发商,如果用互联网武装自己,却有让房子自己变聪明的本事。
金融行业也是同样的道理。金融几乎和每个人都相关,但是旧有的格局太封闭,或者太舒服,眼下变革的动力并不大。
好在BAT们通过余额宝、百度百发等撕开了一个小口子,让这个封闭行业里面的聪明人开始觉醒。一旦全行业都开始明白大势将发生变化,那么它释放的能量绝对要比现在的余额宝要大千倍、万倍。而这些,肯定又是BAT无法驾驭的。BAT能从中分到一杯羹,但是绝对不会再次在这个行业呼风唤雨。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endprint
中国工业评论2014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