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老区种植业农户的科技需求和实现路径分析

2014-07-11 15:51李庆玉卢中华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2期

李庆玉 卢中华

摘 要:通过对沂蒙老区种植业农户科技需求及其实现路径的调查,发现农户科技需求的意愿及信任程度较高,最需要的技术是田间栽培管理技术、新品种、病虫害防治和科学施肥技术,乐意接受农技员现场或定期培训,政府农技部门的作用不大,国家扶持政策、农业信息传递及农产品市场行情缺失;影响科技需求因素包括务农积极性低、小农意识强、农民素质差异大;科技需求的实现路径表现出:农技推广体系主体单一、技术传导机制单调,推广内容狭窄、盲目、不细致,农技推广人员结构不合理,基层管理体制不顺;最后,从农户、政府、农业科研推广机构三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沂蒙老区;种植业农户;科技需求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2-0024-03

引言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农村经济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转向总量大体平衡和结构性、区域性相对过剩。但是,沂蒙革命老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却是不容乐观,亟待转型升级;这是因为大部分沂蒙老区的大多数农民的主要收入源于农业,而且农业的增加值相对于工业、第三产业处于较低水平。

为了深入调查沂蒙老区农户科技需求的基本状况、需求意愿以及现有的实现路径,探索老区农户科技需求的内在影响因素,以及老区农户科技需求实现路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提出老区农户科技需求和科技供给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对策,课题组运用暑假1个多月的时间对沂蒙老区的6个县区、共计168家农业种植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问卷调查,取得了沂蒙老区种植业农户科技需求及其实现路径的第一手资料。经过梳理,基本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沂蒙老区种植业农户的科技需求

1.农户对科技需求的意愿及信任程度。农户对农业科技的需求程度直接反映出农户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意愿强烈程度和对农业科技的信任程度,其关系必定是成正比的。此次所有被调查的农户中,对农业科技非常需要和比较需要的农户占比高达92%,表示出肯定不需要的农户仅为2%,其他6%的农户则表示不清楚(这类人群可以归到从众类人群中,可以被视为潜在的需求对象),由此可以看出,老区农户对农业的科技需求程度很高,即需求意愿强烈,信任程度极高。

2.农户对农业科技种类的偏好。搞清楚农户对农业科技各类的偏好情况,有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更好地满足农户对农业科技的需求。调查表明,农户最需要的技术是田间栽培管理技术、新品种、病虫害防治和科学施肥技术共占比超80%;最受农户欢迎的农业技术是测土配方种植与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占比超过60%,这说明农户对提高产量类的技术具有很高的偏好。

3.农户对农业科技推广方式的需求。农技推广的方式多种多样,但究竟何种方式最受广大农户的青睐是选择推广时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通过走访询问,我们了解到,超过80%的农户乐意接受农技员现场培训或者定期参加培训班,然后依次是书刊资料和电话咨询等。

4.政府农技部门的作用不大。农技部门作为农技推广的主要执行者,其作用不言而喻。调查发现,农户通过培训班或农技员现场培训的低于20%,高于75%的农户很少见到农技员或没印象;在问到“对目前农技推广服务的满意程度”时超过90%的农户表示不满意甚至没有接受过任何的培训。

5.国家扶持政策、农业信息传递及农产品市场行情等缺失。国家扶持政策、农业信息传递及农产品市场行情等都是直接影响农户是否取得良好收益的重要因素。走访数据显示农户最关心的农业政策是农产品价格保护占60%和种子直补占35%;最关注的农业信息是农业农村政策,农产品市场行情占比超过90%;60%的农户直接卖给小贩,35%的农户靠自己在农贸市场进行交易;超过90%的农户不了解农业信息网络。

二、影响沂蒙老区种植农户科技需求的主要因素

1.农业是最弱势产业,农民是最弱势群体,务农收益不高,大家不愿意务农。目前,由于中国的农业产业政策尚未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健全,所以造成了农村、农业自然资源流失极为严重,包括农村土地、劳动力、农业资金等等,农户对于土地经营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土地的地位在农民的心中已经降低了很多。农民作为基层的群体,但因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健全却也成为了最弱势的群体,缺乏充分的保障,整体收入处于较低水平。调查发现,农资价格和农产品价格成为农户最关心的问题,证明农户希望国家对农产品实施严格的价格保护措施来保障农民的收益,说明了农户的劣势、无法掌握主动地位。有超过75%的家庭把家庭致富的实现途径锁定在非农业的活动中;在回答“如果在城里能找到工作,你愿意在家务农吗?”时,超过90%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家庭经济收入来源:20%来自种植,10%来自养殖,60%来自外出务工,10%来自其他收入。

2.由于缺乏标准化的农业技术支持,涉及选种、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产品储藏等,缺少农业机械,大多数农户从事的仍是小农耕作。经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了农户对各种农业科学技术的强大的渴求:农户最需要的技术是田间栽培管理技术、新品种、病虫害防治和科学施肥技术共占比超80%,最受农户欢迎的农业技术是测土配方种植、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超60%,还有免耕栽培和农产品简单保鲜贮藏技术;超过80%的农户乐意定期参加培训班,但是农户通过培训班或农技员现场培训的低于20%,甚至高于75%的农户很少见到农技员或没印象。

3.不同类型农户的受教育、文化程度不同,经济、生产条件及自身的生产能力差异,接受科学技术的水平不同。农业技术推广的对象是广大农民群众,推广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农民接受新技术,采用新成果。所以不同类型农户的受教育、文化程度不同,经济、生产条件及自身的生产能力差异会成为技术推广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查中,当问及目前“你最关心的问题”,“你最需要的技术”,“你最欢迎的技术”,“你最关心的农业政策”,“你最关心的农业信息”,“你希望提供哪些方面的服务”,“你能识别真假农药、化肥、种子吗”等问题时,每个调查户都做出了不尽相同的回答,这直接反映了不同类型农户其自身的状况需求不同,其科技需求也不尽相同。如大型农户其人均收入在5 000元以上,经济、生产及自身能力都较强,所以他们最关心的问题集中在农资质量和劳动力上面,最需要的技术主要是专项的栽培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而学历较高的专业技术户其经济实力可能稍差点,但由于其自身的生产能力很强,最关心的问题则侧重于农资和农产品价格,最需要的是各种实用型的新技术、新品种;而普通的农户由于各方面都相对不强,对技术的实用性和经济性要求更高。endprint

4.缺乏农业服务信息与市场行情信息的及时传递,延误农时令和商机。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不仅要解决农户怎样种的问题,而更应解决怎样引导农户种什么?什么时候适合种?收获后怎么办?怎样才能让农户获得更好的收益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就调查情况来看,超过90%的农户不了解农业信息网络,无法获得及时有用的农业信息;60%的农户直接卖给小贩,35%的农户靠自己在农贸市场进行交易,无法形成规模优势,讨价还价能力弱,容易处在交易的劣势方。

5.对农业科技与农业机械的认识颠倒混乱,本末倒置。农业科技是什么?有人说是发达的农耕机器,自动化的播种与生产。长久以来,正是因为怀着这种错误的思想,社会各界一直都在投入大量的资金,大力发展农业机械,但是在农业种植技术以及因地制宜等方面配套严重落后,无法跟发达的农业机械相互适应,无法充分发挥机械的优越性。

三、沂蒙老区种植业农户科技需求的现有实现途径

1.现行的农技推广体系主体单一、技术传导机制单调。农技推广体系主体只有政府部门的农技推广机构,技术传导机制单调(行政干预),推广部门与科研单位和农业院校间缺少横向联合,虽然采取了不少措施,但农科教各自为政及相互分离的格局多年来并未得到根本转变,农业科研成果难以及时传播,而来自农户田间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反馈到科研单位,导致研究的针对性不强,成果的实用性和转化率低。

2.推广内容狭窄、盲目、不细致,不同区域千篇一律。在农技推广过程中,有的农技员只给农户讲解简单的农业知识,无法满足农户对于新技术的需求;而有的农技员则是盲目热衷传授最新技术给农户,忽略了不同文化水平农户的接受能力和新技术带来的风险;很多情况下在不同地区进行农技推广的内容都是千篇一律的,并没有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特殊情况,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分别分门类专一对待。

3.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人员结构不合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人员和技术力量配置不合理,推广途径不畅通。现有农技推广机构是上大下小,人员上多下少,分工上细下粗。农技推广面对的是千家万户,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基层。目前这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倒塔形的实力配置显然是不科学的。应该整合县市以上的机构,综合其分工,加强县、乡的推广力量。尤其是在县级以下的乡镇,有些没有推广机构,有些名存实亡,有些不能很好地开展工作,技术推广严重受阻。

4.基层管理体制不顺,职责不清,主体力量分散。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职能不清、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混为一体,一直是影响其作用发挥的重要问题。一些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既搞推广又搞经营,一方面是财政保障不足的压力所致,另一方面也给有关部门在财政上保障农技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能带来了不便。乡(镇)农业技术人员管理上与上级业务部门的关系没理顺,影响工作顺利开展。

四、促进沂蒙老区种植业农户实现科技需求的对策建议

1.农户方面。农民是基础群体,是农业发展的承担者,也是农业发展的受益者。农户要积极配合政府和科研机构的工作,也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农民需要:一是积极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知识;开拓思想,与时俱进。知识就是力量。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农户都是高中以下的学历,所以只有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才能更好地接触到先进的技术,才能有大作为。与此同时,农户还要与时俱进,开拓思想,转变旧观念,正视农业生产的地位。二是农户间要互帮互助,相互竞争,相互学习;先富带动后富。农业大户、科技专业户等要不吝传授,将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其他农户,积极帮助他人。实力较弱的农户更要谦虚学习,用于学习,善于向人请教,积极努力赶超他人。

2.政府方面。第一,建立农产品市场预测预报系统。政府要通过建立市场预测、预报、预警信息系统,科学预测农业市场的基本走向。根据预测的科学结论,对某一时期、某一农事季节的生产信息和农业自然灾害、生物灾害的发生的趋势、农业商流、物流信息等进行定时或不定时的预报,向农民预报中长期农业市场走势,帮助农民选准经营项目,指导农民从事农事活动。当某种农产品在市场上供大于求或将出现脱销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指导农业生产者和营销者采取一定的措施调节生产或调剂余缺,以适应市场需求。通过预测预报预警系统的建设,使农民有可靠的信息来源,指导农民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健全农业社会保障制度和扶持农业政策。一是建立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综合考虑不同年份的价格水平、生产成本情况、通货膨胀率、农业市场的供求关系等因素。二是建立农产品自然风险的保护制度。国家应建立农业灾害应急金,对从事农业生产时遇到自然灾害的进行社会补偿,保障农民的收益,保障农民的正常生活。三是实施农业优惠补贴政策。对农业生产过程补贴、农产品交换过程补贴、农产品消费过程补贴。四是对于农业大户或者有突出贡献的农户进行奖励。第三,加大农业科技的资金投入,拓宽资金来源。一是建立专项的农业基金,鼓励科研机构与私人农业机构的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的投入。二是与科研机构合作在基层农村建立农学知识书屋,建立农学知识网络平台,定时派专业技术人员下乡讲解授课。三是平衡耕作、种植与机器的发展,努力做到协调统一,齐头并进。四是扩展现有的项目经费来源渠道,强化推广农业科研机构与企业、公司通过资金、技术等融资合作的形式,加强与相关社会经济组织、基金会的联系,吸纳社会资金来适度地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3.科研机构方面。第一,明确农业科研机构的公益性质,技术推广人员要任劳任怨,刻苦负责,有奉献精神。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必须树立“以农民为本”的推广服务观念,要任劳任怨,刻苦负责,有奉献精神;加强与农民沟通,做农民的知心朋友,关心了解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和农民朋友共同探讨所关心的问题;不断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拓宽信息渠道,传授实用信息技术,为农民排忧解难,提高农民的技术能力和素质,取得农民信任,使农业科技成果得以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第二,加强培训,分类指导,着力提升农户自身的生产能力。农业科技成果的要得以尽快推广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最终还必须落实到农户的生产上。但是不同类型农户的受教育、文化程度各不相同,经济、生产条件及自身的生产能力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这就要求科研人员在农技推广时,要考虑到不同类型农户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进行分类指导。宜采取分类分方式培训,即技术、知识可以以培训班等方式执行,商机、政策信息以网络形式;推广手段:“示范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科技人员+农户”、“科技人员+公司+农户”,来提升农户自身的能力。第三,创新服务机制,不断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一是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手段。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进行农业技术服务活动,采取会议培训与成果示范相结合,单项技术与综合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变过去农民与农业科技部一厢情愿的服务为双向自愿结合的服务方式,使农民和农业科技部门在服务中都获得收益。二是创新推广方式。要真正培植出科技示范园、示范片、示范户给农户看,利用“专家会诊”、“专家讲座”等引导农民,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率和入户率,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广大农户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三是创新人才组织形式。培养联合攻关团队,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农业科技创新组织形式。第四,明确定位,打破旧格局。目前,中国农业科研机构存在分工不清、“上下一般粗”、重复研究,浪费资源、浪费人力等弊端,所以必须合理界定中央和地方科研机构的职能与分工,明确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负责基础性和战略性研究,而地方农业科研机构根据农业生产的区域特点进行布局,主要负责结合区域农业发展的需要,开展有针对性地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 宋军,胡瑞法,黄季.农民的农业技术选择行为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1998,(6):36-39.

[2] 刘旗,张漫宇.农民对农技服务现状意愿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6).

[3] 吴永章,杨文静,等.基于系统化的农业科技需求内容体系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21).

[4] 徐文华,周汝琴.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创新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J].江苏农业科学,2013,(6):413-415.

[责任编辑 刘娇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