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杀菌剂对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2014-07-11 21:51谢道燕等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安全性评价家蚕桑树

谢道燕等

摘要:为筛选出对桑园褐斑病高效、对桑树及家蚕安全的低毒杀菌剂,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25%丙环唑乳油、1%多抗霉素水剂和30%醚醇可湿性粉剂等5种药剂按常规推荐浓度及其推荐浓度的2、4倍在夏、秋2季分别喷施桑树,药后1、5、10、15、20 d观察其对桑树的危害情况,并采集药后5、8、11、14 d桑叶饲喂家蚕,进行上述药剂对家蚕的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2次喷施桑树均未对桑树产生药害。除30%醚醇可湿性粉剂375、750、1500倍液3个处理造成家蚕中毒、死蚕情况以外,其他药剂处理均未发现家蚕中毒现象。大部分药剂在药后5~11 d内采叶饲喂家蚕,未引起家蚕急性中毒死亡,但不同程度影响了家蚕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药后 14 d 的桑叶对家蚕和茧质无明显影响。说明使用上述杀菌剂防控桑园病害时应严格按照推荐浓度使用,并以喷施药剂 14 d 为安全间隔期。

关键词:杀菌剂;桑树;家蚕;安全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 S888.71+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4-0202-04

收稿日期:2013-08-22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CARS-22-SYZ27)。

作者简介:谢道燕(1972—),女,云南楚雄人,高级实验师,从事植物保护研究。Tel:(0873)3861013;E-mail:xiedaoyan123@163.com。

通信作者:罗雁婕,副研究员。E-mail:yanjieluo@126.com。家蚕(Bombyx mori)属鳞翅目昆虫,是农业生态系统中对农药十分敏感的重要经济昆虫,也是我国农药登记中所列环境生态的非靶标生物之一。近年来,由于化学农药频繁不规范使用,许多害虫对常用药剂产生了抗药性,而且因桑园药剂防治病虫害引起的家蚕中毒事件逐年增加,近年来关于农药对家蚕毒性与安全性评价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1-5]。司树鼎等多次研究发现,多数农用杀菌剂对蚕是安全的[3,6],甚至有人将农用杀菌剂(多菌灵为主要成分)用作预防和治疗家蚕微粒子病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7]。佘柳涛等用5种杀菌剂添食4龄起蚕,结果表明,对家蚕的生长发育未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但延长了其生长期,主要表现为迟眠迟起[8]。杀菌剂是一类重要的农药,在国内外农药市场上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且新的品种也不断上市。现有的农药多为广谱性复配杀菌剂,对家蚕的危害性极大。因此,本研究采用田间喷施法进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25%丙环唑乳油、1%多抗霉素水剂和30%醚醇可湿性粉剂等药剂对桑树和家蚕的安全性评价试验,以期为蚕区桑园病害防治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桑树及家蚕品种

桑树品种为湖桑32号(树龄22年),标准桑园常规水肥管理;家蚕品种为菁松×皓月,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良种繁育中心提供。

1.2供试药剂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江苏托球农化有限公司;25%丙环唑乳油,安微丰乐农化责任有限公司;1%多抗霉素水剂,上海艾科思生物药业有限公司;30%醚醇可湿性粉剂,江苏绿盾植保新技术研发部研制(供试品)。

1.3试验方法

1.3.1田间施药按照农业部《杀菌、杀虫剂对作物安全性室内试验准则》要求,按 2、4倍剂量的梯度设计试验处理剂量,并设不含处理的清水对照。田间施药采用浙江濛花-16型喷雾器进行常量喷雾[9],选择湖桑32号品种分别于2011 年 7 月、10月24 日09:00进行桑树喷施。 喷施药剂及稀释浓度如表1所示,每个药剂设3个浓度,每个浓度喷施60株桑树,每一个浓度之间留10株为保护行,每个药品之间留1墒作为保护行,施药时应做到“从上到下,叶背、叶面及枝条均匀着药”为止。试验期间天气多云见晴,最高温度29.2 ℃(夏季)和21.5 ℃(晚秋季)。

1.3.3药剂对家蚕的安全性评价选取发育一致的3龄起蚕置于家蚕饲养盒(30 cm×20 cm×10 cm)内,从田间分别采取施药后5、8、11、14 d的桑叶,供试桑叶称重后分别饲喂家蚕。每个药剂浓度3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喂家蚕30头,整个试验期间置于(25±1) ℃、相对湿度75%~85%的恒温室内。观察家蚕生理反应,于添食施药桑叶24 h后调查死亡的家蚕数,对不同试验处理分别用小号毛笔轻触虫体,不动者和不能正常反应者视为死亡。存活的供试家蚕继续饲喂,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直至上蔟结茧;结茧后1周调查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茧层率=茧壳重/茧重×100%)等指标。

1.4数据统计与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药剂对桑树的安全性评价试验

夏季施药后7 d连续晴天,最高气温为29.2 ℃,最低气温为22.41 ℃;施药后8 d下小雨,持续时间较短,降水量在 0.20~2.20 mm 以内。晚秋季气温比夏季低,最高气温为 21.50 ℃,最低气温为14.56 ℃,降水量在0.20~13.60 mm以内。2次田间施药后调查发现,各药剂处理的桑树均未见变色、坏死、生长发育延缓、萎蔫、畸形等药害症状,与清水对照处理的桑树在长势上无差异。

2.2农药对家蚕的毒力试验

于5种杀菌剂处理桑树后5、8 d采集桑叶饲喂家蚕,结果发现,用30%醚醇可湿性粉剂 375、750、1 500倍液处理的桑叶喂食家蚕出现家蚕中毒现象(表2)。30%醚醇可湿性粉剂对家蚕的残毒致死率随着喷施浓度的降低而下降。给家蚕饲喂喷施30%醚醇可湿性粉剂375、750、1 500倍液后5 d的桑叶,家蚕中毒率分别是13.33%、8.89%、2.22%;药后8 d的桑叶只有稀释375、750倍的处理出现中毒蚕,中毒率分别是 4.44%、1.11%,1 500倍液处理未出现中毒蚕;给家蚕饲喂喷药后11、14、20 d的桑叶,家蚕均无中毒死亡现象。endprint

3小结

本试验供试农药有5种,在喷施药液后5、8 d采叶喂蚕,只有30%醚醇可湿性粉剂(药后5 d的3个浓度和药后8 d 4、2倍浓度)处理有家蚕中毒死亡,其余各处理均未见有家蚕死亡,说明30%醚醇可湿性粉剂残效期主要集中在药后0~10 d。本试验结果表明,药后5~11 d,尽管各杀菌剂未对家蚕的生命造成危害,但各种杀菌剂的4、2倍浓度却影响了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建议在生产中要严格按照推荐浓度来喷施,且尽量在喷施农药后14 d方可采叶喂蚕,以确保蚕茧的质量不受影响。农药对家蚕的残毒期不能以蚕是否死亡为准,而应以蚕是否异常为标准。在应用中应该遵循杀菌剂使用准则,与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轮换使用或交替使用,以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参考文献:

[1]马惠,姜辉,陶传江,等. 27种农药对家蚕的毒性评价研究[J]. 农药学学报,2005,7(2):156-159.

[2]李保同. 六种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与安全评价研究[J]. 农药学学报,2001,3(3):83-85.

[3]司树鼎,王开运,林荣华,等. 25种农药对家蚕的毒性评价和中毒症状观察[J]. 蚕业科学,2007,33(3):422-426.

[4]吴声敢,王强,赵学平,等. 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家蚕毒性与安全评价研究[J].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3,24(9):11-14.

[5]陈伟国,戴建忠. 大田常用农药对家蚕的熏蒸毒性测试[J]. 蚕业科学,2007,33(3):418-421.

[6]韩农,陈鹤鑫,黄欣,等. 杀菌剂叶青双对家蚕毒性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1995,17(2):14-16,46.

[7]王越,薛坤荣. 防微灵在蚕种生产中的应用及防微效果[J]. 中国蚕业,2008,29(2):53-55.

[8]佘柳涛,钱小兰,钱忠兵,等. 5种农用杀菌剂添食对家蚕饲养成绩的影响[J]. 江苏蚕业,2011(1):18-19.

[9]黄国洋.农药试验技术与评价方法[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94-95.

[10]陈小平,严欲民,谈廷桂,等. 大田常用杀菌剂农药对家蚕的毒性试验[J]. 蚕学通讯,1999,19(1):8-12.

[11]俞瑞鲜,吴声敢,吴长兴,等. 12 种农药混剂对家蚕的毒性评价和症状观察[C]//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南京: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1:226-230.

[12]俞瑞鲜,王彦华,吴声敢,等. 21种杀菌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与风险评价[J]. 生态毒理学报,2011,6(6):643-648.

[13]王彦华,苍涛,赵学平,等.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对几类杀虫剂的敏感性[J]. 昆虫学报,2009,52(10):1090-1096.

[14]陈青,袁斌,张建宏,等. 桑褐斑病化学防治药剂筛选及综合防治对策探讨[J]. 农药,2006,45(7):484-485.

[15]王静,朱九生,高海燕,等. 7种农药对家蚕的毒性评价及中毒症状学观察[J]. 生态毒理学报,2010,5(1):57-62.endprint

3小结

本试验供试农药有5种,在喷施药液后5、8 d采叶喂蚕,只有30%醚醇可湿性粉剂(药后5 d的3个浓度和药后8 d 4、2倍浓度)处理有家蚕中毒死亡,其余各处理均未见有家蚕死亡,说明30%醚醇可湿性粉剂残效期主要集中在药后0~10 d。本试验结果表明,药后5~11 d,尽管各杀菌剂未对家蚕的生命造成危害,但各种杀菌剂的4、2倍浓度却影响了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建议在生产中要严格按照推荐浓度来喷施,且尽量在喷施农药后14 d方可采叶喂蚕,以确保蚕茧的质量不受影响。农药对家蚕的残毒期不能以蚕是否死亡为准,而应以蚕是否异常为标准。在应用中应该遵循杀菌剂使用准则,与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轮换使用或交替使用,以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参考文献:

[1]马惠,姜辉,陶传江,等. 27种农药对家蚕的毒性评价研究[J]. 农药学学报,2005,7(2):156-159.

[2]李保同. 六种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与安全评价研究[J]. 农药学学报,2001,3(3):83-85.

[3]司树鼎,王开运,林荣华,等. 25种农药对家蚕的毒性评价和中毒症状观察[J]. 蚕业科学,2007,33(3):422-426.

[4]吴声敢,王强,赵学平,等. 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家蚕毒性与安全评价研究[J].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3,24(9):11-14.

[5]陈伟国,戴建忠. 大田常用农药对家蚕的熏蒸毒性测试[J]. 蚕业科学,2007,33(3):418-421.

[6]韩农,陈鹤鑫,黄欣,等. 杀菌剂叶青双对家蚕毒性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1995,17(2):14-16,46.

[7]王越,薛坤荣. 防微灵在蚕种生产中的应用及防微效果[J]. 中国蚕业,2008,29(2):53-55.

[8]佘柳涛,钱小兰,钱忠兵,等. 5种农用杀菌剂添食对家蚕饲养成绩的影响[J]. 江苏蚕业,2011(1):18-19.

[9]黄国洋.农药试验技术与评价方法[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94-95.

[10]陈小平,严欲民,谈廷桂,等. 大田常用杀菌剂农药对家蚕的毒性试验[J]. 蚕学通讯,1999,19(1):8-12.

[11]俞瑞鲜,吴声敢,吴长兴,等. 12 种农药混剂对家蚕的毒性评价和症状观察[C]//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南京: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1:226-230.

[12]俞瑞鲜,王彦华,吴声敢,等. 21种杀菌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与风险评价[J]. 生态毒理学报,2011,6(6):643-648.

[13]王彦华,苍涛,赵学平,等.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对几类杀虫剂的敏感性[J]. 昆虫学报,2009,52(10):1090-1096.

[14]陈青,袁斌,张建宏,等. 桑褐斑病化学防治药剂筛选及综合防治对策探讨[J]. 农药,2006,45(7):484-485.

[15]王静,朱九生,高海燕,等. 7种农药对家蚕的毒性评价及中毒症状学观察[J]. 生态毒理学报,2010,5(1):57-62.endprint

3小结

本试验供试农药有5种,在喷施药液后5、8 d采叶喂蚕,只有30%醚醇可湿性粉剂(药后5 d的3个浓度和药后8 d 4、2倍浓度)处理有家蚕中毒死亡,其余各处理均未见有家蚕死亡,说明30%醚醇可湿性粉剂残效期主要集中在药后0~10 d。本试验结果表明,药后5~11 d,尽管各杀菌剂未对家蚕的生命造成危害,但各种杀菌剂的4、2倍浓度却影响了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建议在生产中要严格按照推荐浓度来喷施,且尽量在喷施农药后14 d方可采叶喂蚕,以确保蚕茧的质量不受影响。农药对家蚕的残毒期不能以蚕是否死亡为准,而应以蚕是否异常为标准。在应用中应该遵循杀菌剂使用准则,与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轮换使用或交替使用,以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参考文献:

[1]马惠,姜辉,陶传江,等. 27种农药对家蚕的毒性评价研究[J]. 农药学学报,2005,7(2):156-159.

[2]李保同. 六种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与安全评价研究[J]. 农药学学报,2001,3(3):83-85.

[3]司树鼎,王开运,林荣华,等. 25种农药对家蚕的毒性评价和中毒症状观察[J]. 蚕业科学,2007,33(3):422-426.

[4]吴声敢,王强,赵学平,等. 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家蚕毒性与安全评价研究[J].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3,24(9):11-14.

[5]陈伟国,戴建忠. 大田常用农药对家蚕的熏蒸毒性测试[J]. 蚕业科学,2007,33(3):418-421.

[6]韩农,陈鹤鑫,黄欣,等. 杀菌剂叶青双对家蚕毒性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1995,17(2):14-16,46.

[7]王越,薛坤荣. 防微灵在蚕种生产中的应用及防微效果[J]. 中国蚕业,2008,29(2):53-55.

[8]佘柳涛,钱小兰,钱忠兵,等. 5种农用杀菌剂添食对家蚕饲养成绩的影响[J]. 江苏蚕业,2011(1):18-19.

[9]黄国洋.农药试验技术与评价方法[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94-95.

[10]陈小平,严欲民,谈廷桂,等. 大田常用杀菌剂农药对家蚕的毒性试验[J]. 蚕学通讯,1999,19(1):8-12.

[11]俞瑞鲜,吴声敢,吴长兴,等. 12 种农药混剂对家蚕的毒性评价和症状观察[C]//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南京: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1:226-230.

[12]俞瑞鲜,王彦华,吴声敢,等. 21种杀菌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与风险评价[J]. 生态毒理学报,2011,6(6):643-648.

[13]王彦华,苍涛,赵学平,等.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对几类杀虫剂的敏感性[J]. 昆虫学报,2009,52(10):1090-1096.

[14]陈青,袁斌,张建宏,等. 桑褐斑病化学防治药剂筛选及综合防治对策探讨[J]. 农药,2006,45(7):484-485.

[15]王静,朱九生,高海燕,等. 7种农药对家蚕的毒性评价及中毒症状学观察[J]. 生态毒理学报,2010,5(1):57-62.endprint

猜你喜欢
安全性评价家蚕桑树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马桑树儿搭灯台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家蚕猝倒病的发生与防治
桑树变身增收“摇钱树”
奶奶家的桑树
哭泣的桑树
浙江省1973年引进家蚕品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