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濒危植物青岛百合的繁殖技术研究

2014-07-11 22:40张凌云等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4期

张凌云等

摘要:研究了珍稀濒危植物青岛百合的自我繁殖方式和人工繁殖方法。通过对崂山范围内5个野生种群的调查研究,发现青岛百合可以通过自身种子繁殖和子球繁殖2种方式进行增殖,子球由根盘、内部基根、地下茎、散开或是断裂的鳞片基部等部位发生,具有一定的自我繁衍能力。而对于珍稀濒危植物,人工干预繁殖是保护种质资源的有效手段:通过20 ℃恒温催芽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的整齐度,提前进入生长期;通过25 ℃埋片催芽技术,能更好地控制利于子球形成的环境因子,提高繁殖系数,延长绿期,缩短成球时间,对保护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青岛百合;自我繁殖;催芽

中图分类号: S682.2+90.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4-0057-03

收稿日期:2013-12-03

基金项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基金(编号:2011-K6-20);山东省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基金(编号:JK2011-10)。

作者简介:张凌云(1974—),女,硕士生,讲师,从事野生花卉引种繁育研究。E-mail:yuanlinkeyan@126.com@126.com。青岛百合(Lilium tsingtauense Gilg)别名崂山百合,属百合科多年生单子叶草本植物。目前,山东境内的崂山、招虎山、珠山等地尚存有一定数量的野生种群,在海拔400~1 000 m 的区域内呈斑块状小面积成群分布[1],生长于阴坡或半阴坡的森林棕壤土中。随着自然生境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青岛百合的自然分布范围正逐渐缩小,被列为第2批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研究其繁育方法对保护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1青岛百合的自我繁殖方式

通过对崂山范围内5个野生种群的调查研究,发现青岛百合自身可以通过种子繁殖和子球繁殖2种方式进行增殖,具有一定的自我繁衍能力。

1.1种子繁殖

自然生境中,青岛百合成群聚集分布,种群中个体数量由几株至数十株不等,而且每种群中个体鳞茎体量相差较大,其中大鳞茎周径可达18~20 cm,小鳞茎为周径仅有8~10 mm 的实生后代,种子是其重要的繁殖体[2]。

1.2子球繁殖

青岛百合的子球生长多为更新生长,即子球发生代替母球生长。自然种群中也有子球增殖方式,子球由根盘、内部基根、地下茎、散开或是断裂的鳞片基部等部位发生。青岛百合鳞茎解剖结构示意见图1。

1.2.1基根生子球多见于周径在8 cm以上的鳞茎,从鳞片叶腋处发生内部基根[3],基根延长匍匐生长,在匍匐根上形成1个子球。每个母球所生成的子球数量不同,鳞片抱合松散更容易产生基根生子球。

1.2.2根盘生子球对引种栽培1~2年的鳞茎进行观察,发现母球内发育着1~2个子球。子球从母株茎轴一侧或两侧的鳞片腋部发生,并不断分化鳞片,形成新的个体,通常是1个子球取代了母球更新生长(图2),少数情况在生长多年的大鳞茎的茎轴两侧形成2个新的子球(图3)。

1.2.3茎生子球地上茎不产生珠芽,在埋入土壤中的茎轴上能够形成茎生子球(图4),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1.2.4鳞片生子球在干旱、虫害、外力损伤的作用下会造成鳞片松散或是断裂,鳞片基部会形成子球。遭遇创伤造成鳞片全部散开时,其外层、中层和内层鳞片的基部均会形成子球(图5),且发现鳞片越肥厚则子球周径越大。多年生长的大鳞茎在鳞片中部有节,节间处可生子球(图6)。

2青岛百合的人工繁殖研究

百合繁殖方法主要有种子繁殖、分球繁殖、茎生子球繁殖、气生小鳞茎(珠芽)繁殖、鳞片繁殖和组织培养繁殖等[4-5]。2012年7月于青岛崂山周边山区采集青岛百合种球,定植于青岛园林环卫技术学校试验田(120.33°E、36.07°N),2012年9月至2013年11月对引种的百合进行了繁殖研究,发现青岛百合不产生气生小鳞茎,栽培条件下产生的子球数量较少,不能成为主要的增殖手段,而利用种子和鳞片的繁殖系数较高,可以在短期内获得较大量的植株。

2.1种子繁殖

引种百合在6月中下旬开始进入盛花期。鳞茎周径 15~16 cm 的植株一般开花3~4朵,果实较大,每个蒴果中约有100粒种子,鳞茎周径9~10 cm的植株多只开1朵花,果实小,每个蒴果中约有40粒种子。蒴果于11月上旬成熟,室背开裂,位于果实顶端与底端的种子常败育,中部种子饱满,种胚明显,自然状态下种子经过冬季休眠至初夏萌发。人工繁育可以在温室内播种以延长子球生长期:11月初采收果实,将种子放入30 ℃温水中搅拌至种子吸水下沉,捞出种子拌入湿沙,放置于20 ℃恒温条件下催芽,定期喷水保持沙子湿润,大约10~15 d可陆续发芽,发芽率达到70%以上。发芽后的种子插入草炭土中,用1 cm厚度的草炭或蛭石覆盖,保持土壤湿润(含水量以30%~40%为宜),在室温高于 25 ℃ 的环境中经过 40~50 d 后子叶带种皮出土(图7)。出苗后用遮光率80%的遮阴网加以遮阴,不可暴露在强光下,这样可以延长生长期。种子发芽后胚轴前端膨大形成小鳞茎,一年生小鳞茎(图8)外形窄椭球形,周径达到8~10 mm,鳞片2~3枚。幼苗当年大多只长1张叶片。

2.2鳞片繁殖

鳞片繁殖是百合的传统繁殖手段[6-7],其繁殖系数高,易于推广。采用埋片催芽技术有利于调控环境因子,缩短子球萌发时间,而且操作更为简便。

2.2.1繁殖时间田间试验显示,3月中旬扦插,经过50 d,50%以上的鳞片会发生小鳞茎;8月下旬至9月上旬之间进行扦插,经过15~20 d,70%以上的鳞片会发生小鳞茎;9月中下旬扦插有50%的鳞片约经过30~50 d形成小鳞茎;10月至11月下旬扦插的鳞片小鳞茎生成缓慢,多到次年春天气温回暖时萌发小鳞茎。由此推断小鳞茎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积温,气温25~30 ℃的自然条件最利于小鳞茎的快速形成。生产中可结合栽植与贮藏的时间进行春插与秋插,但秋插鳞片形成的鳞茎早,生长期长,更有利于子球增重,因此青岛地区最适合在9、10月份进行鳞片繁殖。

2.2.2基质的准备生产中选择透气性好的基质,如珍珠岩[2]、细河沙、草炭、蛭石都比较适合鳞片生根及增殖要求。试验证明,细草炭土与蛭石等量混合的基质保湿透气性较好,对鳞片具有较长时间的保鲜作用且利于根的生长,是低温环境下埋片扦插的首选基质。沙的保水能力差,在间歇喷雾状态下小鳞茎萌发率较高。大颗粒的蛭石保水保温性较好,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也有利于小鳞茎的形成。赵宇等认为珍珠岩排水、透气性都好,比较适合青岛百合鳞茎片增殖的要求[2]。基质进行暴晒或者熏蒸消毒,埋片前2 d用水淋湿置于室内阴干备用。

2.2.3鳞片选择与处理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挖取鳞茎,视鳞茎大小剥取外围2~3层鳞片(周径10 cm左右的鳞茎大约可以剥取40~60枚),留下种芯继续栽种。将鳞片置于多菌灵1 000倍液中浸泡30 min,取出后阴干24 h备用。

2.2.4埋片催芽选择深度20~25 cm的瓦盆、木箱或泡沫箱等容器做培养箱,底部铺5cm厚草炭。将备用鳞片与基质均匀混合后平铺于草炭土上(每立升基质大约可以保存100枚鳞片),上面再覆盖3~5 cm草炭土保湿。将贮藏好的鳞片置于日间温度25~28 ℃室温环境中,经过15~20 d,小鳞茎萌发率可达70%左右,30 d后80%鳞片可长出小鳞茎。此时可将育苗箱置于15~20 ℃的室温环境,促使小鳞茎发根。期间检查上层草炭土的干湿情况,适时喷雾保湿。60 d后转入0~10 ℃ 室温环境贮藏。秋季埋片催芽的鳞片在翌年3月下旬即可移入田间栽植。埋片催芽试验发现温度对小鳞茎的形成时间影响较大,但对鳞片的萌发率影响较小。保持昼温 25~28 ℃、夜温5~10 ℃ 的变温条件下,鳞片会先形成小鳞茎,后生根;保持昼温15~20 ℃、夜温5~10 ℃的变温条件下,鳞片会先生根,经过60~70 d后才会形成小鳞茎。因此,保持适合温度能够延长小鳞茎的年生长期,有利于鳞茎增重。

2.2.5田间栽植幼苗第1年生长仅会从基部萌发1~3张基生叶,占地面积极小,适于密植,为方便管理栽培中宜用畦作。选择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块,在冬季土壤上冻前,深翻 20~25 cm,翌春土壤化冻后捣碎土块整平。草炭土和蛭石等量混合,拌入有机肥,配成基质制作种植畦,基质厚度 10~15 cm,畦面长宽以利于排水和便于作业为度。把带鳞片的小鳞茎每隔2~3 cm整齐摆放在基质上,上面覆盖2~3 cm草炭土,盖无纺布。定期淋水保持表土湿润。

2.2.6苗期管理幼叶出土后,要及时撤去无纺布,在其上方1 m高处用遮光率80%的遮阴网遮盖,避免阳光直射并定时喷雾保持空气湿度。叶片完全展开后,结合浇水追施稀薄磷钾肥。土壤要干湿适度,长期干旱易造成鳞茎萎缩,水涝易造成鳞茎霉烂,雨季应注意排水防涝。百合苗期容易发生立枯病、叶斑病。在栽培过程中,发现严重病株,应及时拔出、烧毁。叶斑病用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 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 d喷1次,连喷3~4次,效果良好。百合的虫害主要发现有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可用25%辛硫磷1 000倍液浇灌土壤。

2.2.7防寒越冬一、二年生小鳞茎栽植较浅,青岛地区露地越冬易发生冻害,因此要在叶片枯萎后,采收种球放入室内贮藏越冬。贮藏采取堆藏法,在纸箱或木箱中铺上10 cm厚的草炭土,种球、蛭石、草炭按体积比1 ∶2 ∶2混合,铺在草炭土上,上面再覆盖10 cm草炭,此法可使种球安全越冬。

3结语

观察与试验表明,青岛百合具有自我繁衍能力,在一些人迹罕至的原生态山林腹地中,尚存有一定数量的野生种群,而开发路线中人类活动对其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提高人们对其生命繁衍的认知有助于野生资源的保护。

人工干预繁殖是进行增殖的有效手段。1株成年百合播种繁殖可产生数百株后代,用鳞片繁殖亦可产生数十株后代,而且通过基质与环境处理等措施可提高繁殖系数,延长绿期,缩短成球时间。

观察一年生实生种球与鳞片繁殖的子球,发现其外形与体量明显不同,实生子球外形窄长,鳞片少,体量小;鳞片生子球外形圆阔,鳞片多,体量大。但是如何使单鳞片产生更多子球以及子球如何快速、有效的生长复壮还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聪敏,王仁卿,张治国. 青岛百合生境特点和分布现状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0,49(6):1404-1406,1410.

[2]赵宇,刘庆华,王奎玲,等. 青岛百合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2007,3(3):16-18.

[3]张学方,于海滨,刘宏伟. 毛百合繁殖生物学研究(Ⅵ)——毛百合地下部分的动态研究[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5,3(3):22-27.

[4]赵统利,邵小斌,朱朋波,等. 东方百合种球繁育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2):197-198.

[5]朱旭东. 东方百合主栽品种优质种球繁殖技术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

[6]王菲彬,王斐,管玲玲,等,植物激素对东方百合试管苗鳞片分化不定芽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6):53-55.

[7]孙红梅,贾子坤,陆阳,等. 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的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2009,2(2):141-146.

2.2.2基质的准备生产中选择透气性好的基质,如珍珠岩[2]、细河沙、草炭、蛭石都比较适合鳞片生根及增殖要求。试验证明,细草炭土与蛭石等量混合的基质保湿透气性较好,对鳞片具有较长时间的保鲜作用且利于根的生长,是低温环境下埋片扦插的首选基质。沙的保水能力差,在间歇喷雾状态下小鳞茎萌发率较高。大颗粒的蛭石保水保温性较好,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也有利于小鳞茎的形成。赵宇等认为珍珠岩排水、透气性都好,比较适合青岛百合鳞茎片增殖的要求[2]。基质进行暴晒或者熏蒸消毒,埋片前2 d用水淋湿置于室内阴干备用。

2.2.3鳞片选择与处理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挖取鳞茎,视鳞茎大小剥取外围2~3层鳞片(周径10 cm左右的鳞茎大约可以剥取40~60枚),留下种芯继续栽种。将鳞片置于多菌灵1 000倍液中浸泡30 min,取出后阴干24 h备用。

2.2.4埋片催芽选择深度20~25 cm的瓦盆、木箱或泡沫箱等容器做培养箱,底部铺5cm厚草炭。将备用鳞片与基质均匀混合后平铺于草炭土上(每立升基质大约可以保存100枚鳞片),上面再覆盖3~5 cm草炭土保湿。将贮藏好的鳞片置于日间温度25~28 ℃室温环境中,经过15~20 d,小鳞茎萌发率可达70%左右,30 d后80%鳞片可长出小鳞茎。此时可将育苗箱置于15~20 ℃的室温环境,促使小鳞茎发根。期间检查上层草炭土的干湿情况,适时喷雾保湿。60 d后转入0~10 ℃ 室温环境贮藏。秋季埋片催芽的鳞片在翌年3月下旬即可移入田间栽植。埋片催芽试验发现温度对小鳞茎的形成时间影响较大,但对鳞片的萌发率影响较小。保持昼温 25~28 ℃、夜温5~10 ℃ 的变温条件下,鳞片会先形成小鳞茎,后生根;保持昼温15~20 ℃、夜温5~10 ℃的变温条件下,鳞片会先生根,经过60~70 d后才会形成小鳞茎。因此,保持适合温度能够延长小鳞茎的年生长期,有利于鳞茎增重。

2.2.5田间栽植幼苗第1年生长仅会从基部萌发1~3张基生叶,占地面积极小,适于密植,为方便管理栽培中宜用畦作。选择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块,在冬季土壤上冻前,深翻 20~25 cm,翌春土壤化冻后捣碎土块整平。草炭土和蛭石等量混合,拌入有机肥,配成基质制作种植畦,基质厚度 10~15 cm,畦面长宽以利于排水和便于作业为度。把带鳞片的小鳞茎每隔2~3 cm整齐摆放在基质上,上面覆盖2~3 cm草炭土,盖无纺布。定期淋水保持表土湿润。

2.2.6苗期管理幼叶出土后,要及时撤去无纺布,在其上方1 m高处用遮光率80%的遮阴网遮盖,避免阳光直射并定时喷雾保持空气湿度。叶片完全展开后,结合浇水追施稀薄磷钾肥。土壤要干湿适度,长期干旱易造成鳞茎萎缩,水涝易造成鳞茎霉烂,雨季应注意排水防涝。百合苗期容易发生立枯病、叶斑病。在栽培过程中,发现严重病株,应及时拔出、烧毁。叶斑病用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 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 d喷1次,连喷3~4次,效果良好。百合的虫害主要发现有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可用25%辛硫磷1 000倍液浇灌土壤。

2.2.7防寒越冬一、二年生小鳞茎栽植较浅,青岛地区露地越冬易发生冻害,因此要在叶片枯萎后,采收种球放入室内贮藏越冬。贮藏采取堆藏法,在纸箱或木箱中铺上10 cm厚的草炭土,种球、蛭石、草炭按体积比1 ∶2 ∶2混合,铺在草炭土上,上面再覆盖10 cm草炭,此法可使种球安全越冬。

3结语

观察与试验表明,青岛百合具有自我繁衍能力,在一些人迹罕至的原生态山林腹地中,尚存有一定数量的野生种群,而开发路线中人类活动对其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提高人们对其生命繁衍的认知有助于野生资源的保护。

人工干预繁殖是进行增殖的有效手段。1株成年百合播种繁殖可产生数百株后代,用鳞片繁殖亦可产生数十株后代,而且通过基质与环境处理等措施可提高繁殖系数,延长绿期,缩短成球时间。

观察一年生实生种球与鳞片繁殖的子球,发现其外形与体量明显不同,实生子球外形窄长,鳞片少,体量小;鳞片生子球外形圆阔,鳞片多,体量大。但是如何使单鳞片产生更多子球以及子球如何快速、有效的生长复壮还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聪敏,王仁卿,张治国. 青岛百合生境特点和分布现状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0,49(6):1404-1406,1410.

[2]赵宇,刘庆华,王奎玲,等. 青岛百合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2007,3(3):16-18.

[3]张学方,于海滨,刘宏伟. 毛百合繁殖生物学研究(Ⅵ)——毛百合地下部分的动态研究[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5,3(3):22-27.

[4]赵统利,邵小斌,朱朋波,等. 东方百合种球繁育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2):197-198.

[5]朱旭东. 东方百合主栽品种优质种球繁殖技术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

[6]王菲彬,王斐,管玲玲,等,植物激素对东方百合试管苗鳞片分化不定芽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6):53-55.

[7]孙红梅,贾子坤,陆阳,等. 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的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2009,2(2):141-146.

2.2.2基质的准备生产中选择透气性好的基质,如珍珠岩[2]、细河沙、草炭、蛭石都比较适合鳞片生根及增殖要求。试验证明,细草炭土与蛭石等量混合的基质保湿透气性较好,对鳞片具有较长时间的保鲜作用且利于根的生长,是低温环境下埋片扦插的首选基质。沙的保水能力差,在间歇喷雾状态下小鳞茎萌发率较高。大颗粒的蛭石保水保温性较好,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也有利于小鳞茎的形成。赵宇等认为珍珠岩排水、透气性都好,比较适合青岛百合鳞茎片增殖的要求[2]。基质进行暴晒或者熏蒸消毒,埋片前2 d用水淋湿置于室内阴干备用。

2.2.3鳞片选择与处理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挖取鳞茎,视鳞茎大小剥取外围2~3层鳞片(周径10 cm左右的鳞茎大约可以剥取40~60枚),留下种芯继续栽种。将鳞片置于多菌灵1 000倍液中浸泡30 min,取出后阴干24 h备用。

2.2.4埋片催芽选择深度20~25 cm的瓦盆、木箱或泡沫箱等容器做培养箱,底部铺5cm厚草炭。将备用鳞片与基质均匀混合后平铺于草炭土上(每立升基质大约可以保存100枚鳞片),上面再覆盖3~5 cm草炭土保湿。将贮藏好的鳞片置于日间温度25~28 ℃室温环境中,经过15~20 d,小鳞茎萌发率可达70%左右,30 d后80%鳞片可长出小鳞茎。此时可将育苗箱置于15~20 ℃的室温环境,促使小鳞茎发根。期间检查上层草炭土的干湿情况,适时喷雾保湿。60 d后转入0~10 ℃ 室温环境贮藏。秋季埋片催芽的鳞片在翌年3月下旬即可移入田间栽植。埋片催芽试验发现温度对小鳞茎的形成时间影响较大,但对鳞片的萌发率影响较小。保持昼温 25~28 ℃、夜温5~10 ℃ 的变温条件下,鳞片会先形成小鳞茎,后生根;保持昼温15~20 ℃、夜温5~10 ℃的变温条件下,鳞片会先生根,经过60~70 d后才会形成小鳞茎。因此,保持适合温度能够延长小鳞茎的年生长期,有利于鳞茎增重。

2.2.5田间栽植幼苗第1年生长仅会从基部萌发1~3张基生叶,占地面积极小,适于密植,为方便管理栽培中宜用畦作。选择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块,在冬季土壤上冻前,深翻 20~25 cm,翌春土壤化冻后捣碎土块整平。草炭土和蛭石等量混合,拌入有机肥,配成基质制作种植畦,基质厚度 10~15 cm,畦面长宽以利于排水和便于作业为度。把带鳞片的小鳞茎每隔2~3 cm整齐摆放在基质上,上面覆盖2~3 cm草炭土,盖无纺布。定期淋水保持表土湿润。

2.2.6苗期管理幼叶出土后,要及时撤去无纺布,在其上方1 m高处用遮光率80%的遮阴网遮盖,避免阳光直射并定时喷雾保持空气湿度。叶片完全展开后,结合浇水追施稀薄磷钾肥。土壤要干湿适度,长期干旱易造成鳞茎萎缩,水涝易造成鳞茎霉烂,雨季应注意排水防涝。百合苗期容易发生立枯病、叶斑病。在栽培过程中,发现严重病株,应及时拔出、烧毁。叶斑病用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 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 d喷1次,连喷3~4次,效果良好。百合的虫害主要发现有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可用25%辛硫磷1 000倍液浇灌土壤。

2.2.7防寒越冬一、二年生小鳞茎栽植较浅,青岛地区露地越冬易发生冻害,因此要在叶片枯萎后,采收种球放入室内贮藏越冬。贮藏采取堆藏法,在纸箱或木箱中铺上10 cm厚的草炭土,种球、蛭石、草炭按体积比1 ∶2 ∶2混合,铺在草炭土上,上面再覆盖10 cm草炭,此法可使种球安全越冬。

3结语

观察与试验表明,青岛百合具有自我繁衍能力,在一些人迹罕至的原生态山林腹地中,尚存有一定数量的野生种群,而开发路线中人类活动对其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提高人们对其生命繁衍的认知有助于野生资源的保护。

人工干预繁殖是进行增殖的有效手段。1株成年百合播种繁殖可产生数百株后代,用鳞片繁殖亦可产生数十株后代,而且通过基质与环境处理等措施可提高繁殖系数,延长绿期,缩短成球时间。

观察一年生实生种球与鳞片繁殖的子球,发现其外形与体量明显不同,实生子球外形窄长,鳞片少,体量小;鳞片生子球外形圆阔,鳞片多,体量大。但是如何使单鳞片产生更多子球以及子球如何快速、有效的生长复壮还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聪敏,王仁卿,张治国. 青岛百合生境特点和分布现状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0,49(6):1404-1406,1410.

[2]赵宇,刘庆华,王奎玲,等. 青岛百合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2007,3(3):16-18.

[3]张学方,于海滨,刘宏伟. 毛百合繁殖生物学研究(Ⅵ)——毛百合地下部分的动态研究[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5,3(3):22-27.

[4]赵统利,邵小斌,朱朋波,等. 东方百合种球繁育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2):197-198.

[5]朱旭东. 东方百合主栽品种优质种球繁殖技术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

[6]王菲彬,王斐,管玲玲,等,植物激素对东方百合试管苗鳞片分化不定芽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6):53-55.

[7]孙红梅,贾子坤,陆阳,等. 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的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2009,2(2):14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