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 波
股比之争应当先自我检讨
■文:胡 波
先说说题外话,两年一度的北京车展终于落下帷幕,这是一届备受各方争议的车展,暂且不论本届车展成不成功,只看微信朋友圈、公众号以及微博上出现的种种话题,就足以说明大家对本届车展的评价如何。举办车展并没有错,错的是举办车展的组织者把自己放在了不恰当的位置上,位置不对,角色就变了,角色不对,所有的工作就出问题了。
对于组织者的收入,一部分来自参展商,那么向参展商提供场地和优质的配套服务无可厚非;另一部分来自观众,那么向观众提供好的展品、环境和服务也同样无可厚非。但实际真是如此吗?如果说各种不靠谱和杂乱算是服务的话,那真的是“超值”了。参展商付高额费用参展是因为需要观众,观众自费观展是去有所收获而不是受罪,如果不是好评的车展,观众还会去看吗?如果失去了观众,参展商还会参展吗?不知北京车展的管理和服务何时才能真正与国际接轨,办一届物有所值的车展。
说到与国际接轨,最近业内又开始了一轮讨论合资股比要不要放开的问题,老话重提,双方各持已见。其实,放不放开股比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有没有利并非唯一的关键因素,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自己到底能不能成长起来。
纵观国内民营自主品牌的发展历程,在没有政府背景支持的前提下,依靠自身的慢慢积累和努力,像吉利和长城等企业在近两年的进步非常显著,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而反观国有自主品牌的发展,除了拿来照搬就是换汤不换药,自主能力毫无竞争力可言。至于合资品牌,最核心、最先进的技术其实都牢牢把控在外方手中,“市场换技术”换了这么多年,换来的却是外方获得了市场,中方得到了淘汰落后的技术,还摇身变成了合资自主品牌,根本无力去消化和吸收,更谈何创新和发展。
因此,政府放不放开股比实际上就是要不要革国有车企自己的命,舍不舍得每年国有车企上缴的丰厚利润。话又说回来,买什么样的车也都是老百姓自己掏钱,至于钱最后进了谁的口袋,都进了多少,和老百姓也没有多大关系,况且老百姓也无力去扭转什么局面。都说大家应该支持国货,可这些年来最应该获得成效的国有自主品牌们给国人交出了怎样的答卷?唯一应该能让国人可以骄傲的早在1958年就诞生了的红旗品牌,至今却仍然拿不出一款让国人自豪的产品。
那么放不放开股比到底是不是“汉奸行为”,个人认为这里面不存在必然关系,如果不放开股比,不调整产业发展政策和产业结构,任由国有车企按照现有模式一条道走下去,就算再发展20年,照旧不会增强中国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代工厂的实质并不会发生变化,这与“汉奸行为”其实也没有多大区别。
所以说,以“市场换技术”的想法是好的,但经过20年的发展,这个政策的实施结果已经背离了原来的初衷,相反民营自主品牌却没有倒下,而是顽强地成长了起来,如果国有车企也同样能找准自己的位置,将重心真正转移到自主板块,坚持投入并且要看到成效,那么中国的汽车产业还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