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
【摘要】目的 研究寡克隆区带检验在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出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儿科住院诊断为神经系统疾病的5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A组: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20例),B组:神经系统炎性疾病(20例), C组:周围神经病(14例)。采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对患儿的脑脊液及血清标本中的寡克隆区带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三组患儿阳性率两两之间比较:A组与B组比较χ?=0.5670,P>0.05,无明显差异;A组与C组比较χ?=23.5105、B组与C组比较χ?=17.4550,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寡克隆区带检验对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可对患儿中枢神经系统体液免疫活化情况进行反馈,对神经系统疾病中多发性硬化病的诊断阳性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理论价值,可进行辅助诊断。
【关键词】寡克隆区带;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2-0119-02
脑脊液寡克隆区带是临床对神经系统疾病进行检测的常用指标。相关国外研究已经证实寡克隆区带的检测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检测中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如痴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发性硬化等疾病[1]。但由于中西方存在人种上的差异,特别是国内多发性硬化患者与西方患者在临床特征上具有显著差别,故应对中国寡克隆区带检测在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临床探究,尤其是在幼儿患者中。为此笔者展开了对54例神经系统疾病患儿寡克隆区带检验结果的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出2012年8月到2014年8月儿科住院诊断为神经系统疾病的5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0例,女性24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4.6±1.8)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2.8±1.3)年。根据疾病类型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A组: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20例),包含多发性硬化11例、视神经脊髓炎5例、吉兰巴雷综合征4例;B组:神经系统炎性疾病(20例),包含脊髓炎6例、颅内感染8例、脑囊虫病2例、病毒性脑炎4例; C组:周围神经病(14例)。三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组间比较。
1.2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完善相关常规检查,于第二日晨间抽取外周血3ml,离心分离出血清;同时采用腰穿的方式抽取脑脊液3ml;如病情需要或脑脊液发生异常,则需要重复腰椎穿刺留置标本;全部标本均保存在-20℃冰箱内待测。①寡克隆区带检验:利用琼脂糖凝胶进行免疫固定电泳对血清和脑脊液标本进行检验,蛋白质经琼脂糖凝胶行电泳分离后利用免疫固定技术,在凝胶片上加入IgG酶标抗血清,采用特异性高的抗体对酶进行标记,经固相酶免疫反应后,进行显色,让标本呈现出寡克隆区带;对此寡克隆区带进行免疫球蛋白性质的鉴定。脑脊液表现出与血清不相同的2个及以上的异常区域则提示(+)。全部血清及脑脊液标本的寡克隆区带检测均经PN1211全自动电泳分析仪进行,且经两个受过专业培训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分别操作执行,得到相同的(+)结果为准。
1.3观察指标
对每个患儿的寡克隆区带(+)结果、脑脊液数据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分析比较[2]。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A组患儿中检验结果为(+)者共7例,约占35.0%;其中多发性硬化5(45.0%)例、视神经脊髓炎1(20.0%)例、吉兰巴雷综合征1(25.0%)例。B组患儿中检验结果(+)者共6例,约占30.0%;其中脊髓炎2(33.3%)例、颅内感染2(25.0%)例、脑囊虫病1(50.0%)例、病毒性脑炎1(25.0%)例;C组患儿中检验结果为(+)者共1例,约占7.1%。三组患儿寡克隆区带检验阳性率比较,具体见表1。
注:三组患儿阳性率两两之间比较:A组与B组比较χ?=0.5670(P=0.4515),A组与C组比较χ?=23.5105(P=0.0000),B组与C组比较χ?=17.4550(P=0.0000)。其中A组和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C组分别与A组和B组间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三组患儿脑脊液WBC计数分别为:A组(32.5±2.8)×106,B组(33.5±3.0)×106,C组(31.8±3.2)×106;脑脊液蛋白定量分别为:A组(0.8±0.4)g/dl,B组(1.2±0.6)g/dl,C组(1.1±0.5)g/dl。三组患儿两种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
3讨论
血清和脑脊液中寡克隆带检验在临床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广泛应用,其证实中枢神经本身参与活跃的免疫应答。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属于定性指标,具有高度灵敏性,其检验结果显示(+)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存在自身生成的免疫球蛋白[3]。李洁等研究发现,寡克隆区带阳性在多发性硬化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前者脑脊液检验呈(+),但血清检验中多为(-);后者在血清及脑脊液的检验中均可显示为(+);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阳性区和血清检验中不同,表明寡克隆区带检验(+)对多发性硬化疾病的诊断意义不同[4]。
本文研究中,不同疾病类型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寡克隆区带阳性率不同,其中A组为35.0%,B组为30.0%,C组为7.1%,三组两组间进行比较,C组与A组、B组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但A组与B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在A组和B组患儿中均中枢神经系统存在自身免疫激活。A组患儿中,多发性硬化阳性率为45.0%最高,视神经脊髓炎仅为20.0%。临床上此两类疾病表现相似,难以通过临床症状进行鉴别诊断;但对寡克隆区带进行检测可有效区分二者。本文研究中将其分组进行寡克隆区带检验,结果多发性硬化与视神经脊髓炎阳性率水平差异显著。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阳性率为25.0%与多发性硬化相比较低。提示寡克隆区带检验阳性率在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率较高[5]。通过B组与C组研究数据分析可得:神经系统炎性疾病寡克隆区带检验阳性率为30.0%,周围神经病阳性率为7.1%,其中脊髓炎33.3%、颅内感染25.0%、脑囊虫病50.0%、病毒性脑炎25.0%;证明寡克隆区带检验对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可对患儿中枢神经系统体液免疫活化情况进行反馈。
综上所述,寡克隆区带检验对神经系统疾病中多发性硬化病的诊断阳性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理论价值,不同的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灵敏度不统一,寡克隆区带的检测对临床鉴别诊断多发性硬化病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Magraner,M.J.,Bosca,I.,Simó-Castelló,M. et al.Brain atrophy and lesion load are related to CSF lipid-specific IgM oligoclonal bands in 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s[J].Neuroradiology,2012,54(1):5-12.
[2] 唐波,娄茜.脑脊液电泳在多发性硬化病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7,36(10):905-906.
[3] 喻雄文,高玲,颜绵生等.脑脊液寡克隆区带琼脂糖凝胶免疫固定电泳的实验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10,10(9):1073-1075.
[4] 李洁,李琳,付璐等.脑脊液寡克隆区带检测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0,20(2):293-295.
[5] 王玉鸽,胡学强,郑雪平等.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对多发性硬化的意义[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3,20(3):153-155,159.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201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