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MRI诊断

2014-07-09 20:18邓日全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4年12期

邓日全

【摘要】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MRI影像表现及解剖,并与其他肭肿瘤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的15例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MRI影像资料。结果15例中,左肝9例,右肝4例,累及左右肝2例,10例为单发病灶,肿块大小为4---10CM,5例合并子灶。肝内胆管扩张8例,肝内胆管结石7例,肝叶萎缩3例,局部肝轮廓回缩凹陷4例,肿块信号改变: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和静脉期边缘轻度强化,延时扫描,病灶逐步由边缘向中心强化,最后病灶强化信号高于周围正常肝实质,延期扫描的表现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MRI影像表现及好发部位具有一定的不同程度出现线样强化特征性,可以和肝内其它占位病变鉴别,其中以病灶信号、DWI改变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MRI信号及动态增强;弥撒成像(DWI)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2-0101-01

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是指起源于肝内小胆管或末捎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是肝脏第二高发的原发恶性肿瘤,占肝内原发恶性肿瘤的10%--15%,95%为腺癌。笔者收集了近年来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的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15例,探讨其MRI信号及增强特点、好发部位,进一步提高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MRI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在40---75岁,平均58岁,左肝9例,右肝4例,累及左右肝2例。主要症状:上腹痛8例,发热1例,腹部包块3例,黄疸2例,肝硬化1例,既往有乙肝病史3例,所有病例AFP检查均为阴性。

1.2方法 上腹部常规T1WI、T2WI、抑制脂像、相反像位、DWI及三期增强扫描均采用西门子Angto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层厚5MM,层间距4MM)患者常规禁食,增强扫描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射钆喷酸萄胺(Gd-DTPA)20ml+生理盐水20ml,注射速率2ml/S分别动脉期(开始注射Gd-DTPA后16S)、门静脉期开始注射Gd-DTPA后60S)、延时期进行(3--5分钟)扫描。

2 结果

15例病灶中位于左肝9例,右肝4例,累及左右肝2例,肿块直径为4---15CM,10例病灶有分叶状,5例呈类圆形,所有病灶边缘较模糊,T1WI像呈稍低信号,T2WI呈轻/中度高信号,DWI弥撒略受限。6例病灶中央部分信号不均匀,见T1WI更低信号,T2WI高信号。1例呈多囊状,邻近胆管轻度或中度扩张8例,占53%,2例周围胆管包绕肿块。有4例肿瘤见局限性肝包膜回缩征,占25%,7例肝内胆管及胆总管结石,占47%。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轻度强化9例,明显强化4例,无强化2例,门静脉期轻度强化9例,中等强化6例,延时期病灶随时间的延长强化范围增大、程度增强,强化从周围向中央集中,中央无强化区随时间延长缩小。病灶呈不均匀网格样强化6例,结节状强化4例,片状强化4例,不完整环形强化1例。其它表现出,肝门、腹膜后淋巴结肿大6例,门静脉及腔静脉受侵略2例,腹水2例,脂肪肝3例。

3 讨论

3.1周围型胆管细胞癌 ( IHPCC)的MRI特征与病理基础 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MRI平扫表现为大小不一的分叶状或类圆形稍长T1稍长T2信号灶,信号欠均匀,边缘不清,这些对提供诊断依据帮助不大。但信号强度的变化可反映肿瘤的成分,肿瘤内含有大量纤维组织,分泌黏液和坏死组织较少,T2WI表现为稍高信号。而肿瘤内纤维组织含量较少,分泌黏液和坏死组织较多,T2WI信号较前者明显增高。

本组有4例肿瘤见局限性肝包膜回缩征改变,与肝内其它占位性病变不同,这是由于肿瘤浸润生长,内部大量纤维组织存在,致肝叶萎缩,且肿瘤位于肝脏边缘而出现的牵拉回缩凹陷或局限性胆汁淤积所致肝硬化、肝萎缩,此征象与肝内其它占位病变的外凸现象形成鲜明对比,为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特征性表现,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具有此征象占25%。病灶周围肝内胆管扩张并包绕肿块也是诊断周围型胆管细胞的重要征象,远端胆管扩张的主要原因是肿瘤阻塞,近端胆管的扩张是由于肿瘤细胞胆管内种植或转移所致,同时由于肿瘤生长推挤形成包绕,具有此征象占14.5%。肿瘤属于少血供,增强扫描动脉期仅表现肿瘤周边轻度强化,强化带信号不均匀,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强化出现渐进,可见条状,薄环状及斑片状强化,甚至出现较均匀强化,这种病灶强化的渐进性特点是肝内胆管细胞癌非常重要的征象,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病理这是由于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纤维组织丰富,血管稀少,这种强化方式与肿瘤细胞的多少,病理纤维成分的比例及分布和延迟时间有关,本组病理证实延迟强化区及纤维组织丰富区,由于Gd-DTPA在纤维组织与血管之间弥撒缓慢,再从纤维组织经血管清除也慢,这种病灶强化的渐进性特点是周围型胆管细胞癌非常重要的征象,具有诊断性意义。

3.2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好发部位,本组病例9例位于左肝,占60%,与文献报告相同,左肝管细长约2.4--4.0CM,右肝管粗短约2.0-3.0CM,左肝管与肝总管之间的夹角较小。约90度角,右肝管与肝总管之间的夹角较大,约150度角,左肝管的解剖特点易造成感染及结石等疾病,这些疾病易引起胆管壁发生异型增生而导致癌变的概率增加。

综上所述 周围型胆管细胞癌以左肝多见,其肿瘤周围胆管扩张包绕、肝包膜回缩征、渐进性延时强化是周围型胆管细胞癌较为特征表现,在实际工作中,结合MRI信号改变,再详细分析MRI表现征象的基础上,并结合临床资料,注意与富血供的肝细胞癌、血管瘤等鉴别,也要与少血供的炎性假瘤、肝脓肿等其它肝脏疾病鉴别,对周围型胆管细胞癌做出正确的诊断。但部分病例鉴别仍很困难,部分病例有肝硬化、脂肪肝对病灶的定性诊断也增加了困难,必要时需肝穿刺活检查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