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阳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2-0075-01
血液是一种宝贵资源,输血是一种高危的静脉输注行为,不仅要求准确无误,且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及多个政策法规的要求,因为输血的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二甲以上的医院都按规定配备了输血科,小的医院是检验科兼顾输血科得职责,但绝大部分医院对输血科的要求就是能及时供血,人、财、物的投入相当有限。随着人民法治意识的日益提高,近年来因输血引发的医患纠纷呈上身趋势。本人认为目前医院临床输血除了可能经输血传播疾病外,尚存在以下不安全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以供商榷
一、来自医院管理层的风险
1、 风险意识不够强,在大多数临床医务工作者的潜意识中,把输血风险简单的认为是输血疾病的传播,对输血过程中的操作规程及相关法规的要求不甚了解。有统计表明输血工作操作规程的失误率非常高。且这些失误绝大部分来自于输血科以外的人或科室(如临床科室交叉配血标本的采集、交接、床旁核对等方面的错误)。
2、不少地方都按《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设立了输血科(血库)。但普遍普遍存在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护士或检验科的人员兼职输血科的工作。大多数工作人员没有经过输血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除了勉强能完成交叉配血、发血等职责外,根本无法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存在严重隐患。
3、设备配置不达标, 国家卫生部曾经在专项检查中明确列出了输血工作的一些必需设备,如贮血专用冰箱、血型血清学离心机、专用血浆融化设备和血小板震荡保存箱等,但目前不少医疗机构(特别是二级以下或民营医院)没有配备相关设备或配置的设备不符合要求,也影响了输血的质量,阻碍着输血工作的发展。
4 、虽然大多数医院都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规定,成立了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但很多形同虚设,仅为应付检查,并没有按要求开展并履行相应的职能。
5、工作管理不到位, a临床科室的输血工作没有统一规范,临床医生各行其是。b二级以下特别是小医院没有按国家规定对患者进行输血前相关传染病的筛查。 即使进行筛查,部分单位是使用特异性和敏感性不佳的检测试剂或不规范的检测方法。c输血过程的各项原始资料没有完全实行电脑信息化管理。d有些医院特别是小医院从血站取回血液后,没有按规定保存方法保存。
二、临床医生在输血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1没有及时告知临床输血风险或告知不够详细,仅仅是患者在告知单上签字了事,医患双方输血前的风险告知谈话流于形式。
2根据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二十条之规定,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一定量时需履行报批手续,由科室主任签字后报医务处(科)批准,急诊用血除外。《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五条规定,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目前输血申请存在较多问题,包括临时用血临时申请、申请单内容填写不完整、输血申请单随意涂改字迹不清、输血申请单无上级医生签名或缺少审批手续、输血科(血库)擅自修改申请单内容等,而临床实际输血过程中,由于医生对相关规定的了解不够,当时或事后没有补齐相关申报的签字手续,甚至申请单填写的字迹潦草,由此造成的医疗纠纷也比较多。
3 适应证把握不严格,《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附件对输血的指针都有比较明确的、清晰的量化指标规定,低于规定的指标才属于输血适应证。但目前临床上尚存在输血指征掌握过宽、血浆作为补充血容量和营养物质应用、输安慰血等现象,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血液资源,也增加了患者因输血传播疾病等意外的风险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4 标本采集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目前因标本错误导致的输血差错屡屡发生,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①没有严格核实受血者身份;②采集标本时贴签错误;③采集的交叉配血标本上没有按规定进行标识或标本与交叉配血申请单没有一一对应。
5 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二十九条规定输血前由2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第三十条规定输血时由2名医护 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 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输血。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一名护士大概核对一下就输注血液的情况时常发生,因疏忽导致的受血者身份错误,或患者输血时拿错血、输错血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造成患者因输注血型不同的血液而死亡的事件。
三、输血科(血库)存在的主要风险
1 交叉配血血型鉴定不规范 a有些紧急情况下,输血科不再核查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型,直接按血袋标示血型和检验报告单的血型进行交叉配血。b特别是同一人连续输注大量的血液时,有些输血科怕麻烦,后续输注的血液不再进行交叉配血,拿同型血输注的情况也经常发生。C过多的交叉配血标本放置在交叉配血的台面,导致拿错样,加错样的情况也有发生。
2患者输注血浆或冷沉淀时,因为不用配血,个别输血科(血库)的工作人员以输血申请单医生所提供的患者血型为准,不履行查对职责,造成了许多差错,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3 室内质量控制不理想 质量控制是保证输血工作质量的必备手段。但很多相关工作人员不了解输血科(血库)的质量控制如何实施,也有的单位输血科(血库)虽然知道但为了节省成本而不按国家相关规定开展质控项目,也埋下很多安全隐患。
4生物安全及卫生意识缺乏 根据国家实验室安全相关要求,输血科(血库)的实验室应为Ⅱ级或Ⅱ级以上生物安全水平,但在实际工作中的实验室绝大部份不达标,如:①工作区域没有明确标识或无法达到标准工作要求;②缺乏消毒及监测设备,未配备防护与急救器;③工作人员的体检项目不全或未按要求及规定检查传染病指标;④储血冰箱未按要求进行细菌培养或记录不全,有的储血冰箱储放工作人员的食品、食物;⑤医疗废弃物未按要求交接且交接记录不完整。
5 输血相关记录不规范是导致输血后医患纠纷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不少医院的输血信息仍停留在原始的手工记录阶段,虽然有些单位使用了计算机管理程序但未达到国家相关要求,信息管理中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体现在:①记录不完整、不规范(如血袋条形码只写自认为有效的几位数或数字潦草无法区分);②记录不按规范修改(如随意涂黑、更改不签名和更改日期等)③记录未按规定保存。
6无法指导临床科学用血 ①遇有临床疑难病例或疑难输血问题时,目前大多数医院都是转交上级医院或血液中心处理,从而不同程度影响了对患者的救治。②目前绝大部分医院的输血科没有开展输血疗效评估(如有些肿瘤病人就不宜进行输血治疗等),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输血绝大多数是停留在挽救生命这一基线上,很少制定科学的输血方案,输血指征及成分血的输注是靠有限的检测数据和临床经验来评估,缺乏规范的输血方案及输血后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方案。③输血有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推广缓慢。
综上所述,依法管血、规范科学用血是减少输血风险的重要措施与途径。从而有必要加强各级医院各类医务人员的输血风险意识;加强全体医务人员对输血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认识。纠正错误的输血观念,强化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与考核,力争为患者提供科学、安全、有效的输血医疗服务,尽可能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201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