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人
在我的书案上,有一枚水墨石的“佛”,看到它,就想起在长江边儿寻石的经历。
说起来,这不是我第一次访石,为什么这一次却历久难忘?
头几次来,有车坐,有向导,白天石市购石,晚上各处访石。见到的好石头固然不少,却体会不到寻石、捡石的快乐和愉悦。
而这次大不同,住几十元鸡毛小店,吃几块钱豆花饭。每天摆渡过江,徒步十几里路,在碛坝翻爬滚打,流了七、八身透汗,掉了四、五斤分量。
在江津油溪的铁路边上艰难行走,背负三、四十斤的行囊,稍不留神就可能跌进深达数十米的沟壑,肩膀勒破了,毛衣湿透了,口里干渴,脚下无根,心里直盼着快点走出险境。
而最令人沮丧的却是,烈日炎炎下,几个小时的寻觅,没有心仪之石入眼,几乎丧失继续捡石的信心。
盘桓间,蓦然回首,不由一声惊呼,一枚水墨石“佛”闯入眼帘。我虔诚地伏地三叩首,恭恭敬敬地从卵石丛中请回了这尊佛。
到物流发货时,我把其他的奇石通通打包发走,唯独留下这枚石佛,用手帕裹好,揣在怀里,坐火车、上飞机,一路舟车劳顿,唯恐有点儿磕碰,伤了我的宝贝。
现在,这枚不过方寸的石佛就在书案上,低头无语,作禅思状,引发我无限遐思。
于是悟出:风景之美,多在绝险处;石之奇者,多在人迹罕至处;没有寻石捡石的艰辛,就没有藏石、赏石的愉悦。也意识到以往购石讨价还价时狠压价格的浅薄,提醒自己尊重藏家手里的每一方石头。因为,每一方奇石都凝结着采石人的付出和汗水,或多或少都会有故事在里面,沉淀下来,传承下去,就成了文化。
古人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同样适合藏石、赏石,因为自己就曾认为戈壁石里的“老皮壳”不是“沙漠漆”,也见过藏石名家把北方水冲石说成是广西大湾石。
由此可见,实地访石,可避免歧见乃至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