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催眠师

2014-07-09 11:09应琛
齐鲁周刊 2014年20期

应琛

电影《催眠大师》在中国热映,击败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成为5月电影圈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烧脑悬疑”这个词,就是形容该片的专属新词。

去看《催眠大师》的不少观众,也在有意无意中被电影所“催眠”,或者说被传递一种暗示——催眠真的很神奇。

“深呼吸……双手紧贴大腿,肩膀后张,腰部前挺,凡是手触碰到的地方,我一说坚硬,立刻比钢板坚硬一百倍。你的肩部就是钢铁,腰部犹如钢板,腿部犹如钢柱……”在程小芳一阵简短、清晰的引导后,一名身材瘦小的白衣女子“僵直”了身体,3名男志愿者将她抬起,悬空平放在了两个椅子之间。

紧接着,一名体重100斤左右的女孩在志愿者的搀扶下慢慢站在白衣女子的腹部。此时,紧张的气氛让在场的其他人屏住了呼吸。令所有人吃惊的是,白衣女子的身体丝毫没有弯曲,她的脖子向后仰起,眼睛紧闭,分不清到底是睡是醒。而在此过程中,程小芳一直在重复几个简单的句子:“你非常棒,你很有能力,你能够做到。”

这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注册催眠师程小芳所带来的“钢板人桥”催眠术的现场演示。

一个响指和口令,白衣女子被拉回“现实”。“醒来”后的她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悬空了,虽然能感觉到很重的东西压在身上,并没有感到疼痛,“根本不能想象自己能承受一个成年人的重量”。

打破怀表神话

5月11日上午,一场以“催眠”为主题的公开分享课举行,课程由上海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主办。天公不作美,大雨瓢泼,但仍有近百名学员如约而至。在观看了《催眠大师》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后,眼花缭乱的“催眠大法”吊足了学员们的胃口。

主讲人程小芳从口袋中掏出一个怀表,向学员提问:“这让你们想到了什么?”

“催眠道具”、“你是一个催眠师”……台下所有的答案都与“催眠”有关。

“恭喜你,你们被成功催眠了!”程小芳面带笑容。

“弹响指”、“怀表”、“神秘的老房子”、“几何图形”等,在程小芳看来,这些物品恰恰是催眠的“不必需品”。

电影中,徐峥饰演的心理治疗师徐瑞宁第一次将莫文蔚饰演的任小妍催眠使用的就是怀表模式,他将一块怀表放在病人眼前摇晃,并数三声,便将对方带入催眠世界中,在催眠结束的时候又用打响指的方法将其叫醒。

现实生活中,程小芳介绍,可以用来当作道具的东西很多,如空气、颜色、声音、光线、气味都可产生心理暗示作用,电影中的时钟指针、怀表、水杯和香烟主要起到放松心态的作用,让人意志松懈,进入潜意识活跃状态。

“一些语言和动作,甚至只要活用呼吸,也可达到同样效果。”程小芳告诉记者,“当然,作为催眠师如何通过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就能使对方进入催眠状态,需要系统的学习,专业的教导。”

在催眠过程中,催眠师通常根据不同对象或同一对象在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下选择不同的催眠方式。而引导对象进入催眠状态的快慢,也因人而异,有时可以在几秒内。

但在真实的治疗过程中,催眠师不是随意向一个人“施术”都能灵验,需要来访者的意愿和配合,才能把治疗进行下去。

催眠的前提和关键是信任。正如电影最后表述的:“无法治疗不愿意被治疗的人。”

电影中的徐瑞宁对自己很有信心,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被治疗,因此具有强烈的抗拒意识。同时,他又对催眠技巧了如指掌。所以,之前一切企图催眠他的治疗均以失败告终。

“但我要说明的是,只要是活着的人都有可能被催眠。这与前面说的并不矛盾,只是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催眠师通过一些手段,让来访者转变态度,双方从而建立并达成催眠协议,即让来访者认同我是催眠师,我要催眠你。”程小芳解释道。

影片中,为了治疗徐瑞宁,方教授便精心布了一个局,采用了非寻常的手段,目的就是为了使徐瑞宁“无意中”与催眠师“顾洁”达成催眠协议。为此,顾洁需要把自己伪装成让对方设防但信任的角色。

催眠无处不在

有这样一个故事,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查德·费曼曾主动参加过一次催眠表演。催眠师说要拿点燃并吹熄的火柴烫费曼先生的手背,并告诉他“一点也不会疼”。

“骗人!”这位大物理学家心里琢磨着。整个过程,他自认为意志清醒,但是当他从被催眠状态中醒过来,手背上真的被烧伤了一块,还起了水疱,“一直到水疱破掉,始终都没有感到任何痛楚”。这次催眠体验,让费曼先生觉得有趣极了。

而电影《催眠大师》的故事发展到最后,真相揭开。大家才知道原来任小妍就是被派来治疗徐瑞宁的催眠师,两人是大学同学亦是很好的朋友。观众惊呼,催眠竟能做到让熟人相见不相识的地步。

“作为影视作品,《催眠大师》为达到艺术效果,夸张成分必不可少。”上海市注册催眠治疗师、个人身心优化教练黄鹏告诉记者,“但催眠真的能做到这些。只不过要让这么熟悉的人变成陌生人,远不止电影里拍的那么容易。”

据黄鹏介绍,催眠有不同的深度,一般分六个级别。程小芳表演的“人桥钢板”,属于第二级;电影《催眠大师》里的深度,至少达到了第五级,被催眠者已经完全不认识自己很熟悉的人,用自己的幻觉代替了现实。

不过,黄鹏对电影里的手法还是颇为肯定的。例如,在徐瑞宁见到顾洁之前,周围的人已经做了很多铺垫,反复强化“任小妍”是一个全新的病人这一概念。而在见面的前一刻,顾洁故意在徐瑞宁面前调快那个他脑海里一直走时精准的钟。

“这个动作就打破了徐瑞宁的固有认识,使其意志力产生了动摇。就在这个时机,顾洁再发出‘初次见面,我是任小妍的指令,催眠成功率就会更高。”黄鹏说,只有懂得催眠的人才能看出小动作底下的玄机。

电影上映后,更多人知道了催眠师这个神秘的职业。不过,黄鹏向记者表示,其实催眠已被广泛运用在各个领域中:广告、医疗、刑侦、商场、军事、运动、教育……几乎无处不在。endprint

“就像影片里,顾洁即将说出真相的时候,方教授便出现了。片中称之为触发点,但更准确的说法,我们称之为‘心锚。”黄鹏解释道。

心锚,属于条件反射里面的一种形式,也就是指:“人之内心某一心情与行为某一动作或表情之链接,而产生的条件反射。”举个例来说,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有被水淹的经验,以后再看到水的时候可能就会跑得远远的,这就是一种自然设置的心锚。

“使用道具时,如果能启动人的‘心锚,形成条件反射的‘心锚效应,暗示效果会更明显和直接。”黄鹏说。

换句话说,人从一出生就开始经历着“自我催眠”、“被别人催眠”以及“催眠别人”,只有相对的清醒与催眠状态。

每天,在经受电视、收音机及日常生活中各种讯息的轰炸后,许多心锚在不经意中形成:看到“王老吉”人们会想到败火,看到“红牛”会感觉有能量,想起保健品就想到“脑白金”,看到红与黄就想到“麦当劳”。

“重复和强化,这是催眠中最关键的手段。但催眠效果保持的时间,就因人而异了。”黄鹏说,催眠还被广泛运用到戒烟、戒酒、减肥,甚至无痛分娩当中。此外,催眠术经常被用来治疗失眠、学生的高考综合征、白领的亚健康和孕妇的胎教等等。

突破自我的极限

当然,像影片中那种使用催眠术来治疗有心理创伤的患者,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但要成为职业催眠师很难,需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和医学等方面的知识。

来自台湾的张芝华就是这样一个职业催眠师,张芝华在给人做催眠治疗时,一般达到第三级就足够了。

张芝华有一个朋友,能力、外形、口才各方面都很好,销售能力非常强,但就是升不了职,苦恼之下的他找张芝华咨询。

三次咨询之后,张芝华找到了最根本的原因——他不敢说实话。这位9岁的时候,学校办运动会,所有老师都在体育场,他回教室拿了一个东西,刚好那天班上有一个同学钱包被偷了。后来老师调查,问刚才谁回过教室,他回答自己回去过。结果,老师把他当成小偷惩罚,班上同学从此看不起他。

“就是那个时候,他的心里面种下了一个信念,我不能说实话,说实话我会遭殃。”长大后的他变成了一个“老好人”,“就连交女朋友,明明觉得不合适,也不敢跟人家分手。每次都是这样拖拖拉拉,拖到最后跟人家分手了,人家更恨他。在职场上对上司也不敢说实话,最后上司对他的评语就是优柔寡断,不够果决。”

找到了“症结”,张芝华利用催眠帮助他“回到”了9岁那年,鼓励他站上讲台,勇敢地说出“我不是小偷”,“治疗的效果非常明显”。

如今,除了催眠治疗,更多的人是来张芝华进行“潜能开发”的,这也是时下最为流行的催眠应用。

医学界普遍认为,人类的极限是三天不喝水,七天不吃东西。在一些灾难中,有些遇难者在被压十多天之后仍然存活。

“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活下去,他们不断地鼓励自己坚持下去。这其实就是催眠的力量,激发出了人们内在的潜能。”张芝华表示,催眠不仅可开发人的潜能与强化人格优质,更能启发内在自我康复系统,能有效运用你潜意识的力量。

在张芝华看来,母亲是所有人人生中第一个催眠师。张芝华建议那些母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采用鼓励的方式,“肯定他们,用‘但是 做转折,再讲不好的地方。”她还建议,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长高,不妨试着每天在他耳边说“孩子,今天你好像又长高了一点哦”。

(文据《新民周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