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驻外特约记者 萧达 王刚 李珍 青木 ●本报记者 魏莱 杨静婕● 甄翔 玉鹏图片说明:7月8日,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左)与财政部长雅各布·卢(右)在北京八达岭长城参观。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今明两天在北京举行。这是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最主要的年度磋商机制。对话尚未开始,美国官员在网络安全、人民币汇率、岛屿争端等问题上向中国举“红牌”,“提前鸣枪警告”的味道很浓。美中代表据说将就60多个议题展开磋商,很多涉及双方重大利益。外界认为,在过去一年中美关系“螺旋式恶化”的背景下,双方争吵的可能性非常大。“不会取得突破”、“为11月习奥会做铺垫”是美国舆论对此轮对话的基本判断。也有人看到,争吵并未影响中美之间的诸多合作成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一起进行环太军演、在朝核问题上协调意见。“中美关系好比好莱坞大片,演员多,利益交汇,不能看作是一张静止的图片。”一名美国官员8日对路透社说。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昨天建言:对话不会消除两国之间存在的根本分歧和怀疑,不过,决策者应当进一步巩固一种意识,那就是双方对保持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都负有共同的责任。“酝酿争吵”还是“稳定两国关系”?“等待克里的将是一场艰苦的谈判。”法新社8日这样评价即将开始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并称这是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之间最主要的年度磋商。9日至10日,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在北京举行。届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对话和磋商联合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将分别会见美方代表团主要成员。新加坡《联合早报》8日报道说,这项常年举行的双边对话分战略与经济双轨进行,战略部分将由习近平特别代表、国务委员杨洁篪和美国总统奥巴马特别代表、美国国务卿克里共同主持;经济部分则是习近平特别代表、副总理汪洋与奥巴马特别代表、财政部长雅各布·卢共同主持。人文交流的高层磋商则由克里和中国副总理刘延东共同主持。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架构下的第四轮美中战略安全对话8日在北京举行。美联社8日以“美中对话迎来考验”为题报道说,美中将就60多个话题展开讨论,双方将用两天检验他们之间的战略与经济对话能否达成艰难的妥协或者仅仅是谈谈而已。“各种敏感话题一网打尽,战略对话成G2式斗气。”韩联社8日这样形容中美在北京召开的系列战略对话。文章说,最近中美两国分歧严重的问题很多。在贸易领域,美国将要求中国继续开放市场,并要求外国人在中国享受同等权利。除此之外,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南海领土纷争、网络安全、朝核问题、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等敏感议题都将搬上中美战略对话的桌面。美国布鲁金斯学会8日文章称,港台事务不太可能成为对话的正式议题,不过却可能成为笼罩对话的阴云。德国《明镜》周刊网站说,争吵已经酝酿其中,“中美共生体”的最佳时期已经过去。人民币汇率将成为中美交锋的一个焦点,虽然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已经升值2.4%,而自2010年以来已经升值17%。“这还不够,人民币仍被低估”。雅各布·卢临行前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美国《市场观察》8日说,华盛顿已经对北京“早早就汇率问题鸣枪警告”,要求人民币升值是美中对话绕不开的话题。美国制造业联盟主席斯科特·保罗8日撰文称,“如果中国参加世界杯的话,早就吃到无数张红牌了”。他说,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能否成功,取决于美方代表团能否让北京在汇率问题和贸易壁垒问题上有紧迫感。法新社援引美国代表团一名官员的话称,北京对几乎整个南海的主权宣示“有问题”,这关乎美国作为“太平洋大国、主要贸易者、海上航线使用者和地区长期稳定提供者”的地位。不过,这名美国官员表示,双方的对话会“非常坦率、直接,具有建设性”。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前两国均释放出一些积极信号,法国《费加罗报》称,克里表示,美中“必须迅速采取行动”、敦促朝鲜实施不可逆转的无核化措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方面,“意见已日趋一致”。法国《观点报》称,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争吵,似乎不会影响两国在诸如朝核问题等热点事务上的合作。法国《论坛报》称,中国领导人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举行前夕表示,中美之间应深化合作,并敦促美国用更客观的眼光看待中国,而不是去猜疑。报道称,习近平2日在北京会见了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表示中美应始终坚持增进和积累互信,扩大利益契合点,加强合作,多栽花、少栽刺,排除干扰,避免猜忌和对抗。“中美寻求借助年度对话稳定两国关系。”《华尔街日报》8日以此为题解读中美此次对话的意义。文章称,这次对话在市场准入和人民币币值等经济问题上可能也不会有重大突破。不过,中美在双边投资协定方面的谈判可能有所深化。美方此次主要将试图阻止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中美都希望能赶在习近平和奥巴马11月在北京参加亚太领导人峰会前及时稳定两国关系。中国崛起令美国两难“中国崛起导致美国面临两难境地。”《华盛顿邮报》评论称,一方面要坚守对盟友的承诺,另一方面则要保持与中国的建设性关系。文章援引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罗伯特·罗斯的话说,“中美自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陷入低谷”。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学者袁征8日对《环球时报》表示,两国关系正面临尼克松访华以来最严峻的考验这种说法有些夸大其词,中美关系本身就属于合作和竞争、矛盾、分歧并存的复杂状态。《华尔街日报》称,过去12个月中,美中在战略和经济上基本没有取得进展。过去一年中美关系之所以恶化,主要是因为两国对网络安全和中国最近在亚洲宣示海上主权的做法有根深蒂固的分歧。然而,美国的一些分析人士和官员表示,两国关系的恶化也反映出华盛顿对华政策缺乏方向。在本届美国政府的最后两年,叙利亚、伊拉克和乌克兰问题占据了美国外交事务的主要日程。美国亚洲事务高官向美联社透露美方想要取得进展的领域:重启美中网络工作小组。这个小组因美国司法部起诉中国5名解放军商业间谍罪被中止。陪同克里参加此次对话的美国官员虽然表示网络安全磋商不可能取得突破,但强调化解分歧对两国稳定和世界的长期重要性,并指出已经有实质进展的领域。比如,中国核技术扩散已经不是美国关注的问题。本轮对话可能会在气候问题上取得进展,清洁能源合作也大有希望。《华尔街日报》称,两国已取得的成果包括扩大双边贸易和投资以及中国首次参加正在夏威夷举行的、由美国牵头的环太军演。法新社认为,两天的激烈对话预计为动荡的中美关系“趟出一条路”。“美中这几年但凡高层次会晤,总是冷热交替。”美联社评论称,两年前的战略与经济对话虽有中国异见人士陈光诚逃往美国驻华使馆事件,两国还是成功应对。去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共同表示建立美中“新型大国关系”。去年是美中合作出现困难的一年,除了网络黑客争议,北京在南海和东海的行动令美中关系紧张。“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硬仗”,德国财经网8日认为,在默克尔访问北京后,北京将迎来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的一场硬仗,也留下了悬念。两国对话的结果不仅影响亚洲地区的稳定走向,也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达巍8日告诉《环球时报》,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从来都存在,它使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儿去,但两国长期存在着战略性相互依存关系,如经贸和军事上。在军事上,一旦打破这种关系,双方都会重伤,战争对双方的代价都是毁灭性的。这种相互依赖性又保证了双方关系坏也坏不到哪儿去。所以中美关系是限定在一个大的框架里。过去几个月,中美之间的问题是在一个大框架里朝着消极方向在变化,但是这个框架目前并未被突破。用经济防止两国滑向“冷战”“美中在经济方面要大幅加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双边关系滑落到冷战时代。”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召开前一天,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学者克里斯托夫·约翰逊的这番提醒刊登在《华盛顿邮报》上。该报以“中国崛起和亚洲紧张局势导致中美关系陷入螺旋式下滑轨道”为题描述中美关系现状,并说,分布在亚洲东部水域的数百个岛礁看起来没什么重要的,但却足以引发几十年来最严重的中美关系倒退。中国与美国盟友对峙在加剧两国之间的恶感,可能破坏两国在一系列重要国际问题上的合作。“中美关系需要得到比目前更大的关注。”巴基斯坦《观察家报》报道称,中美去年双边总贸易额高达5000亿美元,这促使双方不得不认真进行合作。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亚当·波森等建言,美国政府不要把精力过度放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因为“事实并不像美国财长说的那么夸张”。美国《福布斯》网站认为,美国的对华议程表很长,双方在任何一个双边或多边问题上的合作都会使两国受益。建设性的对话可以从两国利益重合的领域开始:贸易和投资。从知识产权到市场准入,再到“操纵”货币,这些都是奥巴马政府着力解决的问题。不过,这些问题都应该被置于一个综合经贸框架下解决,以确保双边经济关系的发展。文章称,与中国协商新的经济合作框架是长期和痛苦的过程,如果不愿意这样做,美国可以选择待在家里。如果飞越太平洋的官员互访尚不能实现中美制定战略性规划,两国应该耐心等待。这不是失败,而是双方的另一种合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马振岗8日对《环球时报》表示,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最复杂的双边关系,双边关系阶段性“冷冷热热”都是正常现象,保持平常心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