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花开的声音

2014-07-09 23:55贾淑玲
小学生·新读写 2014年6期
关键词:画册写日记日记

主持人语:

我和淑玲老师相识于她的文字。从她的文字里,我读到了认真,她非常认真地对待笔下的任何一个故事,也从来不嫌编辑的改稿要求麻烦。从她的文字里,我还读到了温柔,那些人物,那些情节都显示出她温暖、善良的内心。她不仅喜欢写文字,还喜欢一切有趣的事情。她到山上找石头,为的是找到可以在上面画画儿的好石头;她种葫芦,为的也是在上面画画儿……这么一个又会写又会画的老师,你难道不想听听她的故事吗?

文字就像一颗埋进土里的花种,只要有适合的条件,就会开出花来。

同学们好!我以前是一名小学老师,骨子里一直喜欢朝气蓬勃的你们,像太阳!

现在以你们的朋友的身份介绍一下自己,我叫贾淑玲,生于七十年代末,吉林省延边人。喜欢接受新事物,喜欢思考,喜欢把思想变成铅字,一个抓着青春的尾巴仍不愿放手的善感型温暖的女子。作品散见《小说月刊》《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天池小小说》《小学生拼音报》《语文导报》等六十余家报刊杂志,有作品被作为高三联考语文阅读理解题,是我开心的事儿。作品入选哪些书籍,获得过什么奖项,这些都不细说了。重要的是,感谢编辑老师给我这次机会,能让我在这里与你们见面,我很高兴。

启蒙时期——儿歌画册的诱惑

记得在我六岁的时候,在院子里玩石头。那个年代,我们没什么现代玩具,玩的是院子里有的,什么瓶子啦,石头啦,泥巴啦。父母从市里回来一进院子就叫我,我乐呵呵地跑过去。

爸爸说,小玲,猜猜,给你买什么啦?我拍着脏兮兮的小手,很好奇地摇着头。爸爸从背后拿出来一支笔、一本儿歌画册在我眼前晃着。我高兴地接过来,激动极了。爸爸说:“你得好好学习啊!”我使劲点头。

那本儿歌画册,打开了我幼小心灵的大门,让我埋下了对书的渴望,对世界的好奇。“家住深山林,熊猫是你名,穿着白皮袄,戴副黑眼镜。”至今我还能熟背出很多那本画册里的儿歌。长大后,搬过几次家,丢弃过很多东西,但这本画册我一直视如珍宝,不忍送人,更不舍丢弃。父亲在我27岁那年出意外离去了,我伤心至极,这本画册更加有了特别的意义。

改变自己——打破写日记的习惯

上小学三年级时,老师要求每天写一篇日记。写日记就是记录自己一天真实发生的事情,所思所想所感。我当时想,老师还要检查,那写什么呢,反正不能写自己的秘密。(其实那个时候哪有什么真正的秘密呢,呵呵,可对于孩子来说,秘密似乎很多。)

写了一段日子,老师说,发现大多数同学写日记都是在记流水账,并没有深入去写自己的感受。

我就从第一篇日记开始翻看,直到最后一篇。翻着翻着我就笑了,我发现我所有的日记开头都是“今天……”,其实日记本身都有日期标注的,何必开头非得说今天呢?可我写日记的时候如果不从今天开始好像就不知道怎么写。再写日记的时候,我就逼着自己不提今天,专门细写某一件有意义的事。慢慢的,写起来也顺利多了。坚持了一段日子后,老师不再检查日记了,她已经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写日记。

老师不检查,我写得更加畅快了,似乎不用担心心里的想法被别人知道,对一天里的重要事情也有了议论和感慨。每过一年再回头看过去一年的日记,总会觉得有些事很可笑,也会否定自己曾经的一些观点,这或许就是成长。日记为证,思想里的那些点滴都是有迹可寻的。

渴望阅读——偷看父亲的百宝箱

小学毕业那个暑假,我发现在我家仓房里有一个带锁的木箱。妈妈说,那是你爸的百宝箱,他不让乱动的。

我想找机会一定偷偷看看。终于有一天,父母都不在家,我从抽屉里找到爸爸的一串钥匙,兴奋地跑到仓房,终于有一把钥匙打开了木箱,我兴奋异常。原来是一箱子的书啊!我记得很清楚,有《朝花夕拾》《西游记》《三国演义》,还有《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一系列武侠小说,还有一些工具类书籍,满满一箱子。我拿出了《朝花夕拾》这本书,把箱子锁好,钥匙放回原处,躲在小屋里一直看。从那时候起,我喜欢上了鲁迅的不遮掩,喜欢上了鲁迅的批判。

有一次我在仓房翻书,忽然听到一声:“你干什么呢?”我手上的书掉到了地上。没想到父亲又折回来取东西,正巧撞上我翻他的箱子。父亲对我要求是很严厉的,做错了事就要罚站。以至于现在很多好习惯的养成都要归功于父亲在我成长时期的严管。我很感激父亲,他从没有放纵过我。也因此,当时听到那一声责问,我吓得把书掉到了地上。我低着头最终等到了一句话:“读书人一定要爱书,看完好好收起来。”我慌忙从地上捡起那本书,捧在胸前,如获至宝。

那段日子,与书相伴,让我感觉很幸福。阅读增长了我的知识,丰富了我的思想,让我对一些东西有了新的认识。

细心观察——听花开的声音

阅读多了,就渐渐喜欢上了写作文。或许那时候写的根本就不叫文章,更多的时候就如南宋诗人辛弃疾诗作《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那句“为赋新词强说愁”一样,无生活无真情实感。

父亲看了我放在桌子上的作文,摇摇头说,不观察生活,只知道乱写。

我开始留意起生活中的每一样事物,我家后院有很多树,我观察鸟儿在树枝间跳跃,观察它们飞行的各种姿势。观察树在不同的风向中如何摇摆,春夏秋冬有怎样的变化。我观察家人的一举一动,观察他们情绪变化后面部的微妙表情。我看到我家的贝贝,那条纯白长毛狗,它慵懒的时候,它撒欢的时候的样子……如此很多,我突然发现,以前这些事物都真实地存在,可我却从来没如此认真看过。

有了对身边事物的细心观察,我感觉很多细腻的描写再也不费劲儿了,想写什么,就会在脑海中出现一个画面,这个画面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

一些细微的事物是眼睛可以观察到的,还有一种细腻是需要心来感知的。就如我家后院,奶奶种下的那一簇芍药,花开正浓,你可以看到花儿的怒放,但你闭上眼睛,闻着花香,静心宁神,你似乎还可以听到花开的声音。

我在日记里写过这样一句话:感谢老爸,你不仅教会我观察生活,还让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寻找自我——走进写作的状态

辞职后,在家休养身体,这是一段极为失落、焦急与空虚的日子。我经常会想到自己的身体状况,钻牛角尖。爱人为了分散我的注意力,经常给我买回来很多书,我被作者们那些文章所触动,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

我豁然开朗,人不管到了何种地步,都没有理由去抱怨,抱怨只会让你的生活更糟。如果下起了大雨,而你还没有一把伞,那不如接受身体上的潮湿,享受雨中散步的快乐。

忘不了文章第一次发表的喜悦,忘不了几年来每一次进步后一些师友给予的鼓励与肯定,这些都如花儿般,滋润着我的心脾。

文字就像一颗埋进土里的花种,只要有适合的条件,就会开出花来。我觉得,阅读,观察,感悟,思考,写作态度……这些都是一粒“花种”所需要的适合的条件。我十分感谢编辑老师给我这样一个回望过去的机会。我的内心涌动着感恩与温暖,就如现在午后的阳光温暖地洒在我的键盘上,让我的指尖触碰那一抹温度,那般持久美好。

感谢你们的倾听,我可爱的同学们。我会一直努力,认真写作,好好生活。

温如心问:

淑玲老师,您在写作中,有没有卡壳的时候?如果有,怎么办呢?

贾淑玲老师回答:

呵呵,当然有啊,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候。在写一篇文章的时候,如果写不下去我就不写了,先放在一边,重新再寻找另一条思路。我相信任何事情都有很多种解决办法的,写文章更是这样,会有很多不同的切入点,不同的叙述方式,多尝试一下就好。写文章就怕一成不变,墨守成规,不知变换会让自己停止不前,甚至会走进一条死胡同里。有时候我也给自己出难题,随意想几个词出来,根据这几个词来构思写一篇文章。比如随意想到:窗外,影子,可爱。我把窗外设定成场景,把影子设定成人物,可爱是一种风格。我就根据这三个词写了《窗外》这篇文章。这样就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就像你们经常练习造句一样。灵活多变,文章也就有了趣味。

杨倩倩问:

淑玲老师,我想更确切地知道:日记里应该写些什么呢?

贾淑玲老师回答:

日记里可以写你一天中觉得有意思的事儿,或者参加的活动,或者读过的好书中的句子,或者观察到的感兴趣的事物,或者你对某一事件的感想感悟等等。只要你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刻意,不要为了写日记而写日记就好。细心观察,用心体会,你就会发现,其实有很多值得去写的东西呢。

牛怡然问:

淑玲老师,您能描述一下捧着好书阅读的感受吗?

贾淑玲老师回答:

我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就是喜欢蜷缩在沙发一角,像只猫一样,捧着喜欢的书读,这样对眼睛不好,所以我现在视力不佳,呵呵,你们可不要学我。我在读一本喜欢的好书时,就会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像捧着宝贝一样不忍放手,有时候一看一天,跟着书里的情节或感慨,或悲伤,或惊喜,或感动。读一本好书的时候,不是用眼睛在读,而是用心在读。文章是作者思想的凝结,我相信文章里或多或少都会有作者的影子,读一本书也就像在与这本书的作者进行了一次心灵对话。那种感觉就像在明媚的春天里和知心好友一起出去踏青,漫步在山野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又像与闺蜜逛街逛累了,一起走进路边的咖啡厅,坐下细细品味午后咖啡的醇香,宁静,美好。

猜你喜欢
画册写日记日记
我会写日记
带着比赛的心情写日记
小画册
小画册
小画册
小画册
怎样写日记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