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业毅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一般状况下不适宜“讲”。这个“讲”,特指脱本串讲,一般状况,则指现代文。现代文不适宜脱本串讲。
一、“无奈”的选择
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主要对手,实际上是语文作者。这些名家大师、新秀俊才们,一个个都是能将简单说得复杂,复杂说得简单的高手;其作品,一篇篇均为蓄谋已久、苦心经营的文本。能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者,更是一些传统而经典、时尚而优美、个性而稳妥、新锐而无懈的杰作。一般中学语文教师,没有深厚的学科功力,未能深入地钻研教材,匆忙上场,开口就“讲”,自然“讲”不过课文,不是作者的对手。
一般中学语文教师也达不到文艺理论家的水平,并没真正拥有文学评论的系统话语,还未切实具备文论分析的素质能力。
既不是作家的对手,也不是文论家的对手,这么一分析,中学语文教师有点悲观。
一位作者的某一篇作品,我们读了可能以为很独特,因而很钦佩。倘若读其作品集,便会发觉写来写去就那么几个人物、几个故事,就那么一些思想、一些词汇。一位作家一生可能创作出许多作品,但成名作往往也就是代表作。
搞评论的文艺理论家大概也是这样。一位文论家一生可能评论过许多作品,但真正有创见、有影响的文论常常也就那么一两篇。能够中肯地评论好一两部作品,透彻地研究成一两位作家,就很杰出,很有成果。将其文论集拿来研读,也不难发现会有重复之处。
中学语文教师面对的不是一位作者,一篇课文;初中至少有三百篇文章,高中更多,连同选修课本,竟关涉六百余位作者。中学语文教师每一个体与众多作者作品的关系,无疑是以一对百,以弱应强;串讲分析感到吃力困难,应是自然而正常的。
中学语文教师课堂上分析一篇文章的“基地”语言又很有限,每种体裁特点均附有一些套路性的话语,对此语文老师们都很熟悉。
中学语文的串讲分析没有多少新鲜成分,老师们便会来点个概念“串变”,为难学生;编造一些语文谜语,忽悠学生。
这里有许多概念是交叉重复的。对比在修辞方法里称对比,在说明方法中叫作比较,跑到论证方法里谓对比论证,弄至表现手法中则曰对比手法;比喻在修辞里是比喻,在论证中为喻证法,进入说明便成了打比方;引用在修辞方法里是引用,在说明方法中就是引资料,移植于论证方法又是引证法。我如此不乏贬义地述说这般的语文变数,但你又不得不承认,这般如此的“串变”概念,有时或许能使学生明确一些语文概念的归属,以便灵活机变地运用之。
倘若打破文体界限,分析的词汇更显贫乏,串讲的话语更易雷同。所有的“文章”都可以说主题明确,中心突出;结构清晰,条理分明;语言丰富,准确流畅。有些评语颠来倒去地使用,差不多要被语文老师们讲烂。什么深化主题、推动情节,点面结合、正反对比;又是什么蕴含哲理、充满深情,单刀直入、宕开一笔,画龙点睛、入木三分;还有什么承前启后、首尾照应,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借景抒情、以情写景,托物言志、寓理于物……学生听得耳熟,听得心烦,听得无趣。今日你说“一唱三叹,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感觉挺好;明日你说“荡气回肠,奇峰突出,惊倒读者”,学生以为新鲜;后天你说“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觉得还行;大后天你还能再说什么,我们可想而知;即使你依然能够说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类的排比句,学生也感到没有多大意思。
这些用来评点分析课文的成语套话,我们过去已用,现在正用,以后恐怕还要用。这阅读理解、串讲分析未尝没有规律可循,夸张点说是有“万能”答案和“一能”答案的。先一般地说,后个别地说;感觉不行,还可以正面说完,接着反面说。这听似戏称,实则真话,颇具点可操作性。
对于表达方式,你要评说其优,所有的说明都可说准确,所有的记叙均能说清晰;是议论就说深刻,是抒情便说感人,是描写则说生动。对于修辞方法,你想夸赞其好,所有的比喻均可说生动形象,所有的拟人都能说逼真传神;对偶是均衡优美,排比是严整气势,反问则是加强语气。故自嘲为“万能”答案,下面即可进入“一能”答案。这个说明的表达方式,准确地说明了什么;那个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现了什么。
不妨现在就以这所谓的“万能”答案、“一能”答案具体套用一下。比如:“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这一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像黑色的闪电”这一比喻,生动形象、新颖独特,它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燕的色彩、形体、速度;“高傲地飞翔”是拟人,这个拟人传神逼真,赋予物象以人的情状,它逼真传神地写出了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飞翔于大海之上坚定自信的心理和勇敢无畏的情态。
这所谓的“万能”答案、“一能”答案,这从一般到个别、从正面到反面的分析概括方法,听听好笑,想想有道。我也并非要完全贬低这些既定的串讲程式、分析套路;只是想直白,真实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就是这么一回事,大可不必那么故弄玄虚、故作高深。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一般状况下不适宜独立脱本串讲分析,与其学科特点有关。中学数、理、化课堂教学,老师们通常会有题目需要板演,这是一种依托,就有了一个重新组织语言的机会,学生便觉得自然流畅。中学语文课的难度则大得多,特别是现代文的教学,一到串讲分析,教师组织语言就有困难,很快就会露出语言破绽,学生便感到生硬不畅。于是一些语文老师喜欢选择文言文串讲,文言文学生不一定全懂,教师就可以将翻译作为分析的支点。你抱着课本,时时提及原文,学生以为自然而必要。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幕后”对手是作者,眼前的对手却是学生。学生自己语文不行,读书读不顺畅,理解摸不着头脑,写作错别字不少,而且不成其章,但他们却能头头是道地评说教师的语文课。其他学科不行,倘若学生自己数学、外语差略,他们就不敢也不能议论这些老师课堂教学的优劣得失。唯有语文可以,学生可以眼高手低地褒贬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
语文是母语学科,学生从出生那天起实际上就开始学习语文,及至中学已有十几年的语文学龄。大语文的背景为他们提供了多方面的可比性参照物,课外的语文学习更精彩,课外的“语文教师”更精神。读一本小说,看一场电影,听一段相声,都是生动形象、轻松愉悦的语文学习,这一下就可能使课堂上的语文教学黯然失色。生活里的人们说两句笑话,吹一通牛皮,也未尝不是另一种机智幽默的语文教学,都可以和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形成对比。数、理、化课堂教学没有如此丰富多彩的生活教学对手,可比照性相对要少,教师讲述与板演的角色形象容易确立而被认可。对于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却极易在比较中生出种种不满,教师串讲分析的欠缺也正是在这比照中突显出来。endprint
二、选择的“有奈”
现在我们一些中学里,正推行“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特别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让学生思考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讲解述说,表演展示。似乎有意要削弱语文教师的串讲分析。
前些年人们热热闹闹地学习南国水乡里一所中学“先学后教”的教育思想,这一阵又轰轰烈烈地学习北方旱地里一所中学“预习展示”的教学理念。下面不妨就简称作“水乡”中学与“旱地”中学。我们这“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其实就是在这两校成功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本地的教学实践,逐渐形成,又迅速产生的。
“先学后教”和“预习展示”的魅力,恰恰在于“歪打正着”。创建伊始,这些学校的师资水平一般较低,语文老师很难独立脱本地串讲分析。教师不能讲,干脆不讲,迅速将学习的负担转嫁给学生。让学生读书背诵,作业练习,考试检测,效果反而好;这正暗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短期效应规律。 “先学后教”和“预习展示”,是受其教育的客观条件限制,被教学的实践逼出来的。成功意外而必然,故谓之“歪打正着”。从无意到有意,从偶然至必然,从实践而为理论。
到底要不要向其学习?一定要学,但又一定不能生搬硬套地学。没有自己的思考,很难学成。现在的问题是,行有余而思不足。
这些学校展示给人们的表象都是成绩突出、过程简单,其背后的委屈和艰难,往往被掩饰覆盖。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热闹非凡、生机盎然,课堂下的非凡沉静、索然无趣却未能窥见。那一点讨论问答、表演展示,此前是用了成倍功夫的。这些学校的晚自习,常规状态下是不允许外来参观学习者深入班级寻访探究的。
“水乡”中学、“旱地”中学都位于远离村镇的田野,学生全部住校,几乎与外界隔绝。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早饭前有早自习,中饭后有中自习,晚饭后有晚自习。老师们陪同学生全天候吃住在校,只有休息日才能回家。学生听话,老师拼干。
其始想必学校领导是哄老师们干,求老师们干,表扬老师们干;当然也会催老师们干,逼老师们干,整治老师们干。等干出成绩,干出名堂;就不要哄,不必求,只需制度管理,开会教导了。外来学习者只看到结果,回去照搬,自然碰壁;老师们抵制排斥,消极懈怠,最后不了了之。
“旱地”中学的“预习展示”教学模式,尤其需要师心所向,没有获得教师之心,运用此法,效果会适得其反。
如今“两校”的学生素质和教师水平,与成名之前已大不一样,不仅是量的差异,而且有质的区别。可是在介绍经验时,面对那些虔诚的参观学习者,他们却会以眼下真干、巧干的结果为招牌,依然讲述着当年苦干、拼干的故事。
这些学校也并非无懈可击,没有破绽。许多年前“水乡”中学就对络绎不绝的听课者收取听课费,每人10元。十多年过去,如今这“旱地”中学自然要涨价,对于接踵而至的参观者,每人收费50元;且将他们自己装订的教案,直销传卖给前来取经学艺的人们,又是一本50元。这就显出一些商业本性。
倘若“先学后教”真是教育的灵丹妙药,“预习展示”确为教学的王牌法宝,那中国的教育教学就不需要几十年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折腾来折腾去,一会教改一会又课改了。教育行政部门将这一整套的方式方法、程序模式,弄到各中学里统一推行、普遍实施,岂不简单省事、快捷高效?这可是行善积德、建功立业的大好事,说不定能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一笔!怎么还好意思索要这些小钱,谋取那点小利?
学成者很少,失败者甚多,这却是个不争的事实。通常是热热闹闹敲锣打鼓地开张,冷冷清清偃旗息鼓地结束。
医院有“医托”,学校未尝没有“校托”。有人早就不怀好意地揣测这些学校竟然真就有“托”。当年到“水乡”中学参观,私下里曾探问他们的一位老师,你们教工的奖金福利这样高,学校哪来这么多钱发放?对方笑而不答,临走时却又忍不住掉过脸来意味深长地冒出一句,你们这些听课的不就在为我们源源不断地搞创收?今年去“旱地”中学学习,无意中也发现一蹊跷。这所建造在田野里的学校,其教室、办公室、学生宿舍与一般乡镇中学没有什么区别。但他们的餐厅却非同一般,特别是二楼的教师餐厅,面积阔大、整洁清爽,那是一个可以同时容纳三百人用餐的大厅堂。众多学生在下面一楼吃饭,各方来宾在上面二楼入座,老师们有一种身临宾馆餐厅的感觉。抑或建校之初,有智者早已谋略规划好,排布下这么一个大饭局,等着你们一拨接着一拨、一批换作一批,前来入席买单付账。
北京、上海一些大都市里的著名中学,从来不理这一套;他们也不去打这些名师名校的主意,所惦记召唤的只是诸多落后地区的学校,特别是那些急于要求上进,迫切希望改变现状的乡镇中学。
我们学习一些成功学校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案例,不仅要关注其外在可以言传的方法,而且要留神其内在的只能意会的“手法”。“手法”是技巧,是细节,是小动作,是真功夫。了悟内在的“手法”,有可能用好外在的方法;反之,知其方法,不一定懂其“手法”,对“手法”茫然无知,终究用不好方法。
笔者提出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一般状况下不适宜独立脱本串讲分析的命题,与“先学后教”的理念、“预习展示”的模式,是不矛盾的,非但不矛盾,而且相一致。本文旨在强调,要向他们学习,但也要有自己思考;关注其方法,又不忽略其“手法”。我们现在推行的这“三案六环节”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仍要坚持,还需实践。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一般状况下不适宜独立脱本串讲分析,但也不能随意胡乱提问。眼下有些语文课,问题一个接一个。教师信口便是一个,马上就叫学生回答。回答完毕,教师即将学生的话又重复一遍,他是说什么,且加上一句永不变更的评语,说得好。不管学生答得对不对,教师紧跟着还会问上一句,为什么。学生一时说不清为何如此,教师自己即刻也道不明何以这般。这些问题大多不是课前认真设计,胸有成竹的,而是讲课不畅临时派生出来,缓解窘迫搪塞破绽的。于是一篇语言流畅、结构谨严、情感丰富、思想深刻的美文,被提问成了一堆枝零叶碎、缺情少意的话语垃圾。
中学语文课究竟应该怎么上?无法而有法,就是不能绝对化。中学语文课的常态应是读书背书、识字释词,对于文章结构、主题、语言的理解分析,可精心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发言,而后教师切实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上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容易”。
总是这种常态状况,学生也会厌倦懈怠。可间或搞些活动,来点展示,进行一场表演,尝试一种研究,不妨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这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变式,变式与常态相比,是次要的、偶尔的、适当的。不管怎样变化方案,翻新样式,都不能忘却语文课依然姓“语”。
现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被搞得如此复杂玄奥,老师们感到无所适从,不知这语文课究竟应该怎么上,怎么讲,怎么教,怎么学!这是中学语文界一些喜好作秀造势者为课改而课改,为创新而创新所致,是我们语文老师自己造成的,有点自作自受。
课改的本质是要在教育的矛盾里实现教学的和谐,在教学的对立中寻求教育的统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一般状况下不适宜脱本串讲,特殊状况下却是能够独立分析的。文言文要讲,语法修辞能讲,名人轶事也可以讲,问答题则必须讲。即使现代文,也能够“讲”,独立脱本地分析串讲。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较高境界恰恰是“讲”,中学语文教师要练就的真功夫也正是能够独立脱本地串讲分析现代文。实际的情况是一般语文老师达不到这等水准,一册语文书能讲好一两篇文章就很不简单。倘若你真能有思想有创见、独立脱本地串讲分析好一篇课文,你就可以写出一篇有关教材分析的像样论文。中学语文教师若有电影演员、电视节目主持人那样的语言艺术和表演技能,又有中学语文专业的满腹经纶与真才实学,那每过一段时间独立脱本地串讲分析一篇课文,定然备受学生欢迎。不仅可以最大化地激发其语文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的语文潜能具有深远的开发意义。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一般状况下不适宜“讲”,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较高境界又恰恰是“讲”;前者是从教学实际出发的,后者是从素质目标要求的。两者看似矛盾而不一,实则对立而统一。
(作者单位:江苏东海县初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