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森林 绿色引擎

2014-07-07 10:35
林业与生态 2014年5期

湖南森林覆盖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3倍,但单位面积的蓄积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3/5,关注森林健康,加强森林经营,势在必行;

全省森林资源增长与木材供应不足并存,森林资源总量提升与森林粗放经营并存,关注森林健康,加强森林经营,势在必行;

青山绿水难以掩盖污染和贫穷,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技术局面仍未根本改变,关注森林健康,加强森林经营,势在必行。

全面推进“健康森林、美丽湿地、绿色通道、秀美村庄”建设,努力提高林业资源总量、质量和均量,打造天蓝、地绿、水净、宜居的绿色湖南。这是今年初,湖南省林业厅党组对全省林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的最新定位。

“健康森林”位列16字方针之首,充分体现了健康森林在现代林业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反映了厅党组对健康森林的高度认知,是新形势下,湖南林业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新命题书写的新篇章。

探原:健康森林跃出水面

纵观新中国的林业发展史,森林发展主要经历了木材森林、多功能森林和可持续森林3个大的发展阶段。在木材森林阶段,人们更多的是关注森林的蓄积量,能采伐多少林木。在多功能森林阶段,人们更多的是关注森林的分布。在可持续森林阶段,人们更多的则是关注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此时的森林健康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其目标是维护森林生态及社会的安全,其重要内容是通过对森林的有效培育及科学的经营管理措施,协调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环境中森林与人类的良性供求,以及人类与森林生态的平稳关系,使森林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哪样的森林,才可以称得上健康森林呢?笔者认为,健康森林不是完全没有森林火灾、没有有害生物,没有枯立木和濒死木等,而是这些因素必须发生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层面上,且对维护、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生物链和森林结构的稳定是有益而无大害的。它具有很强的抗逆性,能在环境变化范围很大的条件下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以及在受到一定的干扰后也能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只有具备了这样自我调节功能的森林,方可称之为健康森林。

细究近年来国家发布的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们发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森林在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呈双增长的同时,也普遍遭受了来自各方面的干扰:抵抗有害生物和火灾能力较低,损毁量不容乐观;林分结构不合理,中幼龄林比例大;人工造林速度加快,后期经营管理落后;天然林急剧减少;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威胁,部分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种群面临濒危等等。2013年的第八次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资源在质量、结构、功能和林地生产力上还处在一个较低水平,中幼龄林面积比例高达65%,每公顷蓄积量仅为89.79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70%,不足德国等林业发达国家的1/3。

《中国森林健康生态风险评价》这样阐述到,森林健康的风险源可分为两大类:自然风险源和人为风险源。自然风险源是指自然胁迫因素,包括森林火灾、生物灾害、气象灾害、污染灾害和地质灾害等;人为风险源是指干扰和危害森林生态系统的人为活动,如过度采伐、林区工程建设等。据此,结合湖南林业实际,我们可以看到,省内森林健康风险主要来源于营造林质量管理、林木林地管护、病虫害、火灾等几个主要方面。

具体而言,在营造林质量管理方面,森林资源总量提升与森林粗放经营并存,造林质量有待提升,森林经营水平亟待提高。湖南乔木林分每公顷蓄积仅49.65立方米,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3/5;不少地方树种单一,纯林多,混交林少;乔木用材林的中、幼龄林比例高达57%,林木可伐资源严重不足,持续增长的木材市场需求与可伐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普通树种多,珍贵树种少;“三边”造林保存率不高,重造轻管,林相亟待改善。在林木、林地管护方面,盗伐滥伐现象时有发生,征占用林地仍然面临少批多占、不批也占和行政干预的问题,守住林地红线任务艰巨。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老疫点刚刚拔除完,新疫点又不断出现,尤其是少数风景名胜区和重要生态区警报频传。现在交通发达、物流繁杂,全省的调运检疫局面日趋复杂。火灾方面,很多地方一直有着造林炼山、烧火“积肥”的习惯,野外焚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等屡禁不止,野外火源管理难度增大。特别是今年春节达到26摄氏度的极度“暖冬”之后,紧接着又连续低温冰冻,林内倒伏物、可燃物进一步积集,森林防火形势十分严峻。同时,根据对森林火灾周期性的分析判断,湖南2014年处于森林火灾又一轮高发周期,今年的防火任务将十分繁重。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木材供求矛盾日益凸显。从国家层面上来讲,木材供求对外依存度较高,已从一般的经济问题逐步演变为资源战略问题。就湖南而言,截至2013年底,全省还有荒山荒地54.3万公顷,受林地集约和造林成本限制,加之经济开发对林地需求依赖程度加重,真正能够实施造林的宜林荒山荒地非常有限。森林资源大的县、市、区中有20多个县、市、区森林覆盖率超过70%,高的达到80%以上。森林覆盖率增长空间越来越小,森林资源总量增速趋缓。持续增长的木材市场需求与可伐资源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

我们知道,森林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固碳释氧、过滤空气、吸收PM2.5等重要作用,对人体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负氧离子的产生主要依靠森林、河流、瀑布和草地。每生长1立方米森林蓄积量能释放氧气1.62吨、吸收二氧化碳1.83吨。同时,森林对大气中的灰尘有阻挡过滤和吸收的作用,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粉尘和尘埃。由于树木枝叶繁多,树冠茂密,能降低风速,而且树叶表面上的绒毛能分泌粘性油脂及汁液,吸附大量飘尘,一般每公顷森林能吸附粉尘63吨。加之植物叶片可通过气孔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气态无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是天然的空气过滤器,对治理雾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已成为人们共识。人们普遍希望通过身边增绿、营造健康森林,增加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减少空气中PM2.5的含量,来向污染宣战,使空气变得更清新,城市更宜人,生活更美好。

因此,如何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经营健康森林,实现森林总量、均量和质量“三量齐升”,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为三湘儿女营造一个天蓝、地绿、水净、宜居的绿色湖南和美丽家园,就成为现代林业亟待解决的首要难题之一。

追寻:健康森林提上议程

林业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健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湖南省委、省政府对现代林业、绿色湖南和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徐守盛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青山绿水掩盖下的污染和贫穷”,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让老百姓享受绿色湖南建设的成果,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省长杜家毫强调“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若毁绿水青山,宁弃金山银山”。在今年第十二届省人大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省长杜家毫又对生态文明、造林绿化等7个方面的林业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其内容之多、力度之大、定位之高前所未见,充分显示了湖南林业的重要地位。

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生态建设的战略选择,让健康森林成为当今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议题和主攻方向。

国家林业局研究提出了全面加强森林经营的总体思路和对策措施,启动了《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5-2030)》编制工作。森林抚育补贴资金一再增加。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任务规模达到年度森林抚育计划的50.2%。加快了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启动了林地质量分级与评价、林地立地指数等基础研究。为严格森林抚育经营工作的监督检查,狠抓样板示范。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非政府组织积极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合作。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力地推进了森林经营管理,促进了相关制度和支持政策的出台。

作为全国林业建设的排头兵,湖南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开启了健康森林建设的新征程。

——开展绿色湖南建设。湖南省委、省政府为全面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四化两型战略,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提升长远竞争力,于2012年发布了《绿色湖南建设纲要》,系统地勾绘出全省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的清晰轮廓,提出了在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确保湖南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7%以上,到2020年,森林蓄积量要达到5亿立方米以上,农村负氧离子含量超过500个,城市的绿化率要达到40%的目标。这为健康森林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实施优材更替工程。湖南以前每年造林的主打树种基本上是松、杉、杨等“大路货”。本届厅党组提出,要结束湖南没有计划造优质树种的历史。从2009年开始,全省每年实施优材更替6666.7公顷,培育无节良材2万公顷,逐步在国有林场和生态公益林区将普通树种更替为优质树种。这项工作被国内外媒体誉为“真正的可持续发展”。2013年,为加快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努力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深入推进“优材更替”工程,省林业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珍贵树种的意见》,开展了“十个珍贵树种苗木培育示范基地、百个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千万株珍贵树木进农家”的“十百千”珍贵树种培育活动。通过编写并免费发放《湖南省主要珍贵树种栽培手册》、向林农免费发放珍贵苗木等措施,积极引导、鼓励广大林农培育珍贵树种,大力推进优材更替战略。各地积极响应,珍贵树种造林热情高涨。到目前为止,全省新造珍贵树种1.35万公顷,栽植珍贵树木3400多万株,其中151万农户在房前屋后栽植珍贵树木1800万株。这为实现调整全省林种树种结构、提高森林资源质量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建立测土配方平台。对林地实行测土配方,是少数发达国家才有的做法。自2009年以来,湖南省林业厅自筹资金3亿多元,组织5000多名林业技术人员上山,采集整理土壤和气候等因子数据5000多万个,率先在全国建成了林地测土配方网络服务平台。该平台在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库等各方面都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设计理念,不仅给管理者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也给林农生产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指导。现在,湖南的林农只要点击湖南林业电子政务网上的电子地图,就能迅速查到自家的山头地块适宜种什么树、怎么种,解决了湖南有的地方一棵树长几十年也不成材的现象。境内外媒体评价“湖南林业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了山头地块”。 迄今为止,全省林地测土配方信息系统造林使用率达70%以上。

——推行森林抚育管理。实施森林抚育是调整中幼龄林树种组成和密度,改善林分卫生环境状况,促进林木生长,科学培育森林资源,发挥森林多种功能,使森林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2010年,湖南省林业厅在浏阳、炎陵、靖县等71个县市区的86个国有林场实施了国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完成中央财政投资3500万元,完成抚育任务2.3万公顷,并在森林经营方式、运行机制、补贴方式及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2013年,全省森林抚育经营面积达49.4万公顷。森林抚育改造步伐加快,有力地促进了林分质量的改善和林地生产力的提高。

——确保造林质量领先。严格按照国家营造林工程建设规程和国检标准,不断强化营造林质量全过程监管,重点在规划设计、良种壮苗、造林整地、栽植技术、检查验收、造林管护等环节上下功夫。同时,每年由厅领导带队,开展造林检查督促,使全省营造林质量在2009年以来一直稳居全国前列。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根据森林的主导功能不同,将全省森林划分为商品林和公益林两大类,依法把立地条件好、采伐和经营利用不会对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危害区域的森林和林木划定为商品林;把生态区位重要或生态脆弱区域的森林和林木划定为公益林,从而从根本上促进了全省林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森林资源的合理配置。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为应对林业旱灾、火灾、虫灾等复杂形势,全省组建了森林消防航空护林站,启动了森林防火视频监测系统,使全省森林防火进入到立体防控的新时期。全省森林病虫灾防治体系建设也在不断完善,生物防治松褐天牛工程、油茶害虫防治工程等技术全面推广应用。使全省森林火灾的受害率和林业有害生物的成灾率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目标以下。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能力明显提高。

各项措施的集中发力,成就了美丽湖南今天的完美绽放。至2013年底,全省林地保有量达 1291.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7.52%,活立木总蓄积量4.45亿立方米,森林单位面积蓄积、森林植被总碳储量稳步提升。茂林修竹、鸟语花香、天蓝气净、清水潺潺的绿色湖南正像一幅美丽画卷,在三湘大地徐徐展开。

期望:健康森林成为引擎

深化改革是当今林业发展的关键词。培育健康森林,实现三量齐升,满足人们对绿色的需求,我们任重而道远。

大力植树造林,夯实健康森林根基。退耕还林、长珠防林、林业血防、石漠化综合治理和中央财政造林补贴等林业重点工程造林项目,是增加森林总量的主体。要强化造林质量管理,按照“谁主事、谁负责”的原则,积极推行营造林质量全程管理,严把规划、种苗、整地、栽植、验收、管护“六关”,不断提高营造林质量,高标准完成年度的造林任务。在项目造林布局上,要进一步突出重点乡镇、重点路段,集中连片,整流域推进,实施规模化治理。各地要充分应用林地测土配方成果,坚持适地适树,多树种混交造林,尽量混交珍贵树种、阔叶树种,特别是重点工程造林的混交比例必须达到30%以上。同时,要重视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做到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与人工造林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要紧紧抓住国家推进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试点的契机,全面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世行贷款、法国开发署贷款造林项目建设。

改善林分质量,提升健康森林水准。切实抓好森林抚育经营是提高森林质量的根本途径之一。要高标准实施好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并以此为抓手,全面推进中幼林抚育间伐,切实完成年度46.7万公顷森林抚育目标。加快珍贵树种资源培育是提升森林质量的重要方法。继续推进“十百千”珍贵树种培育工程,以珍贵苗木示范基地和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推进千万株珍贵树木进农家活动,促进优材更替战略的实施。每年争取实施优材更替6666.7公顷,培育无节良材6.7万公顷。

加强资源管护,提供健康森林保障。汪洋副总理强调:“枝繁叶茂一百年,化为灰烬一瞬间”,可见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全省要坚持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五条标准”,加强群防群治,提高森林火灾监测、扑救水平,杜绝“边造边烧”甚至“造不抵烧”的情况。病虫害防治方面,要重点抓好松毛虫、竹蝗等常发性有害生物,松褐天牛、松梢螟、松梢小卷蛾等蛀干性害虫,油茶害虫等防控工作,继续探索、发现和推广生物无公害防治方法。同时要加强种苗产地检疫和林产品的出入境检疫、复检,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和蔓延,继续加强野生动物疫源防控和候鸟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坚守林地红线,落实林地保护专项规划,强化林业部门在林地征占用前置审批中的地位,严格控制经营性项目占用林地,尽量不占、少占林地,尤其要少占有林地、优质林地和天然林地。要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公益林管理办法》,严格按照省政府2014年为民办实事项目要求,健全公益林管理制度,提升公益林管理绩效,让全省109.7万公顷国有林、499.5万公顷省级以上公益林成为健康森林的主体。

开展科技创新,增添健康森林后劲. 当前,全省林业已进入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要依靠科技力量,在造林、护林、用林三大领域,加快形成少投入、多产出、少损耗、多利用的林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促进湖南林业尽快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林业,进一步加大生物育种、生物防虫等重大战略性产品研发力度,着眼于抢占林业科技和林业产业发展新的制高点。要创新研发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科技专利,同时加强产、学、研、用的结合,尽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林业产业新兴增长点,不断加强重大生态灾害防控、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生物产业开发等关键技术攻关,真正依靠科技进步,降低植树造林成本,减少林业资源消耗,提高生态建设成效,提升资源开发水平。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健康森林氛围。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我们要大力宣扬健康森林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宣扬健康森林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宣扬建设健康森林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不断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以实际行动投身到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植物,营造健康森林的事业中去,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在年初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指出,今后,要把森林可持续经营作为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一项战略举措来抓。可以预见,将森林可持续经营付诸实践的“健康森林”战略,将是一支动力强劲的绿色引擎,带领全省人民走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