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著名书法家王行一先生将于5月20日莅临山城,滨河区美术书法协会主席李翰墨建议说,让吴智去吧,他的字写得很不错,在我们当地有点名气。馆长黄胄直摇头,不行不行,吴智这个人字写得不狂,但做人太狂,狂得没边,多次叫他申请加入书协,他都不屑一顾,讥讽说那里面都是大师,我哪够那个格。叫他参加书法大赛,他不参加,说自己水平没有达到,不敢出手造次,中了奖的人不一定有水平,没中奖的不一定没水平,还不无讽刺地说“百年人物存公论,四海虚名只汗颜”。甚至多次在公开场合说历代著名书家和碑帖中也有瑕疵,老祖宗的字也不是每一个都写得是好的,简直是狂放不羁,无法无天,不知天高地厚。黄馆长一口气说了吴智许多“罪状”,气得直打哆嗦,这时才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毛尖,定了定神。李翰墨说,馆长您别生气,吴智这个人狂是狂了点,主要还是年轻,才三十出头嘛。但字写得还是有一定功力的,尤其是楷书,除了传统字帖临习可以乱真外,还兼有自己一些面目,在我们当地有一定知名度,很多人都找他求字写对联。大家评价说他的字灵秀洒脱,俊雅飘逸,颇有王逸少遗风,就是性格有些古怪,这也是他的短板。黄馆长说,什么知名度,充其量不过是江湖书法、野路子罢了,卖弄风雅,自以为是。李翰墨笑笑说,馆长,我看这次就让他去吧,就当试一试,如果不行,下次再不给他机会了。黄馆长点燃一根烟,深吸了一口,叹口气说,好吧,就听你的,信他一回。但是你一定要跟他讲好,参加可以,少说多做,只要精心创作作品就行了,不要当着大师和区县那么多代表的面唧里哇啦,口无遮拦,丢人现眼。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干脆别去。
李翰墨随即打电话跟吴智联系,吴智扔下手头工作请了假来到区书协。李主席笑呵呵地說,小吴,这次有个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著名书法家王行一,刚说到这,吴智就打断了李主席的话头说,是王大师要来吧,我早就在网上看到了。李主席说,区群艺馆准备让你去,你好好准备一下。吴智说,我不去,李主席,你知道我从来不喜欢参加这样的活动,弄那些个虚名没啥意思,自古以来真正有名流传下来经得起检验的书家有几个,一个朝代也就那么几位,成名成家想都不敢想,我只是当个业余爱好,懒得去搞那些沽名钓誉的事情。李主席说,小吴啊,小吴,你咋就这么不开窍呢?真是稀泥巴糊不上墙,我刚说了一句,你就说了这么多。你的字写得再好,不推介出去,得不到业界认可,有什么用呢?我是真心很看重你。又是朋友。觉得你是可造之才。如果你参加活动,说不定大师看中你的水平,将来成为关门弟子,也就奠定了你未来在书坛上的地位。李主席一番话,让吴智不好意思,他跟李主席关系好,就不再作声了。李主席接着说,你回去好好准备一下,20号准时参加,到时拿出个像样的作品。又嘱咐说,你在那里不要随便评价,放谦虚一点。吴智说,那不行,我看到问题就要说,控制不住。李主席说,这次可是我坚持给你争来的机会,你可得给我留点面子。吴智说,好吧,我尽量做到吧!
20日这天,李翰墨带领吴智和区里的另三位参会人员早早就赶到了市书法家协会创作基地,加上其他区县人员共四十多人围坐在大厅四周,大家或交头接耳或喜笑颜开等待着王行一大师的到来。大厅中央摆放着十几米长的条案,铺着厚厚的毛毡,案头上有宣纸、笔墨、砚台,静等着大师前来挥毫泼墨。上午九点,著名书法家王行一先生微笑着在市文联主席王国光、书协主席贾思谊陪同下走进大厅,大厅里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王大师穿着得体的西装,扎着领带,戴着金丝眼镜,留着浓浓的胡须,长长的头发带着卷儿,一看就是艺术家的范儿,他用传统中式抱拳频频与大家打招呼。走到讲台前落座后,书协贾主席示意大家安静。他激情洋溢地说,今天市文联、书协专门邀请著名书法家王行一先生前来我市授课交流,这对于我市书法文化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希望大家珍惜这次与大师近距离互动的机会,认真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书法创作水平。下面请王大师讲话。王行一先生高兴地说,早就听说山城书法水平很高,群众性书法活动很普及,今天能到这里来跟大家互相学习非常荣幸。接着他就当前书法发展前沿动态以及书法研讨成果向大家作了介绍,并就兰亭奖评奖新规则和章法布局、字体新趋势以及在海外巡展情况一一作了讲解。大家一边听讲,一边记着笔记,只有吴智不记录,似乎还有打瞌睡的样子。李翰墨用手推了一下说,别打瞌睡,你咋不记呀?我懒得记,网上早就看过了,大同小异,没啥记头。吴智打着呵欠说。
讲座结束后,安排所有参会人员现场创作一幅书法作品,字体、规格不限。于是大家分批伏案创作,吴智是第一批上桌创作,他好像胸有成竹,不慌不忙摊开宣纸折叠好后,蘸墨落笔。王行一先生围着人群边走边看,很多人一挥而就,或狂草或怪诞,或汉简、篆隶,不过几分钟一幅作品即告完成,唯有吴智右手架在左手上,一笔一划、稳稳当当写着楷书。王行一先生观看了一圈,在其他人前面都没有逗留,但在吴智面前却站了很长时间,他不住地点点头,眼睛里透露出欣赏的目光。等到第二批人写完相继离案后,吴智仍然在写,整个长案上就孤零零地剩他一个人,王行一又忍不住再次走到吴智跟前,久久伫立,耐心等待吴智创作完成。李翰墨赶紧走过来说,吴智快点,不要耽误时间。王行一说,没事,让他慢慢写。他又说,小伙子,你的楷书功力很深,很扎实,习练书法很多年了吧?吴智只顾作字,连头也没抬一下,只嗯了一声。李翰墨赶紧说,他写字时就这样,啥也不顾。王行一笑了笑,没有再说话。
随着落款盖印,吴智终于完成了一幅中楷作品宋朝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李翰墨总算长长舒了一口气。四十多幅作品挂满大厅四周墙壁,静等大师评价。王行一走马观花看过去,大师很忙,他没有太多的时间消耗在这里,每幅作品他也只是简单地评价几句。但他好像又在寻找什么,一直看到最后他眼前一亮,快步走到跟前,沉思良久。原来是吴智的作品被挂在角落里,他的资历名气都远远低于他人,所以只能屈居于此。看到大师在此长时间观看,大家都赶紧围拢过来。王行一指着吴智的作品说,好,是一幅佳作,书法中楷书最难,写出风格就更难,但吴智这幅楷书落笔收笔交代清楚,用笔精到,力到笔端,没有一丝苟且。既有颜真卿的雍容大度,又有何绍基的流畅婉转,还有赵孟頫的潇洒飘逸,整幅作品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比起现在流行书坛的那些所谓狂草、复古怪诞的作品显得稳重凝练,气定神闲。提出一点建议就是印章艺术性、刻工都很差,削弱了作品的整体美。大家都说是,的确是一幅好作品,就是印章不协调。吴智只是憨憨地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研讨会最后一个环节是王大师现场表演书法创作。书案上早已铺好一整张上好徽宣,只见王大师执笔从容地在砚台中五点墨,然后在清水碗中轻点一下,开始落笔作字。大师就是大师,刚写第一笔横,只见藏锋人纸,收笔沉稳,力透纸背,大家屏住呼吸观看,李翰墨连忙在一旁移镇纸、牵纸,用干宣纸沾干字上多余墨汁,忙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厚德载物”一幅端庄大气的楷书中堂即告完成,然后落款钤印,现场爆发出一片喝彩声。大师印用的是上好的寿山石,一款“王行一印”,一款稍小“王氏子印”,其篆籀刻工均为一流,搭配作品可谓锦上添花。接着他又创作了一幅行草,字迹苍劲有力,疏密有致,尤其是王行一书法用笔粗细搭配,浓淡相宜特征显露无遗,使整幅作品灵巧飞动,自然天成,大家品评欣赏,爱不释手,不住称赞。
此时吴智却红着脸,眼睛里放着光使劲挤到王行一先生跟前说,王大师,您的作品堪称一流,今天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但是……,李翰墨赶紧拽了一下吴智,但吴智已难以控制了。他接着说。老师的楷书功力非凡,没有三十多年的心血是写不出来的。可以说在临摹欧体上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可是您的欧体痕迹还很明显,总觉得缺乏自己的面目,希望老师能在未来创新上实现突破,把楷书推向一个新境界,让人一看是“王”而非“欧”。他又继续发挥说,历朝历代的大书家无疑都是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才流传至今的,如欧、虞、褚、薛,颜、柳。这时李翰墨瞪着眼说,吴智刚才你一句话都没有,现在怎么这么多无聊的话呢?王行一大师书法实践几十年,名闻大江南北,难道连这都不懂,还用得着你来教诲?刚说完他又觉得失言了,好像帮了倒忙。其他人也叽叽喳喳说,你个毛头小子懂个啥,还敢在大师面前班门弄斧。王行一说,他说得很好,别拦着他,我们互相学习嘛。吴智毫不怯场,又说道,大师的行草堪称上品,干净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一气呵成,行云流水。但有一个字的写法是错误的,至少需要商榷,就是倒数第二行的“月”字。大师是采用草书写法,去掉了左边的撇,单写右边的耳朵状,但我查阅过王羲之草书、孙过庭《书谱》,以及清草书韵会里都没有这种写法,月字只有在与其他部首搭配时才能这么写,如“明”、“朝”等,所以我认为单独这样的写法是错误的,是否正确?请老师不吝赐教!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吴智总算停了下来。现场一片静寂,非常尷尬,大家不知道说什么好。
还是王行一大师打破了沉闷局面,他哈哈大笑说,小吴讲得很好,很中肯,我本人不喜欢写怪字,所以我也不欣赏别人写怪字。一个年轻人能有这样严谨的学书治学精神,不浮躁,不图虚名,实属难得,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书法未来的希望。书法首先要继承传统,在传统中推陈出新,没有改革创新就意味着衰落。反过来,创新必须尊重传统,字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检验,已经固定成型,被历史社会所接受,所以我们只能发展字,而不能去创造字。刚才他提到的月字写法,我认为很对,很有见地,如果这样写,别人是不会认识认可的,今后我一定改善。我提议,我们一起为这个年轻人鼓个掌,点个赞,顷刻间,大厅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然后他紧紧握住吴智的手说,小吴,你的作品我收藏了,我把厚德载物作品也赠送给你,我们做个忘年交吧!希望你再接再厉,在书法事业上获得成功!吴智腼腆地说,谢谢老师!
后续:第二天,山城电视台、山城晚报、山城书法家协会网页上全部刊登了王行一大师莅临山城表演书法的大幅图片新闻,详细报道了书法研讨会全过程,但吴智的所作所为只字未提。李翰墨被黄馆长狠批了一顿,表示再不推荐吴智参加任何大型活动。又过了半个月,吴智接到了王行一大师从北京打来的电话,决定破格接收他为关门弟子,吴智毫不犹豫爽快地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