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宝贵的名字好像是上世纪末或本世纪初那一两年,其实也不是很久远。那是我回母校天津大学教书,又正正经经、认认真真设计第一个房子的时候。为了让那房子近看精美细腻,远看厚重粗犷,我着实为外檐材料愁了一阵子。其时,一个毕业的学生及时给我提供信息,说是在比较“遥远”的北京郊外有个生产装饰混凝土的张宝贵,他的混凝土挂板可能对我的心思。我择日约甲方一同驱车前往,七拐八拐地到那儿一看,果不其然,感觉还真有点儿意思。只是那次没见到宝贵,只通了个电话,话筒里的张总底气十足,很忙很忙的样子;但后来甲方没有采纳我的建议,理由是混凝土挂板比石材还要贵,“无法向群众交代”,让我遗憾至今。
天津大学建筑系馆 设计:彭一刚 院士
再识宝贵已经过了小十年。随着《城市·环境·设计》杂志回归天大,在杂志社举办的“建筑设计的材料语言”天津论坛上,让我有幸一睹宝贵真面目。这位大哥虎头虎脑,能言善辩,踌躇满志,侃侃而谈,我还真就被他感染得频频点头。
自此以后,随着接触增多,了解深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我吃惊的是,宝贵在满足建筑师材料语言表达的需求上,似乎真是无所不能。或者可以说,宝贵的创造力应建筑师的需求而生。说实话,建筑师其实很难伺候,他们的想法常常游走在靠谱与不靠谱之间,甚至任思绪飞扬,天马行空,但往往最终困惑于材料的选择和其构思恰如其分的表达上。从不靠谱到靠谱,是个问题。
(张颀)
张宝贵对话张颀
张宝贵:我虽然没有和您合作过,但一直想和您做个交流。从什么话题开始呢?不如从您对建筑以及建筑学的看法谈起吧。
张颀:说起建筑学,我总感觉当今的建筑学有在发展中逐渐萎缩的倾向。就拿最近进行的学科调整来说吧,随着建筑学科内涵和外延的逐渐变化,建筑学一级学科裂变为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个一级学科,每个一级学科下又设有若干个二级学科。实际上,三个一级学科之间有很多相互关联的地方,协同发展也势在必行。建筑类的学科细化程度越来越高,导致建筑学所涉及的领域范围却越来越小,这并不利于建筑学的发展和壮大。再说建筑设计,现在的状况是,倘若设计一栋建筑,首先要满足规划提出的诸如退线、间距、日照、容积率等要求。而且在一些城市的规划导则中,针对建筑风格、体型体量、色彩材质、甚至屋顶形式等都有明确规定。你想啊,建筑的结构和机电无需建筑师来做,外檐幕墙由幕墙公司做二次设计,室外由景观设计公司来做,室内由室内设计公司来做,这样一来,建筑师都做了些什么呢?只剩下按照功能泡图的空间组合了。建筑学能做的事更加有限,又要应对来自各方的指手画脚,能够做的越来越少,路也越走越窄。大多数的建筑设计,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功能空间组织再加上一套“外衣”和一套“内衣”的设计。
当今的室内设计已将“内衣”做到了极致,这远非建筑师所及,他们只能在营造氛围上提出些要求。建筑师往往十分重视“外衣”,而材料所呈现的质感和肌理更是“外衣”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在外延材料的选择上,建筑师也越发没有了话语权,建筑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被诸多现实因素架空了。对于这一点,身为材料厂商的您应该会有同感。
张宝贵:您的感觉我能明白。
张颀:前年去法国看到许多老房子,它们多采用卵石或碎石混凝土,材料就取之于建筑的基坑。用地下挖出来的碎石充当地上的建筑材料,虽然粗糙,但很有质感。我很推崇这类建筑材料,实用并且经济。我希望将这种材料用在天津的一个小教堂项目中,当然在这个教堂的基地估计不会挖出卵石来(笑),我只是喜欢它的表现力。这个教堂项目的特点是造价有限,并且受场所环境的影响,需要采用耐久耐脏的材料。最好能实现墙体的整体浇筑,以保证教堂内外装饰的一致性。您的装饰混凝土是不是也能做出这样的效果?
张宝贵:可以试一试,可以做成墙板,做薄,做成一两公分,后面还可以加保温。
张颀:一公分的尺寸恐怕不行,我希望卵石或碎石粗骨料有大有小。
张宝贵:哦,我还局限在轻型墙板上。如果骨料大,就恢复到混凝土技术上,可以在支盒子板时喷上缓凝剂,脱模后用水冲洗,表面水泥没凝固就脱落了,卵石或碎石可以露出来,这也许是您要的效果,然后再做保护剂处理,可以耐污染。当然,如果不用喷缓凝剂办法,那么脱模后可以用高压喷砂的方法,打掉表面水泥,达到类似的效果,或者人工剔凿。有过例子,北京规委的老主任赵知敬曾找到过我们,让我们给北京四合院研制整片的“瓦”,规格为1 m×3 m的大板,上面是一块一块的瓦,我们找瓦匠用真瓦垒完了翻模,拿水泥黑石粉浇筑就跟真瓦一样,这样一安就是一个屋顶,底下加保温。
张颀:这样做出来就是完整的。如果墙体也能跟保温层能够结合起来,我认为造价就可以降低。您的成本和利润也是要考虑的。
张宝贵:是啊,我们正在研究装饰和保温在一起的板,这也许是个方向。和好人凑在一起,我们已经获得了回报,在学术活动中让很多建筑师知道了我们。挣钱挺难的,建筑师找我搞研究,就容易兴奋,也不全是贡献,我们在研究中长本事了,建筑师出的课题,让我们少走了弯路,还交了朋友,大家一有项目就想到我们。最近李兴钢告诉我有一个洞石项目,要求便宜,真洞石价格太昂贵,不好推广。
张颀:这个也能做出洞石效果?
张宝贵:混凝土挂板可以仿洞石效果,就是适当减小水灰比,在成型中自然产生孔洞,又不影响强度,如果再加上特殊工艺,有的洞可以很大,很随意,更有味道。现在市面上的石材都差不多,变化少,建筑师得按现有石材板型和规格搞设计,受到很大限制。建筑师说:这下好了,宝贵石艺的“量身订制”可以让建筑师的很多想法实现了。这种挂板与石材在安装上也有不同。一般的石材由于板块偏小,所以多是框架结构,要有主龙骨、次龙骨,横七竖八的,不但费用大,安装效率低,而且语言比较碎。我们研究的这种混凝土挂板不需要设置复杂的龙骨,甚至可以省去一些次龙骨,挂板背后钢架可以直接固定于墙面的梁上或柱上,或者固定在主龙骨上,可以采用单元结构或点式结构方式。这样一来,效率提高了,而且有利于抗震,总造价也下降了。
张颀:最后的龙骨挂件也包含在墙板的价格里面,不仅仅是板材对吗?
张宝贵:对,制品背后有龙骨,选择了这种墙板,很多东西变简单了,建筑师的想法可以充分得到体现。
张颀:这样做完后板间的缝隙能否消除呢?
张宝贵:不能,除非补缝,补上的东西时间久了还要开裂,补的东西再好也不真实。条纹板,横向设计时横向的缝能隐蔽,就像刘克成设计的大唐西市博物馆。逆向的要留缝,可以做启口处理。
张颀:天津大学建筑系馆是上世纪80年代兴建的,当时由于经费紧张,所以采用的材料和施工技术均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随着岁月的增长,建筑内外装修都开始老化,很多房间内墙面起泡,屋顶漏雨,更有甚者外墙面砖今年开始成片的脱落,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室内我们每年都要维修。外墙的整改方案曾设想改挂石材。但考虑到建筑主体结构是多年前设计的,况且在当年的设计中并没有考虑挂石材,而是贴面砖,因此是否能够承受石材的荷载就不得而知了。如果用您的轻型混凝土,应该就不存在原有结构超负荷的问题吧?
张宝贵:它比石材轻,这种板可以做到一两公分厚,四米长的石材很难做到两公分厚,石材虽然强度高,但是比较脆。这种板里面有纤维,是柔中硬,略有弹性,它不靠板受力,而是靠钢架受力。钢架通过若干个“八字形”钢筋与水泥板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柔性的体系。清水板靠钢筋增强,宁碎不弯。轻型的板靠纤维增强,略有强性,有利于安全。
张颀:这就是优势。如果考虑到系馆历史的传承,同时改造过程中尽量少的产生建筑垃圾,能否使用替换下来外檐瓷砖,经粉碎充当装饰混凝土的骨料,从而产生一种有历史基因的新材料。我认为,这对建筑学院来说,将是一次极其有意义的尝试。
张宝贵:当然可以,水泥制品由水泥为胶凝材料,砂石为集料,如果把瓷砖和拆下来的混凝土经过粉碎、筛分,按照比例与水泥搅拌在一起,加入适当的水和纤维,与一般混凝土的选材和成型工艺相近,会很有强度。而且能做大板做异型板,还可以废料变原料,这样的做法以前不多。如果从一开始就安排老师学生参与进来,最后完成的不仅仅是一个墙板,对于建筑学应该是积极的。
张颀:试验可以先行启动。
张宝贵:对,很多建筑师都有这想法。
张颀:您的这个思路很开阔。
张宝贵:我们干装饰混凝土25年了,是在和建筑师打交道的过程中长大的,不断有人到公司来,今年淮阴工业学院来过一百多个学建筑的学生,连续三年了。大家说到宝贵石艺参观,不但可以看到新东西,每人还可以得到一件雕塑。我们喜欢有人来,越多越好,胜过做买卖。
张颀:学院已经成立了低碳建筑国际研究中心,我们可在其中建立一个研究基地,整合我们所有的专业资源和技术,以系馆外檐改造为契机,跟宝贵石艺合作,共同研发变废为宝的低碳绿色建材和生产技术。它也可以作为一个科研教育基地,向学生们传递低碳绿色理念和展示先进的生产技术。此外,学生们也可以在这里做毕业设计研究,他们通过亲身参与生产实践得出研究结果,并记录在作业或毕业论文中,这比敷衍的完成学业要有意义得多。
张宝贵:这个建议好,有的产品是在工厂完成的,这个板如果到“天大”找个地方完成,把拆下来的瓷砖等现场粉碎,废料变成原料,把这些过程拍下来,很有意思。垃圾没了,楼的外立面变新了。其实类似的改造都可以尝试把拆除下来的砖瓦、混凝土、石料等粉碎后作为骨料制成装饰板材,这种循环经济的挂板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中去,既留下了老建筑的材料,又将现代技术与传统符号产生暗合,形成自己的文化印记。
张颀:水泥结合粉碎后的瓷砖,生成的新材料的强度能满足要求吗?
张宝贵:可以。它们都是无机物,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耐老化都没问题。粉碎后的瓷砖和水泥经过搅拌成型,注入泡沫塑料阴模中,会出现一种特殊的肌理效果,形成“天大”自己的语言,建筑材料转基因了,瓷砖看不见了,但是你能看到瓷砖的白点,红砖看不到了,它变成了墙板中的红点,外墙留下原来材料的元素。
张颀: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传承。
张宝贵:是的。
张颀:新生成的材料虽然肌理改变了,但它依然存留原材料的印记。而且,这个材料将是绿色环保产品,也更加安全。另外,天大建筑系馆曾获得建国六十年建筑创作大奖,曾被呼吁作为当代建筑遗产加以保护,如此,只能修复不能有大的改动,这种新材料的出现刚好解决了这个难题。修复使建筑焕发新的光彩,而我们所采用的还是原材料。旧物换新颜,不变的将是天大传承的精神。
张宝贵:作为一个实验性的事情,像变戏法一样让外墙成为一个有创意、有特点又结实的材料。我们的建筑和经济发展,需要一些实验性的东西,循环经济不光是一个说法,它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天津大学建筑系馆 设计:彭一刚 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