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安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面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对于预算准确性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加以剖析。
关键词:委托代理理论 博弈论 预算准确性
面预算管理系统是建立在企业发展战略基础之上的重要运行机制,它不仅是现代企业保证其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控制系统,更是现代企业实现内部资源优化配置的管理系统。一个健全的公司预算制度实质上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预算促进了企业计划工作的开展和完善,减少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预算促进了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合作与交流,减少了相互间的冲突与矛盾;预算提供了企业绩效的评价标准,便于考核,强化了内部控制。全面预算的作用非常明显,是现代企业强化管理的有力工具。但是,在全面预算管理实际运用过程中,预算不准确一直是困扰企业的难点,它降低了预算的有效性,影响了全面预算的实施。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拟从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的角度来探讨,并据以提出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委托代理理论——预算编制准确性的分析
从企业的管理层来说,制定预算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实施企业全面预算,使企业能稳定发展,达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要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的作用,基本的要求是全面预算准确、有效。但是,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对于企业的管理层和预算编制人员来说,由于不是各项成本费用的实际发生和执行者,在具体的信息获取上存在缺陷,造成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预算脱离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合企业所处的环境条件,造成预算的编制困境。
经济学上的委托—代理关系泛指任何一种涉及非对称信息的交易,交易中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成为代理人,另一方成为委托人。在委托—代理理论下:一个参与人(成为委托人)想使另一个参与人(成为代理人)按照前者的利益选择行动,但委托人不能直接观测到代理人选择了什么行动,能观测到的只是另一些变量,这些变量由代理人的行动和其他的外生的随机因素共同决定,因而最多只是代理人行动的不完全信息。委托人的问题是如何根据这些观测到的信息来奖惩代理人,以激励其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在预算管理中,信息不对称是指下级管理者拥有与预算相关的信息而上级管理者不拥有,由于管理层、预算编制机构和责任中心之间实际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产生了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委托代理模型。管理层、预算编制机构和责任中心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中,①管理层对责任中心的考核;②管理层要求预算机构编制预算并进行审批;③预算机构受托编制预算;④责任中心反馈信息;⑤预算编制机构向管理层汇报预算。
在实际的公司治理结构中,负责编制预算的机构如全面预算委员会往往都由企业的管理层所担任,使得在一定程度上管理层和预算编制机构表现出利益的趋同性。因此,在预算编制的博弈中,可以将图1简化为:
图中,①管理层通过预算编制来实现企业目标;②责任中心执行预算,并接受绩效考核。
因为全面预算的编制是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这样就给了预算执行机构讨价还价和暗箱操作的空间。在这一博弈中,预算编制机构与预算执行机构之间始终存在矛盾冲突。预算执行机构的人员,永远希望预算标准越低越好,他们可以轻易达到标准;而预算编制机构则相反,总是希望在原有的标准上越接近同行业的先进标准越好。这样往往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是预算编制不准确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对于责任中心来说,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因素需要考虑:
1.为了确保自身绩效的完成,他们会倾向于报告保守性的、能使将来的经营业绩看起来更佳的预算数据,即所谓“预算松弛”。预算松弛会使预算列支的成本费用高于责任中心所知的实际需要。
2.防止出现“鞭打快牛”的现象。“鞭打快牛”是指在涉及激励机制时,委托人总是希望评价标准尽可能客观一些,因为评价标准越客观,对代理人的努力水平的推断就越准确,激励机制越强。最有效的方法可能是将同一代理人过去的业绩作为标准,因为过去的业绩包含着有用的信息量。问题是,过去的业绩与代理人的主观努力有关。代理人越努力,好业绩出现的可能性越大,“标准”就越高。当代理人预测到他的努力将提高“标准”时,他努力的积极性也就下降。对于责任中心来说标准随业绩上升的趋向,给自身绩效的完成带来困难,这种趋向会导致责任中心进行逆向选择。
3.责任中心需要预防未来事项的不确定性。任何事务的发展都存在不确定性,预算编制也是一样。在预算编制时,作为被考核的责任中心,基于风险的考虑,都会偏向采用相对较宽松的预算标准。
4.道德风险。编制预算所需的大多数信息是由那些业绩要受到预算考核的人员提供的。如果这些人员为了得到较好的业绩评价标准而有意提供虚假的预算数据,预算本身的效用就降低了。而在实际操作中,预算编制机构掌握的信息总是不充分的,这种倾向无法避免。
二、博弈分析——预算准确性的考核
在全面预算管理中,预算的监督和考核是保证预算正确执行的重要一环。为了保证预算执行的准确性,管理层、责任中心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个监督博弈。在这个博弈中,管理层的纯战略选择是监督考核或不监督考核,责任中心的纯战略选择是选择虚报预算,或不虚报预算。
表中,A是通过监督考核可以实现管理层的期望目标利润;C是监督考核成本;F是预算未完成的罚款。
我们用x代表管理层检查的概率,y代表责任中心提供虚假预算的概率。给定y,管理层选择检查(x=1)和不检查(x=0)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P(1,y)=(A-C+F)×y+(A-C)×(1-y)=y×F+A-C
P(0,y)=0×y+A×(1-y)=A×(1-y)
解P(1,y)=P(0,y),得到X=A/(A+F),同理可得Y=C/(A+F)。
最后该博弈的纳什均衡是:X=A/(A+F),Y=C/(A+F),即管理层以A/(A+F)的概率检查,责任中心以C/(A+F)的概率选择虚报预算。如果将X通过数学变形,实际上X=A/(A+F)=1/(1+F/A),可以看出,预算考核的概率有个最低限度,而且显然0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要解决预算准确性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全面预算的组织协调。准确的预算,能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预测、协调及控制作用,使企业能以更高的效率、更优的发展质量、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来实现战略发展目标,但是,由于企业编制预算的期间为年度,其预期通常与年度财务目标相联系,缺乏对企业战略规划中的中、长期目标的衔接。尤其是企业预算编制偏重于生产经营预算,对专项决策预算(如投资计划决策)有所忽视,使得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能充分发挥统领全局的作用。 (二)加强预算的基础工作。在全面预算的管理上,预算编制基础工作仍然比较薄弱,零基预算、弹性预算等方法运用较少,更多的基于常识而非专门知识,主观判断较多。提高全面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要进一步落实企业两级核算制度,合理利用ERP系统,生产和消耗计量工作要做到车间、班组,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完整。对于管理费用则需进行明细分项,根据归口管理的原则,制定不同部门负责各项费用的预算编制、指标分解和实施控制。 (三)把“余地”留在明处。通过采取分项目设置不可预见费的办法,解决某些预算项目由于基础资料掌握不全或预算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导致的预算不准确问题,从而降低预算中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根据预算项目的重要性以及预算编制的难度确定不可预见费的多少。同时,每个预算项目是否需要不可预见费、不可预见费留多少,都必须经过预算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 (四)树立全员参与意识。使企业的全体员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预算管理的过程,将全面预算的理念贯彻给每位员工。只有企业全体员工积极参与预算的制定,并且使他们得到重视,预算才易于被员工接受,预算管理准确性工作的推进才有可靠的基础。S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2. 2.郎永建.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的三方博弈[J].企业经济,2005,(8). 3.赵俊林.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若干难点与对策[J].北方经济,2007,(11).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面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对于预算准确性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加以剖析。
关键词:委托代理理论 博弈论 预算准确性
面预算管理系统是建立在企业发展战略基础之上的重要运行机制,它不仅是现代企业保证其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控制系统,更是现代企业实现内部资源优化配置的管理系统。一个健全的公司预算制度实质上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预算促进了企业计划工作的开展和完善,减少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预算促进了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合作与交流,减少了相互间的冲突与矛盾;预算提供了企业绩效的评价标准,便于考核,强化了内部控制。全面预算的作用非常明显,是现代企业强化管理的有力工具。但是,在全面预算管理实际运用过程中,预算不准确一直是困扰企业的难点,它降低了预算的有效性,影响了全面预算的实施。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拟从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的角度来探讨,并据以提出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委托代理理论——预算编制准确性的分析
从企业的管理层来说,制定预算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实施企业全面预算,使企业能稳定发展,达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要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的作用,基本的要求是全面预算准确、有效。但是,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对于企业的管理层和预算编制人员来说,由于不是各项成本费用的实际发生和执行者,在具体的信息获取上存在缺陷,造成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预算脱离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合企业所处的环境条件,造成预算的编制困境。
经济学上的委托—代理关系泛指任何一种涉及非对称信息的交易,交易中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成为代理人,另一方成为委托人。在委托—代理理论下:一个参与人(成为委托人)想使另一个参与人(成为代理人)按照前者的利益选择行动,但委托人不能直接观测到代理人选择了什么行动,能观测到的只是另一些变量,这些变量由代理人的行动和其他的外生的随机因素共同决定,因而最多只是代理人行动的不完全信息。委托人的问题是如何根据这些观测到的信息来奖惩代理人,以激励其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在预算管理中,信息不对称是指下级管理者拥有与预算相关的信息而上级管理者不拥有,由于管理层、预算编制机构和责任中心之间实际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产生了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委托代理模型。管理层、预算编制机构和责任中心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中,①管理层对责任中心的考核;②管理层要求预算机构编制预算并进行审批;③预算机构受托编制预算;④责任中心反馈信息;⑤预算编制机构向管理层汇报预算。
在实际的公司治理结构中,负责编制预算的机构如全面预算委员会往往都由企业的管理层所担任,使得在一定程度上管理层和预算编制机构表现出利益的趋同性。因此,在预算编制的博弈中,可以将图1简化为:
图中,①管理层通过预算编制来实现企业目标;②责任中心执行预算,并接受绩效考核。
因为全面预算的编制是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这样就给了预算执行机构讨价还价和暗箱操作的空间。在这一博弈中,预算编制机构与预算执行机构之间始终存在矛盾冲突。预算执行机构的人员,永远希望预算标准越低越好,他们可以轻易达到标准;而预算编制机构则相反,总是希望在原有的标准上越接近同行业的先进标准越好。这样往往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是预算编制不准确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对于责任中心来说,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因素需要考虑:
1.为了确保自身绩效的完成,他们会倾向于报告保守性的、能使将来的经营业绩看起来更佳的预算数据,即所谓“预算松弛”。预算松弛会使预算列支的成本费用高于责任中心所知的实际需要。
2.防止出现“鞭打快牛”的现象。“鞭打快牛”是指在涉及激励机制时,委托人总是希望评价标准尽可能客观一些,因为评价标准越客观,对代理人的努力水平的推断就越准确,激励机制越强。最有效的方法可能是将同一代理人过去的业绩作为标准,因为过去的业绩包含着有用的信息量。问题是,过去的业绩与代理人的主观努力有关。代理人越努力,好业绩出现的可能性越大,“标准”就越高。当代理人预测到他的努力将提高“标准”时,他努力的积极性也就下降。对于责任中心来说标准随业绩上升的趋向,给自身绩效的完成带来困难,这种趋向会导致责任中心进行逆向选择。
3.责任中心需要预防未来事项的不确定性。任何事务的发展都存在不确定性,预算编制也是一样。在预算编制时,作为被考核的责任中心,基于风险的考虑,都会偏向采用相对较宽松的预算标准。
4.道德风险。编制预算所需的大多数信息是由那些业绩要受到预算考核的人员提供的。如果这些人员为了得到较好的业绩评价标准而有意提供虚假的预算数据,预算本身的效用就降低了。而在实际操作中,预算编制机构掌握的信息总是不充分的,这种倾向无法避免。
二、博弈分析——预算准确性的考核
在全面预算管理中,预算的监督和考核是保证预算正确执行的重要一环。为了保证预算执行的准确性,管理层、责任中心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个监督博弈。在这个博弈中,管理层的纯战略选择是监督考核或不监督考核,责任中心的纯战略选择是选择虚报预算,或不虚报预算。
表中,A是通过监督考核可以实现管理层的期望目标利润;C是监督考核成本;F是预算未完成的罚款。
我们用x代表管理层检查的概率,y代表责任中心提供虚假预算的概率。给定y,管理层选择检查(x=1)和不检查(x=0)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P(1,y)=(A-C+F)×y+(A-C)×(1-y)=y×F+A-C
P(0,y)=0×y+A×(1-y)=A×(1-y)
解P(1,y)=P(0,y),得到X=A/(A+F),同理可得Y=C/(A+F)。
最后该博弈的纳什均衡是:X=A/(A+F),Y=C/(A+F),即管理层以A/(A+F)的概率检查,责任中心以C/(A+F)的概率选择虚报预算。如果将X通过数学变形,实际上X=A/(A+F)=1/(1+F/A),可以看出,预算考核的概率有个最低限度,而且显然0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要解决预算准确性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全面预算的组织协调。准确的预算,能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预测、协调及控制作用,使企业能以更高的效率、更优的发展质量、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来实现战略发展目标,但是,由于企业编制预算的期间为年度,其预期通常与年度财务目标相联系,缺乏对企业战略规划中的中、长期目标的衔接。尤其是企业预算编制偏重于生产经营预算,对专项决策预算(如投资计划决策)有所忽视,使得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能充分发挥统领全局的作用。 (二)加强预算的基础工作。在全面预算的管理上,预算编制基础工作仍然比较薄弱,零基预算、弹性预算等方法运用较少,更多的基于常识而非专门知识,主观判断较多。提高全面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要进一步落实企业两级核算制度,合理利用ERP系统,生产和消耗计量工作要做到车间、班组,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完整。对于管理费用则需进行明细分项,根据归口管理的原则,制定不同部门负责各项费用的预算编制、指标分解和实施控制。 (三)把“余地”留在明处。通过采取分项目设置不可预见费的办法,解决某些预算项目由于基础资料掌握不全或预算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导致的预算不准确问题,从而降低预算中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根据预算项目的重要性以及预算编制的难度确定不可预见费的多少。同时,每个预算项目是否需要不可预见费、不可预见费留多少,都必须经过预算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 (四)树立全员参与意识。使企业的全体员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预算管理的过程,将全面预算的理念贯彻给每位员工。只有企业全体员工积极参与预算的制定,并且使他们得到重视,预算才易于被员工接受,预算管理准确性工作的推进才有可靠的基础。S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2. 2.郎永建.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的三方博弈[J].企业经济,2005,(8). 3.赵俊林.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若干难点与对策[J].北方经济,2007,(11).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面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对于预算准确性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加以剖析。
关键词:委托代理理论 博弈论 预算准确性
面预算管理系统是建立在企业发展战略基础之上的重要运行机制,它不仅是现代企业保证其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控制系统,更是现代企业实现内部资源优化配置的管理系统。一个健全的公司预算制度实质上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预算促进了企业计划工作的开展和完善,减少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预算促进了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合作与交流,减少了相互间的冲突与矛盾;预算提供了企业绩效的评价标准,便于考核,强化了内部控制。全面预算的作用非常明显,是现代企业强化管理的有力工具。但是,在全面预算管理实际运用过程中,预算不准确一直是困扰企业的难点,它降低了预算的有效性,影响了全面预算的实施。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拟从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的角度来探讨,并据以提出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委托代理理论——预算编制准确性的分析
从企业的管理层来说,制定预算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实施企业全面预算,使企业能稳定发展,达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要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的作用,基本的要求是全面预算准确、有效。但是,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对于企业的管理层和预算编制人员来说,由于不是各项成本费用的实际发生和执行者,在具体的信息获取上存在缺陷,造成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预算脱离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合企业所处的环境条件,造成预算的编制困境。
经济学上的委托—代理关系泛指任何一种涉及非对称信息的交易,交易中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成为代理人,另一方成为委托人。在委托—代理理论下:一个参与人(成为委托人)想使另一个参与人(成为代理人)按照前者的利益选择行动,但委托人不能直接观测到代理人选择了什么行动,能观测到的只是另一些变量,这些变量由代理人的行动和其他的外生的随机因素共同决定,因而最多只是代理人行动的不完全信息。委托人的问题是如何根据这些观测到的信息来奖惩代理人,以激励其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在预算管理中,信息不对称是指下级管理者拥有与预算相关的信息而上级管理者不拥有,由于管理层、预算编制机构和责任中心之间实际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产生了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委托代理模型。管理层、预算编制机构和责任中心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中,①管理层对责任中心的考核;②管理层要求预算机构编制预算并进行审批;③预算机构受托编制预算;④责任中心反馈信息;⑤预算编制机构向管理层汇报预算。
在实际的公司治理结构中,负责编制预算的机构如全面预算委员会往往都由企业的管理层所担任,使得在一定程度上管理层和预算编制机构表现出利益的趋同性。因此,在预算编制的博弈中,可以将图1简化为:
图中,①管理层通过预算编制来实现企业目标;②责任中心执行预算,并接受绩效考核。
因为全面预算的编制是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这样就给了预算执行机构讨价还价和暗箱操作的空间。在这一博弈中,预算编制机构与预算执行机构之间始终存在矛盾冲突。预算执行机构的人员,永远希望预算标准越低越好,他们可以轻易达到标准;而预算编制机构则相反,总是希望在原有的标准上越接近同行业的先进标准越好。这样往往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是预算编制不准确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对于责任中心来说,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因素需要考虑:
1.为了确保自身绩效的完成,他们会倾向于报告保守性的、能使将来的经营业绩看起来更佳的预算数据,即所谓“预算松弛”。预算松弛会使预算列支的成本费用高于责任中心所知的实际需要。
2.防止出现“鞭打快牛”的现象。“鞭打快牛”是指在涉及激励机制时,委托人总是希望评价标准尽可能客观一些,因为评价标准越客观,对代理人的努力水平的推断就越准确,激励机制越强。最有效的方法可能是将同一代理人过去的业绩作为标准,因为过去的业绩包含着有用的信息量。问题是,过去的业绩与代理人的主观努力有关。代理人越努力,好业绩出现的可能性越大,“标准”就越高。当代理人预测到他的努力将提高“标准”时,他努力的积极性也就下降。对于责任中心来说标准随业绩上升的趋向,给自身绩效的完成带来困难,这种趋向会导致责任中心进行逆向选择。
3.责任中心需要预防未来事项的不确定性。任何事务的发展都存在不确定性,预算编制也是一样。在预算编制时,作为被考核的责任中心,基于风险的考虑,都会偏向采用相对较宽松的预算标准。
4.道德风险。编制预算所需的大多数信息是由那些业绩要受到预算考核的人员提供的。如果这些人员为了得到较好的业绩评价标准而有意提供虚假的预算数据,预算本身的效用就降低了。而在实际操作中,预算编制机构掌握的信息总是不充分的,这种倾向无法避免。
二、博弈分析——预算准确性的考核
在全面预算管理中,预算的监督和考核是保证预算正确执行的重要一环。为了保证预算执行的准确性,管理层、责任中心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个监督博弈。在这个博弈中,管理层的纯战略选择是监督考核或不监督考核,责任中心的纯战略选择是选择虚报预算,或不虚报预算。
表中,A是通过监督考核可以实现管理层的期望目标利润;C是监督考核成本;F是预算未完成的罚款。
我们用x代表管理层检查的概率,y代表责任中心提供虚假预算的概率。给定y,管理层选择检查(x=1)和不检查(x=0)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P(1,y)=(A-C+F)×y+(A-C)×(1-y)=y×F+A-C
P(0,y)=0×y+A×(1-y)=A×(1-y)
解P(1,y)=P(0,y),得到X=A/(A+F),同理可得Y=C/(A+F)。
最后该博弈的纳什均衡是:X=A/(A+F),Y=C/(A+F),即管理层以A/(A+F)的概率检查,责任中心以C/(A+F)的概率选择虚报预算。如果将X通过数学变形,实际上X=A/(A+F)=1/(1+F/A),可以看出,预算考核的概率有个最低限度,而且显然0 三、对策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要解决预算准确性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全面预算的组织协调。准确的预算,能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预测、协调及控制作用,使企业能以更高的效率、更优的发展质量、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来实现战略发展目标,但是,由于企业编制预算的期间为年度,其预期通常与年度财务目标相联系,缺乏对企业战略规划中的中、长期目标的衔接。尤其是企业预算编制偏重于生产经营预算,对专项决策预算(如投资计划决策)有所忽视,使得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能充分发挥统领全局的作用。 (二)加强预算的基础工作。在全面预算的管理上,预算编制基础工作仍然比较薄弱,零基预算、弹性预算等方法运用较少,更多的基于常识而非专门知识,主观判断较多。提高全面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要进一步落实企业两级核算制度,合理利用ERP系统,生产和消耗计量工作要做到车间、班组,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完整。对于管理费用则需进行明细分项,根据归口管理的原则,制定不同部门负责各项费用的预算编制、指标分解和实施控制。 (三)把“余地”留在明处。通过采取分项目设置不可预见费的办法,解决某些预算项目由于基础资料掌握不全或预算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导致的预算不准确问题,从而降低预算中存在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根据预算项目的重要性以及预算编制的难度确定不可预见费的多少。同时,每个预算项目是否需要不可预见费、不可预见费留多少,都必须经过预算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 (四)树立全员参与意识。使企业的全体员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预算管理的过程,将全面预算的理念贯彻给每位员工。只有企业全体员工积极参与预算的制定,并且使他们得到重视,预算才易于被员工接受,预算管理准确性工作的推进才有可靠的基础。S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2. 2.郎永建.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的三方博弈[J].企业经济,2005,(8). 3.赵俊林.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若干难点与对策[J].北方经济,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