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永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十五六岁,从心理学上划分正值青年初期,这个时期由于主客观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波动大,行为表现摇摆不定,教师如何在实习中针对拥有不同心理的学生进行辅导呢?本文对四个不同心理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因材施教的措施。
关键词: 实习心理 中等职业学校 因材施教
对于中等职业学生而言,毕业实习是通往社会的必经门槛,实习对于中职学校来说也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因为实习内容有很强的直观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再加上有些实习内容跟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直接关系,所以从总体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对实习比较感兴趣,乐于参加这种学习活动。但在具体实习活动中,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活动和外部表现,这些心理活动和外部表现直接影响实习效果。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有所认识。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心理大体可分为以下类型。
一、志向型(兴趣型)
这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明显地表现出一定的志向性,即所谓志向心理。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对跟自己追求的职业有关系的实习内容极感兴趣,爱操作,爱实践,并且有一定的追求、探究精神,强烈地表现出职业动机和使用观点。比如,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有的将来想从事比较轻松干净的工作,所以对高低压输配电的实习和数控车床操作比较投入,而对于焊工实习则不感兴趣。这类学生在实习期间,能自然地把实习内容跟自己理想的事业联系起来,同时在心理上做着各种打算。这类学生一旦进入理想中的工作岗位,往往能在自己的事业中作出突出的贡献。
跟以上心理相伴的另一种心理活动是:对自己认为没有用的实习内容态度默然。针对这类学生,教师除了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熟练掌握相应技能外,还要引导他们尽量多学习一些技能,以适应社会职业的需求。
二、稳定型(从师型)
拥有这种类型的学生大多是女生。她们的突出特点是对所有的实践都比较认真,能够严格按照实习指导和教师的要求进行活动,操作认真谨慎,善始善终。对这类学生教师比较放心。但是这类学生有一个普遍的缺点是:她们从心理上只满足于完成任务,在实习过程中,大多数只能在老师指导范围内活动,思维拘谨,求同思维占绝对优势,一般不易提出创造性设想和建议。对这类学生,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他们多进行求异思维,敢于进行创新构思。
三、冲动型(粗放型)
这类学生在实习中极易冲动,见到什么新鲜事物和现象都会不自觉地惊呼,前后左右呼唤乱招,影响别人的实习活动,实习秩序往往乱在他们身上。他们只注意观察现象,不注意思考,更不善于联系已学过的理论进行思考。由于易冲动,常常会出现操作上的错误,不讲规矩,不论套数。他们的突出心理特点是:兴趣的稳定型和持久性较差。这类学生完成实习作业的能力也较差,往往是当时激动,过时全忘。对这类学生,老师要跟紧辅导,教他们规范操作,仔细观察,静心思考,认真完成实习作业。
三、联想型(探索型)
这类学生为数不多。他们的突出特点是:思想比较活跃,长于“横向思维”和“求异思维”,愿意求索,能在实习活动中进行联想,提出新问题,进行广泛的思维活动,并且能由此迸发出创造性的灵感之花,获得突破性成绩。他们不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有时候表现得很固执。在实习活动中,他们常常超出实习范围,别出心裁,自设新项目,出现一些越轨行为和破坏行为。这类学生大都不受欢迎,他们的实习作业往往有新观点和见解。从培养人才角度考虑,这类学生很有出息,如果他们的行为及时得到老师的肯定、辅导和矫正,极易出成绩。
四、懒惰型(袖手型)
这类学生极少,他们既不爱动手,又不爱动脑,对什么内容都不敢兴趣,往往是这里看看,那里转转,实习结束一无所得。这类学生是教师辅导的重点对象,要用实习内容激发他们的兴趣,督促其认真操作,调动其思维积极性,从多方面消除其惰性心理,使其体验到实习的乐趣。
以上幾种心理类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实习内容的变化,尤其是教师的启导,会向着有利方向转化。每种类型的学生都各有其长、各有其短。教师的责任是深入了解其长短,使他们在实习活动中充分扬其长、补其短,取得理想的实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