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向梅
摘 要: 拟声拟态词丰富和多用是日语的一大特点。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新日汉拟声拟态词词典》中收录的拟态词为主要分析对象,着重对日语中的拟态词在语义使用上进行分类阐述,并与汉语中常用的拟态词在语义的使用上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 日汉 拟态词 语义比较
拟声拟态词的丰富多样作为日语语言的一大特点,越来越引起中国日语学习者的重视,相关的研究不在少数。
日语的拟声拟态词通过丰富的表现和描写,感性地表达事物的状态及动作,在日语语言表达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对许多日语母语者来说,使用拟声拟态词表达的高效和准确的效果,是用其他词汇所难以替换的。如日本人想要表达自己不擅长阿谀奉承,可能会说「役人にぺこぺこ頭を下げることは、僕には苦手だなあ。」(对官员低三下四点头哈腰,对于我来说有点难呀。)。此处用“ぺこぺこ”一词,就非常形象地展现了点头哈腰的样子。
据统计,收录在各类拟声拟态词词典里的现代拟声拟态词大约有2500个,是英语的3倍,汉语的2倍。就目前在日语学习者比较常用的拟声拟态词工具书——《新日汉拟声拟态词词典》(郭华江编著)中收录的1919个词汇里,单纯表音的拟声词为84个,仅占总数的4.4%左右,其他的均为拟态词或既可拟声又可拟态的词(称之为“オノマトペ”,关于其定义和分类学术界尚有不同看法,本文暂不展开讨论),这对日语外语学习者来说,其较之拟声词拟态词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本文從拟态词的语义使用方面,就中日两国语言进行简单的分类和对比。
一、日语中拟态词的语义使用分类
日本语言学者滑本忠(2008)把日语的拟声拟态词的语义使用分为描述人的动作状态、描述人的心情和状态和描述自然现象三大类别。三上京子(2004)在金田一(1978)的基础上,将日语拟声拟态词在语义使用上分为以下四个部分:描述生物自然界及事物的声音、描述物的动作和状态、描述人的动作和状态、描述人的心情和感觉。参照三上的分类法,本文着重对《新汉日拟声拟态词词典》中收录的拟态词用法部分进行以下归纳和分类。
1.对气象等自然现象的描述。
例1:うらうらとした日差しを浴びて公園のベンチで友達と話し合う。/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我和朋友坐在公园的长凳上交谈。
例2:傘を持たないカップルが雨のびしょびしょと降る中で立ち止まって話しをしている。/ 没有带伞的一对情侣,站在疾雨中谈情说爱。此外还有拟态词ぴかぴか、ぱっかり、ぱらぱら等。
2.对事物状态、性质的描述。
(1)对材料的材质、触觉的描述
例3:お貸しを作る時水あめがねばねばとエピロンについてしまった。/做点心的时候,糖稀黏黏糊糊地粘在了围裙上。其他拟态词还有如かちかち、どっしり、ごわごわ、ねとねと等。
(2)对事物含有的水分及干燥程度的描述
例4:昨夜からの雨で畑もしっとりとした。/昨晚开始下雨,下得田里都湿漉漉的。
例5:洗ってドライヤーを掛けた髪はさらさら気持ちがよい。/洗过的头发在吹过风后,又干又松,十分舒服。此类拟态词还有如すっぷり、じたじた、じめじめ、、めらめら等。
3.对人及物的动作的描述。
例6:食欲の旺盛な彼らは次々に出てくる料理をぱくぱくと平らげた。/他们食欲旺盛,把接二连三端上来的菜肴狼吞虎咽地扫个精光。此类拟态词还有如てくてく、てばてば、よちよち、にっこり、ばたばた、のんびり、ごろごろ、ちょこちょこ等。
4.对人的感情、感觉的描述。
例7:今日ここに来る時も私は又車に酔って胸がむかむかした。/今天到这儿来的时候,我又晕车了,只想吐。此类拟态词还有如がっくり、うんざり、くよくよ、おずおず、ひりっと、いらいら、ぼんやり、すっきり、のんびり等。
二、汉语中的拟态词语义使用分类
汉语中的拟态词多属于形容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形容人的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觉。
如:甜蜜蜜、甜津津、甜滋滋、甜丝丝、酸溜溜、酸辣辣、苦辣辣、辣乎乎、香喷喷、臭烘烘等。
2.形容事物的颜色。
如:红彤彤、红艳艳、白茫茫、黄澄澄、绿油油、黑漆漆等。
3.形容人的动作状态。
如:慢腾腾、慢悠悠、笑眯眯、笑嘻嘻、雄赳赳、歪歪扭扭等。
三、结语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日语中的拟态词主要表现为对自然现象、材料的质感触感、液体的状态、人的感情感触等方面的丰富表达。而且数量多类别全,这跟日本地理环境及其民俗文化习惯等息息相关。汉语中这部分语义表达相关的拟态词内容较少。
其次,在汉语的拟态词中,对味觉、嗅觉及颜色的表达相对丰富。与此相对的,例如在味觉的表达上,日语中的拟态词几乎只有“あっさり”、“さっぱり”、“こってり”三个。这几个词并不是表达味道种类的,仅仅用于味道程度的表达。除此以外,表达嗅觉的拟态词只有两个,形容色彩的拟态词很少。
最后,无论是汉语还是日语,其形容人的动作状态的拟态词都相对较多。
参考文献:
[1]山口仲美.暮らしのことば 擬音·擬態語辞典[Z].講談社,2003.
[2]山上京子.日本語オノマトペ指導に関する研究[M].日本語教育方法研究会誌,2002(9).
[3]金田一春彦.擬音語·擬態語概説[M].角川書店,1997.
[4]郭华江.新日汉拟声拟态词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注:本文中的例句均出自郭华江主编的《新日汉拟声拟态词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