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庆臻
“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为推动文化创新、鼓励原创出版和推进走出去战略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从2006年开始,面向社科类、科技类、少儿类三种图书,每两年组织一次评选,每一类共有100种图书入选。笔者策划、编辑的《农民工高等教育需求、供给和认证制度研究》一书,荣获2013年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这本书能够入选获奖,不仅为出版社赢得了荣誉,也使笔者对做好编辑出版工作增强了信心。下面,笔者将自己在策划、编辑专业学术著作方面的些许体会与编辑同行分享。
一、选题力求新颖,研究视角要独到。新型城镇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近年来,城镇化问题研究一直很热。基于农民工群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的特殊重要性,围绕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子女入学等权益保障上,同时研究的出发点多把农民工问题当成需要解决的包袱。
学术著作是作者根据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而撰写的作品。笔者在策划《农民工高等教育需求、供给和认证制度研究》一书时,对选题主要从两个方面去审视。一方面,看作品在理论上是否具有新见解,在实践中是否有新发现,在解决问题上是否有新思路;另一方面,看研究视角、研究结论是否独到。该书作者以多年的调研和实验为基础,从提高农民工落户和就业能力出发,论证了农民工高等教育对我国大规模的基础劳动力提升和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意义,提出农民工高等教育是今后中国劳动生产率乃至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并构建了“农民工大学”体系。在当前城镇化和农民工问题研究领域,这样的研究视角十分独特。同时,该书提出的将农民工高等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建立遍及农民工聚居区的以学习中心为基点的社区性开放大学体系,中央和地方政府设立不同层次的建设工业区开放大学专项基金,鼓励大学办分校建立农民工教育机构以及建立利益兼容、信息成本最低的农民工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等政策建议,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而且提出一套解决思路。可以说,该书获奖的一个原因,在于其为研究和解决农民工问题提供了全新视角及解决方案,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有助于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
二、策划选题最好立足自己的专业背景,关注相关领域的新动向和新成果。学术著作的选题策划,必须能够反映学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不能老生常谈、东拼西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管理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为各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各种研究成果层出不穷。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思想、新观点,优秀学术著作的选题较难发掘。在策划选题时,编辑要想获得高质量的学术作品,最好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凭借自己的专业素养与作者进行探讨与交流。笔者的专业背景是经济管理,从事财经类、人力资源管理类编辑工作数年,城镇化和农民工教育培训是笔者比较熟悉的领域,同时与笔者长期从事的人力资源管理编辑工作有密切关系。
2010年8月,通过一位专家介绍,笔者捕捉到该书作者一直从事农民工高等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这正好是笔者经常关注和比较擅长的专业领域,于是如获至宝。经与作者联系,进一步了解到,自2005年起该书作者就着手研究农民工高等教育问题,历时7年,对研究解决农民工高等教育不仅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而且见解独到;该课题曾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85工程”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等项资助。作者对农民工高等教育问题的潜心研究及多项基金对这一课题的青睐,更加坚定了笔者策划出版这本书的决心和信心。
三、编辑加工时,注重与作者沟通互动。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编辑每天面对大量的审稿压力,很难做到每本书都与作者反复沟通;从作者的角度来说,创作一部学术作品不易,常常对自己的作品惜字如金。即使有的作品偏离了出版导向和定位,编辑改动前也要征求作者意见,不能任意修改。要与作者对上话,说服作者结合出版社的出版定位和编辑思想修改自己的作品,不但需要编辑有一定的专业积累,而且要勤于沟通,善于说服。
拿到该书的第一稿,笔者第一时间认真做了预审。如前所述,书稿无论在创新性研究还是学术观点上,都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但由于作者交稿仓促,逻辑结构较显凌乱,文字表达较为粗糙,要达到学术著作的出版水准,还需下大力气修改。于是,笔者从学术出版规范的角度,耐心细致地和作者交换意见,希望进一步修改,并得到作者同意。此后,又多次给作者写邮件、打电话,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和建议。
对该书的编辑加工,主要把握三个方面。首先是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重点避免对党和政府的不实提法或错误观点。比如,对书稿有关我国改革开放的评价,以及其他与中央已作出结论不太符的判断,坚决要求作者加以改正。其次,逻辑结构要清晰,作品分析论证要有清晰的脉络,增强可读性。比如,针对书稿个别章节结构较乱、内容较繁、行文不畅、资料略显堆砌等问题,要求作者围绕主题,精选典型材料,注意内容与主题的关联性、逻辑性,将有些内容合并归类、调整顺序。第三,注意文字规范。学术著作的文字规范十分重要,尤其对多重定语、用英文句式表述的两三行的长句子,必须用中文表述方式精练、准确地表达出来,同时要正确使用中文标点符号,等等。总之,通过与作者的反复沟通与真诚互动,赢得了作者的认可和信任。
四、巧借“外力”,积极寻求专家、学者的帮助。编辑的知识是有限的,不可能通晓每个领域,也不是所有领域的专家。对自己不熟悉的专业领域,如何在策划和编辑过程中做到客观、严谨呢?这就要多查多问,不能完全依赖作者。该书运用了大量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涉及现行经济政策和教育政策等多个方面。在审读加工时,对有疑问、不理解和拿不准的地方,笔者不轻易放过,也不去想当然地轻易改动,而是想方设法搞明白、搞准确。对于专业上不懂、政策上把握不准的问题,除了查阅相关资料求证,还尽力向专家、学者请教,找出解决办法,借助他们提供的专业知识,给作者提出修改建议。知名专家高质量的推荐意见,对图书获奖是有益的。
五、克服浮躁情绪,踏踏实实地“为他人做嫁衣”。对于编辑工作,作家茹志鹃曾经说过:“你的成功,消亡在别人的成功之中;别人的失误,却要分担惩罚。掌声和鲜花,只属于作者;你只在无声无息的后台,完成自己的价值。”当前,许多出版社编辑人员经济指标任务普遍较重,难免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很难做出精品。策划、编辑相对枯燥的学术著作,对编辑的要求较高,不仅要静下心来从专业上把握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还要细心注意字词句章,不可放过任何细节。因此,策划与编辑学术著作,必须克服浮躁情绪,真正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好编辑工作。
编辑是一个光荣而又存有遗憾的职业。光荣在于“幕后英雄”,遗憾在于学无止境。笔者对策划、编辑该书尽管付出了一些心血,尽到了编辑责任,最终获得了国家级奖项。但由于自己知识水平和出版经验所限,重新审视该书仍有许多值得改进和提高的地方。这时刻提醒笔者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可掉以轻心,要不断加强学习,少留遗憾,多出精品。
(作者单位系中国言实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