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运用已有支柱产业经济效应研究理论和实证分析文献的基础上,以咸阳市为例,结合咸阳支柱产业发展现状,选取了一套能够较好反映咸阳市支柱产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做出综合评价,同时选择评价综合得分最高的三大支柱产业,与咸阳市经济发展指标GDP建立回归模型,通过采用实证方法,科学分析支柱产业对地方经济产生的效应。研究证实,咸阳市支柱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起支撑作用,且经济效应非常明显。
关键词:支柱产业;经济效应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4(4)-0065-06
一、引言
支柱产业(pillar industry)在国民经济的生产发展中日趋重要,是国家和地方财政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整个经济的先导性产业,具有较强的连锁效应,可以诱导新产业崛起,对所处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变化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区域经济成长的过程与支柱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研究支柱产业的经济效应,对于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合理化意义十分重要。
2004年以来,咸阳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理和资源优势,经过不断探索和发展,基本上形成了以能源化工、电子、装备制造、食品、纺织服装、医药制造、建材为主的七大支柱产业工业体系,走出了一条符合咸阳实际的经济发展新道子。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西咸区域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咸阳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优势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七大支柱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最突出的变化是提高了GDP总量、增加了财政收入、扩大了就业岗位等。但是,咸阳作为西部欠发达的中等城市,七大支柱产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如哪些支柱产业应继续发展和给予支持,哪些支柱产业需要寻找新的产业予以替代?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对咸阳市支柱产业的未来发展和当地的经济效应产生巨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把研究支柱产业对地方经济效应的贡献度作为研究的重点。
目前,我国对支柱产业的经济效应理论研究,基本上建立在国外对主导产业理论研究基础上的。国外对主导产业的经济效应理论研究盛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最早提出主导产业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此后罗斯托对其进行了明确、系统的研究。罗斯托在吸收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和赫希曼的不平衡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强调用主导产业理论来解释现代经济增长,认为整个经济的增长在一定意义上是某些关键部门的迅速增长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效果,这些关键部门即是主导产业部门;提出主导产业理论的核心是“创新”和“扩散”。此后,日本经济学家攸原三代平提出了可供衡量的主导产业的“二基准”论,即生产率上升率基准和需求收入弹性基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等问题的研究,以及由此引发的支柱产业选择等问题逐步被提上日程。赫希曼、罗斯托和攸原等经济学家对主导产业理论的研究,为我们分析中国支柱产业及主导产业提供了一种较具体的研究路径,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正当国外热衷于主导产业(Leading Industry)的理论研究时,我国理论界一方面对国外已有主导产业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应用,另一方面也着手对支柱产业(Pillar Industry)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例如,刘勇(2003年)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工业支柱产业的进行了综合评估和判定;胡仪元(2004年)运用比较分析法,对西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选择及其优势进行了分析;郭炜(2005年)运用灰色系统中的相关决策理论,研究了城市支柱产业选择评价体系;郭文学、康永贞(2005年)运用主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评价了欠发达地区宁夏的支柱产业;王文博、杨凤荣、刘丹(2009年)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分析了陕西工业支柱产业的产业结构效应、竞争效应和配置效应,以及对工业支柱产业的经济效应;马丽、张前进(2011年)运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宁夏工业支柱产业进行综合评价。总体来看,这些学者的研究仅局限于对支柱产业的社会效应评价或对经济产生效应的贡献度研究,没有将主成分分析法和建立经济模型结合起来,分析支柱产业对经济产生效应的贡献。
有鉴于此,本文立足于国内外支柱产业的经济效应理论和实践,以咸阳为例,结合咸阳支柱产业发展现状,选择相应的多个经济评价指标,构建支柱产业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支柱产业进行综合评价;选择评价综合得分最高的三大支柱产业,然后与咸阳市经济发展指标GDP建立回归模型,定量分析支柱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的经济效应,并就如何提升区域支柱产业竞争力、制定区域支柱产业政策提出建议。
二、咸阳市支柱产业发展现状
(一)工业发展情况良好,七大支柱产业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目前,咸阳市已形成了食品、纺织业、医药化工、电气、石油加工等包涵32个行业、门类齐全、初具规模的工业经济体系。2004年以前,全市支柱产业少,且总量和比重较小;2004年以后,工业经济基本上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工业、电子工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纺织服装工业、医药制造工业、建材工业为主的七大支柱产业经济体系。图1显示,近10年来咸阳市支柱产业与GDP的增长变动规律表明,支柱产业的高增长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2004-2012年,咸阳市GDP平均增长14%左右,而七大支柱产业平均增长25%左右,支柱产业增速一直远高于GDP增速,二者之间呈现出较强的协同性,但支柱产业的增速比经济增速变化幅度较大。截至2012年末,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16.2亿元,同比增长14.5%;七大支柱产业产值为2125.6亿元,工业增加值为545.3亿元,同比增长28%,拉动全市经济增长2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12.73亿元,交付税金56.6亿元,占全市财政税收的比重超过70%,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
(二)产业集中度高,行业兴衰更替发生重大变化
2004-2012年间,咸阳市七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每年都在94%以上。在2009-2012年的后危机时代,全市支柱产业排序出现新变化,能源化工产业异军突起,2012年其产值高达1020亿元,是2004年的34倍,占七大支柱产业总产值的48%,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5.7%,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无论总量和增速都一直位居各产业之首;能源化工产业主要分布于咸阳市市区、兴平市、长武县、彬县、旬邑县和永寿县,骨干企业有彬煤公司、陕西延长石油兴化公司、长庆石化分公司等。仅次于能源化工业的是装备制造业和食品业,2012年产值分别为412亿元和317亿元,二者的总量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2.6%,其中食品工业中乳制业、果蔬饮料业发展较快,其产业主要分布在咸阳市区、兴平市、武功县、泾阳县、三原县、乾县、礼泉县,骨干企业有陕西柴油机重工公司、陕西航空电气公司、宏远航空锻铸工业公司、三原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泾阳光明乳业、海升果汁等。而咸阳的传统产业,如纺织业和电子行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近8年来,工业总产值增长缓慢,骨干企业有彩虹集团、偏转集团、国棉一厂、二厂等,特别是电子行业近3年来大幅下滑,2012年总产值仅为48亿元,是2004年的50%,主要原因是咸阳市最大的电子国有控股企业彩虹集团,由于产品研发滞后,市场占有率大幅下降,生产经营陷入困境。
三、咸阳市支柱产业的经济效应分析
(一)支柱产业评价体系
1、分析原理。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设法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比如P个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指标。
2、指标选取。根据支柱产业的选择标准以及选择原则,本文选取了咸阳市支柱产业必须具备的经济可观测变量咸阳市作为评价指标,数据均来自咸阳市统计年鉴。它们依次为支柱产业增加值(X1)、支柱产业增加值率(X2)、支柱产业产值贡献度(X3)、成本费用利润率(X4)、信贷资金行业配置效率(X5)、影响力系数(X6)、感应度系数(X7)。
3、主要评价指标解释。支柱产业增加值率(X2)指在一定时期内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同期七大支柱总产值的比重,反映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
支柱产业产值贡献度(X3)是指一定时期内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同期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体现支柱产业在地区产业结构中处于支配地位、份额较大的基本特征。
影响力系数(X6)表示第j部门增加1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地区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需求拉动程度,这种影响能力表现为该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能力。一个产业的影响力系数越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就越大。该指标体现了支柱产业对地区经济的驱动能力大的特征。其计算公式为:
4、主成分判定。本文所选取的数据均来自《咸阳市统计年鉴》和《咸阳市工业统计资料》,并作计算整理。由于选取的指标变量单位不同,通过SPSS的操作,先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得到相关系数矩阵,进而求出其初始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及累计方差贡献率。
一般来说,主成分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5%和特征值大于1,提取的主成分基本上保留了原来的指标信息。如表2所示:前三个成分的特征值分别为5.381、1.902、1.084,都分别大于1,并且它们的累计贡献率为88.207%,这样原来的7个指标就可以通过这3个指标来反映,故提取了这3个主成分,起到降低维度的作用。然后抽取主成分,利用最大方差法正交旋转得到主成分载荷矩阵(Component Matrix)。如表3所示。
从表3因子载荷矩阵中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F1)在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率、产业增加值占比和成本费用利润率上的载荷能力较大,而第二主成分(F2)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上的载荷能力较大,第三主成分(F3)在信贷资金行业配置效率上的载荷能力最强。提取的这三个主成分,可以解释所有的指标变量。残差矩阵检验(略)结果通过,也表明了旋转后对原指标的替代效果较好。
由表2及表3中的数据,根据主成分分析模型可以得出咸阳市七大支柱产业的主成分分析表达式如下:
F1=0.981X1+0.910X2+0.842X3+0.705X4+0.186X5+0.186X6+0.219X7
F2=0.190X1+0.083X2+0.047X3+0.449X4+0.270X5+0.945X6+0.846X7
F3=0.270X1+0.412X2+0.363X3+0.299X4+0.885X5+0.049X6+0.487X7
由主成分综合评价模型:
得出七大支柱产业的主成分综合评价方程为:
F=0.86386F1+0.10158F2+0.10158F3
将咸阳市评价指标数据标准化后(ZX1—ZX7)代入F主成分表达式,就得到咸阳市七大支柱产业的综合得分如下表所示:
通过表4得出:七大支柱产业综合得分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和食品工业,它们的综合得分都超过1。这与咸阳的资源优势、工业布局和农业底蕴密切相关。
同样计算方法,得到2004—2012年咸阳市支柱产业综合发展得分示意图:
由图3可以看出:从2004—2012年综合发展得分看,综合得分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其中2012年得分最高,说明咸阳市支柱产业对当地经济贡献度逐年提高。而2008年受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影响,咸阳市工业经济呈现出增速回落的态势,综合得分增量有所下滑。进入后危机时代,政府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综合得分得以上升,综合发展得分结果与原始数据发展方向基本一致,说明该评价方法准确地反映了咸阳市支柱产业对地方综合经济效应的变化趋势,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二)建立经济效应模型
从以上支柱产业的评价体系以及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和食品工业的综合得分前三的情况看,用这三大支柱产业代表咸阳市七大支柱产业来分析对地方经济的社会效应,起到了用较少的变量解释代替被解释变量的作用。为分析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效应,需建立三大支柱产业与经济发展水平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前面主成分分析法已经消除了多重共线性。为了剔除支柱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可能存在的异常关系,利用Eviews软件对2004-2012年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平滑时间序列的指数关系消除异方差。lnG、lnF1、lnF3、lnF4分别为咸阳的GDP、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和食品工业产值取对数后的结果。首先进行单位根检验(略),所有数据是平稳的,再运用OLS估计,得回归模型:
InG=-15.843+0.4351InF1 +0.3089InF3 +0.1815InF4
R2=0.9872,F=59.88
然后检验上述模型的残差项是平稳序列。检验结果表明:统计量(R2、F、P) 均显著,统计量复相关系数R2接近1,F检验统计量很大远超过临界值,概率p值很小接近0,该残差序列在5%显著性水平上是平稳的。因此可以认为拟合程度很高,模型高度显著,说明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能够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和食品工业对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影响。
从模型看出,回归系数均合理,这三个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是正影响作用,对当地产生的经济效应也是最大的,由回归模型可知当能源化工每增长1%,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使GDP增长0.4351%; 装备制造业每增长1%,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使GDP增长0.3089%; 食品工业每增长1%,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使GDP增长0.1815%。
四、政策建议
(一)继续发展和支持有潜力和实力的支柱产业
根据咸阳市七大支柱产业主成分综合得分情况,得分较高的前三大产业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和食品工业,其在GDP的比重达到80%,而且与经济增长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因此,应进一步扩大这三个产业的规模,在政策上进一步给予大力支持,充分发挥支柱产业的龙头拉动优势,使其成为全省甚至全国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
(二)压缩和淘汰生产能力过剩、过时的支柱产业
根据七大支柱产业综合得分情况得出:综合得分较高,说明该行业处在整个行业水平之上,应当作为本地区优势产业继续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其扶持力度,如在政策上给予该行业鼓励,税收上给予一定的减免优惠等;综合得分较低,则表明该行业处于支柱产业平均水平之下,应淘汰和关闭,促进高生产率、高效率、绿色环保的企业成长,大力压缩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实现支柱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用新兴产业代替弱势支柱产业
通过以上定量分析,可以看到咸阳市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促进GDP增长、带动关联产业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支柱产业的兴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支柱产业可能不断走向低迷,会拖累经济发展的好势头。如咸阳市电子工业,已经走过了繁荣期,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逐渐缩小,如果用支柱产业的硬性指标进行衡量的话,其诸多指标已背离支柱产业的衡量标准,如2012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2%,小于支柱产业标准(5%);同时其产业感应度系数小于1,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制约作用较小,在咸阳市国民经济中的实际经济贡献还没有达到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标准。因此,应借鉴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和支柱产业演变的规律,寻找新兴产业逐步替代诸如电子工业等弱势产业。
参考文献
[1]刘干,胡晓超.浙江省支柱产业选择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咨询,2010,(2):46-47。
[2]马丽,张前进.宁夏工业支柱产业选择—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实证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学报,2011,(2):47-49。
[3]曲飞宇.区域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集群选择及发展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1,(2):6-8。
[4]王文博,杨凤荣,刘丹.陕西省工业支柱产业偏离份额与经济效益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8):34-41。
[5]张海鹏,张爵.贵州工业部门支柱产业选择的数学模型[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0,(6):1-7。
责任编辑、校对:申建文
(二)建立经济效应模型
从以上支柱产业的评价体系以及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和食品工业的综合得分前三的情况看,用这三大支柱产业代表咸阳市七大支柱产业来分析对地方经济的社会效应,起到了用较少的变量解释代替被解释变量的作用。为分析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效应,需建立三大支柱产业与经济发展水平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前面主成分分析法已经消除了多重共线性。为了剔除支柱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可能存在的异常关系,利用Eviews软件对2004-2012年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平滑时间序列的指数关系消除异方差。lnG、lnF1、lnF3、lnF4分别为咸阳的GDP、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和食品工业产值取对数后的结果。首先进行单位根检验(略),所有数据是平稳的,再运用OLS估计,得回归模型:
InG=-15.843+0.4351InF1 +0.3089InF3 +0.1815InF4
R2=0.9872,F=59.88
然后检验上述模型的残差项是平稳序列。检验结果表明:统计量(R2、F、P) 均显著,统计量复相关系数R2接近1,F检验统计量很大远超过临界值,概率p值很小接近0,该残差序列在5%显著性水平上是平稳的。因此可以认为拟合程度很高,模型高度显著,说明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能够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和食品工业对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影响。
从模型看出,回归系数均合理,这三个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是正影响作用,对当地产生的经济效应也是最大的,由回归模型可知当能源化工每增长1%,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使GDP增长0.4351%; 装备制造业每增长1%,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使GDP增长0.3089%; 食品工业每增长1%,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使GDP增长0.1815%。
四、政策建议
(一)继续发展和支持有潜力和实力的支柱产业
根据咸阳市七大支柱产业主成分综合得分情况,得分较高的前三大产业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和食品工业,其在GDP的比重达到80%,而且与经济增长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因此,应进一步扩大这三个产业的规模,在政策上进一步给予大力支持,充分发挥支柱产业的龙头拉动优势,使其成为全省甚至全国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
(二)压缩和淘汰生产能力过剩、过时的支柱产业
根据七大支柱产业综合得分情况得出:综合得分较高,说明该行业处在整个行业水平之上,应当作为本地区优势产业继续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其扶持力度,如在政策上给予该行业鼓励,税收上给予一定的减免优惠等;综合得分较低,则表明该行业处于支柱产业平均水平之下,应淘汰和关闭,促进高生产率、高效率、绿色环保的企业成长,大力压缩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实现支柱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用新兴产业代替弱势支柱产业
通过以上定量分析,可以看到咸阳市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促进GDP增长、带动关联产业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支柱产业的兴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支柱产业可能不断走向低迷,会拖累经济发展的好势头。如咸阳市电子工业,已经走过了繁荣期,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逐渐缩小,如果用支柱产业的硬性指标进行衡量的话,其诸多指标已背离支柱产业的衡量标准,如2012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2%,小于支柱产业标准(5%);同时其产业感应度系数小于1,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制约作用较小,在咸阳市国民经济中的实际经济贡献还没有达到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标准。因此,应借鉴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和支柱产业演变的规律,寻找新兴产业逐步替代诸如电子工业等弱势产业。
参考文献
[1]刘干,胡晓超.浙江省支柱产业选择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咨询,2010,(2):46-47。
[2]马丽,张前进.宁夏工业支柱产业选择—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实证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学报,2011,(2):47-49。
[3]曲飞宇.区域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集群选择及发展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1,(2):6-8。
[4]王文博,杨凤荣,刘丹.陕西省工业支柱产业偏离份额与经济效益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8):34-41。
[5]张海鹏,张爵.贵州工业部门支柱产业选择的数学模型[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0,(6):1-7。
责任编辑、校对:申建文
(二)建立经济效应模型
从以上支柱产业的评价体系以及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和食品工业的综合得分前三的情况看,用这三大支柱产业代表咸阳市七大支柱产业来分析对地方经济的社会效应,起到了用较少的变量解释代替被解释变量的作用。为分析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效应,需建立三大支柱产业与经济发展水平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前面主成分分析法已经消除了多重共线性。为了剔除支柱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可能存在的异常关系,利用Eviews软件对2004-2012年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平滑时间序列的指数关系消除异方差。lnG、lnF1、lnF3、lnF4分别为咸阳的GDP、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和食品工业产值取对数后的结果。首先进行单位根检验(略),所有数据是平稳的,再运用OLS估计,得回归模型:
InG=-15.843+0.4351InF1 +0.3089InF3 +0.1815InF4
R2=0.9872,F=59.88
然后检验上述模型的残差项是平稳序列。检验结果表明:统计量(R2、F、P) 均显著,统计量复相关系数R2接近1,F检验统计量很大远超过临界值,概率p值很小接近0,该残差序列在5%显著性水平上是平稳的。因此可以认为拟合程度很高,模型高度显著,说明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能够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和食品工业对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影响。
从模型看出,回归系数均合理,这三个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是正影响作用,对当地产生的经济效应也是最大的,由回归模型可知当能源化工每增长1%,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使GDP增长0.4351%; 装备制造业每增长1%,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使GDP增长0.3089%; 食品工业每增长1%,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使GDP增长0.1815%。
四、政策建议
(一)继续发展和支持有潜力和实力的支柱产业
根据咸阳市七大支柱产业主成分综合得分情况,得分较高的前三大产业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和食品工业,其在GDP的比重达到80%,而且与经济增长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因此,应进一步扩大这三个产业的规模,在政策上进一步给予大力支持,充分发挥支柱产业的龙头拉动优势,使其成为全省甚至全国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
(二)压缩和淘汰生产能力过剩、过时的支柱产业
根据七大支柱产业综合得分情况得出:综合得分较高,说明该行业处在整个行业水平之上,应当作为本地区优势产业继续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其扶持力度,如在政策上给予该行业鼓励,税收上给予一定的减免优惠等;综合得分较低,则表明该行业处于支柱产业平均水平之下,应淘汰和关闭,促进高生产率、高效率、绿色环保的企业成长,大力压缩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实现支柱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用新兴产业代替弱势支柱产业
通过以上定量分析,可以看到咸阳市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促进GDP增长、带动关联产业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支柱产业的兴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支柱产业可能不断走向低迷,会拖累经济发展的好势头。如咸阳市电子工业,已经走过了繁荣期,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逐渐缩小,如果用支柱产业的硬性指标进行衡量的话,其诸多指标已背离支柱产业的衡量标准,如2012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2%,小于支柱产业标准(5%);同时其产业感应度系数小于1,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制约作用较小,在咸阳市国民经济中的实际经济贡献还没有达到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标准。因此,应借鉴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和支柱产业演变的规律,寻找新兴产业逐步替代诸如电子工业等弱势产业。
参考文献
[1]刘干,胡晓超.浙江省支柱产业选择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咨询,2010,(2):46-47。
[2]马丽,张前进.宁夏工业支柱产业选择—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实证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学报,2011,(2):47-49。
[3]曲飞宇.区域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集群选择及发展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1,(2):6-8。
[4]王文博,杨凤荣,刘丹.陕西省工业支柱产业偏离份额与经济效益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8):34-41。
[5]张海鹏,张爵.贵州工业部门支柱产业选择的数学模型[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0,(6):1-7。
责任编辑、校对:申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