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周刊》进了美国图书馆

2014-07-04 12:01常辉
齐鲁周刊 2014年23期
关键词:马萨诸塞州师姐齐鲁

常辉

我与《齐鲁周刊》⑧

2007年夏天,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安排,正在山东大学读博士的我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做为期一年的学术交流。整个行程安排是,8月14日从济南坐火车到北京,8月15日从北京国际机场坐国航的航班到美国纽约,14个小时后到纽约的当天(因时差原因),再转美国西北航空的航班去马萨诸塞州,整个行程异常漫长。

考虑到飞行途中无事可干,就听从家人的建议,临上火车前在济南火车站购买了当天的几份报纸以打发时间。由于找零钱不方便,摊主主动递给我一份当期的《齐鲁周刊》,说这个期刊不错,就凑个整不找钱了。因为同学当中经常有人看这份期刊,我知道这是一份比较不错的期刊,就没有拒绝,随手将这份周刊塞进了背包。由于自身携带的物品超重,在北京机场只能把这些报刊打进偌大的行礼箱,在航班上自然也就没有办法打开来看。

到达美国后,刚开始的两天没有找到住处,只好借助在一个公寓的客厅里,包裹自然不能打开。两天后,在一位老家是曲阜的老乡(我称她为师姐)那里找到一个床铺,她当时做生物遗传方面的博士后研究,已经在美国呆了七年,而且很少回国(现在已获得美国绿卡)。那天,这位师姐抽空帮我收拾行李时,看到了我包里的一摞中文报刊,她有点吃惊,随便翻了一下说:“哎呀,我可是好长时间没看到家乡的报纸了,《齐鲁周刊》和《齐鲁晚报》在济南读大学时就经常看,要不你就送给我吧?现在看到这些报刊感觉可亲了。”

想想这几份山东的报刊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再说已经“西化”了的她很少主动向别人要东西,我就很大方地说了声“送给你了”,她连声道谢,并主动减免了我一个月的房租。

没想到的是,那一年圣诞节前的一次中国留学生聚会上,一位来自中央财经大学、正在美国哈佛大学(哈佛大学也在马萨诸塞州,与州立大学很近)读博士的留学生找到了我,说想借一些中文报刊看看。听他说后,我一愣:“我哪有什么中文报刊?”他告诉我是从那位师姐那里知道的,他从那位师姐那里看到了一期《齐鲁周刊》,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觉得里面的内容挺有意思,就想再找几期看看。我只好如实告诉他没有了,如果想看那一期的《齐鲁周刊》,也只能去找那位师姐借了——其实,那位师姐那里也只有那么一份。

出人意料的是,从此不断有人——包括外国留学生都提出向我借阅《齐鲁周刊》或其他中文报纸,有的是想从上面了解家乡的信息,有的是出于研究;而外国人大多不认识中国字,多半是有些猎奇。有位印度的留学生更有意思,他找到我说:“周(恩来)先生曾经说过,高大的喜马拉雅山把我们两个伟大的国家联在了一起,(因此)你应当把《齐鲁周刊》借给我,以保持咱们两个国家的友谊。”我听后只好抱歉地告诉他来晚了,目前手里已经没有《齐鲁周刊》了。他耸了耸肩,双手一摊,无奈地离开了。

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我就在“优麦地”(马萨诸塞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办的用于内部交流一个局域网,类似BBS)上发帖说明情况。当时,有人建议把《齐鲁周刊》数字版的链接给发上去,这样装有中文程序的电脑就可以在网上阅读了。这个建议很好,但遗憾的是,当时我没有找到《齐鲁周刊》的网址。

坦诚地说,我对那期《齐鲁周刊》印象并不深刻,因为当时没来得及仔细看,直到今天都想不起里面是些什么内容了,因为刚一到美国就被那位师姐给要走了,但这并不影响旅居或留学在美国的国内学者对《齐鲁周刊》的关注。对他们而言,这是一个了解国内和山东发展的重要通道与载体,能够读到《齐鲁周刊》,甚至会一解乡愁。

后来,那位师姐告诉我,马萨诸塞州立大学附近的一个郡图书馆,专门收藏了我送给她的那期《齐鲁周刊》——这绝对是当初我把《齐鲁周刊》带到美国时没有想到的。后来我知道,美国的郡差不多相当于咱们中国的一个县或者一个镇。我理解那位师姐所说的收藏,应当是那个郡的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看到了那一期的《齐鲁周刊》,就想办法给留了下来,并收藏进了他们的图书馆。因为在当地,不少居民是经常给图书馆捐书的,美国社区及郡这一级的图书馆,经常会通过这样的形式征集图书和期刊收藏。不过,如今想起来还是有些沾沾自喜,无意中做了一次《齐鲁周刊》的使者,将家乡的这份优秀期刊介绍到了美国的马萨诸塞州。想来,自己也对东方文化在美国的传播做了一点贡献。

“我与《齐鲁周刊》”

征文启事

2014年9月1日,是《齐鲁周刊》创刊15周年华诞。

15年来,我们坚持独立品格,坚持品牌意识,从“关注国计民生,服务千家万户”到“批判、建设”见长;从“中产阶级文化读本”到“关注主流人群,关注精英人物”,秉承“有意义、有价值、有意思”之主旨,形成了周刊独特的文化沉淀,使其品牌个性深入人心。

我们坚信,文字是一座桥梁,能够沟通彼此的心灵。

我们坚信,文字的力量与理想的光芒能够更新我们的生活。虽然有时无力,有时慷慨,但无论前行或者驻足,我们都能感受到您的目光温度。

15年的成长历程,凝聚了我们的智慧和心血,也承载了您的支持和厚爱。为喜迎《齐鲁周刊》15周年华诞,即日起推出“我与《齐鲁周刊》”有奖征文活动,邀请广大读者共同回味《齐鲁周刊》成长的点点滴滴。真诚希望您用您的文字或创意,描述15年来与《齐鲁周刊》温情的瞬间和难忘的记忆。

让我们重温《齐鲁周刊》一路走来的欢喜与感动;

让我们一起翘首《齐鲁周刊》明天的发展和灿烂。

征文要求每篇不超过1200字,围绕15年来与《齐鲁周刊》有关的人和事,可回顾往事,可追忆收获,可畅谈心得,本刊将择优发表。来稿请发至:

xieyongmin0301@163.com

ywjywj001@163.comendprint

猜你喜欢
马萨诸塞州师姐齐鲁
齐鲁声音
林尊文:我的齐鲁之缘
青春才几年,师姐占四年祝我四周年生日快乐!
美国马萨诸塞州学校管理者评估框架、实施路径及启示
师姐的一周
师姐的一周
电脑报最会省的师姐教你们6·18该怎么买!
马萨诸塞州2001版与2017版母语课标的比较及启示
齐鲁声音
美国马萨诸塞州图书馆理事会制度研究